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日报创刊六十周年,这是跨世纪的不寻常的六十年。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人民日报记载了当代中国六十年的历史,既有欢欣鼓舞的时候,也有曲折、痛苦的历程。我个人1948年离开清华大学来到解放区,被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一直到1988年离休,整整干了四十年。我们离休干部,大多数参加了人民日报成立以来三分之二时间的过程,贡献了我们一  相似文献   

2.
李庄月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挥,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杭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利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丰》,将差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晋像《人民日报》、华能是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贵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裨益。本刊从本期起,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3.
李庄同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种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将走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投》、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责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益。本刊从本期走,'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八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山西日报干劲大进步快"的消息后,很快在各报掀起了一个再跃进的高潮.当人民日报发表了山西日报跃进经验以后陕西日报全社同志大为震动,当天就从编辑、行政、工厂等部门抽出三十人组成访问团,第二天由总编辑丁济沧率领,到山西日报访问一周.访问团回社以后,作了传达,并立即召开了进军大会,大家一致提出"苦战四十天,卫星满天飞,超山西,夺第一,给国庆献大礼",把山西日报作为对立面;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也都找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正确地开展批评,是记者的一项光荣职责。记者应当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紧紧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扎根于群众之中,搞好批评报道。从1981年9月至1984年11月,三年多的时间,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揭露性批评性报道约四十篇左右,占我所写报道的三分之一。同时采写了二十余篇内部情况。有的报道和内部情况,有比较大的反响。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  相似文献   

6.
在困难日子里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经济困难日益明显,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也遇到许多困难。1960年3月,我从苏联回国,到人民日报农村部工作。在国外两年多,尽管是帮助苏联朋友从事对中国宣传的报刊工作,尽管我把细读人民日报作为业余第一要务,尽管  相似文献   

7.
说来别人也许不相信,我的第一篇上报稿件就是在人民日报刊登的.但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八日.我写的一篇表扬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部热情为读者服务的稿子很快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中发表。因此,我还获得了空一军政治部的奖励.被评为当年的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因为空一军当时规定,凡在人民日报上稿,不论内容是什么.都可获得奖励。我一九六八年入伍,同年九月从陆军挑选飞行学员入空军航校学习飞行,一行就是15年。一九八四年六月因身体原因停飞,后转入空一军所属的航空兵三十九师政治部工作。有一天我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8.
从“千万别刮风”谈起我在40年的新闻生涯中,保存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十分珍贵。那是1994年1月20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人民日报工作时的场景。我同人民日报的其他领导同志列席了那次会议,聆听了常委们对人民日报工作的指示。会上...  相似文献   

9.
1999年我有3条消息被《人民日报》(包括华东版)加编者按在不同版面的头条位置刊发。《人民日报》的一位领导说,这在《人民日报》全国的作者队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不少新闻界前辈和同行要我谈点体会,作为广播电台才疏学浅的一名普通记者,我只能不揣冒昧,结合自己采写实践,求教于大家。善于从普遍性的问题中发现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老新闻工作者李庄在《党的传统与新闻改革》(见《人民日报风雨40年》)一文中,曾经谈道:“解放近四十年,名记者、名评论员很少出现,影响新闻工作水平迅速提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新闻工作者忽视自己的写作个性,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曾经谈到,要发挥好《人民日报》的述评优势。我采写的述评《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穴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一版雪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精品奖,这是《人民日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之际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引起的社会反响,让我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创刊到今天,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人民日报》却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她同党和人民一起,迎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度过了高歌猛进的令人振奋的年月,也走过了风霜雷电的坎坷历程。四十年生涯,有成功、有挫折、有欢乐、有痛苦。她的身上,投下了历史和时代的影子。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她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耳目,也是中国人民的舆论园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我们《人民日报》的工作人员深切地懂得:及时地、准确地向人民群众传达和阐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自己的神圣职责;我们也懂得:只有紧密依靠人民,忠实地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使我们报纸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可读、可亲、可信的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3.
三年半前,我从新华社调来人民日报,当天就到总编室各部门去与同志们见面。走到资料室,那里的同志对我说:“我们的‘记者文库’里有你的新闻作品专卷,存了好多年了,你想不想看看?”当时我没在意,又因为事忙,没有查看,不久就忘记了。去年11月,我因事要查阅过去的作品资料,从“记者文库”要来了关于我的卷宗,一查,使我大为惊喜:里面竟有我在50年代写的消息、通讯的剪报,而这些材料连我自己也丢失了,忘记了。感谢人民日报资料室的同志,为我剪贴、装订、保管了几十年。人民日报设立“记者文库”近40年了,几乎为人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下午,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同志会见了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主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韩素音用流利的汉语讲话,间或说几句英语。主人:欢迎你到人民日报来看看。你到中国来过二十多次,是老朋友了。韩:我到中国二十一次了。我看人民日报已有二十三年了,是你们的老读者了。在马来亚住的时候,就看人民日报。有时候看不到,就坐飞机到香港去看。我住在瑞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阅了七年,有资格做你们的读者。你们报纸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注意  相似文献   

15.
8月20日至9月2日,人民日报驻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名记者聚会北京,探求改革对策,迎接新的挑战。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朱厚泽看望了大家,并作了重要讲话。编委会领导分别从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45周年,我原以为大会庆祝一番了事,没想到是开小型的读者座谈会听取批评、建议。这种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开风气之先,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创刊时我在华东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底随军进入上海后才看到它。从那时始,随时在报上发现问题就向报社提意见。“文革”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情况》上刊登过的,“文革”抄家全散失了;“文革”过后提的,多见于《报纸动态》和《编采业务》,今天我都带来了。犹如“京官难当”,人民日报也难办:许多新闻、文章,别的报可不登、少登、从简登的,它得照登、摘登乃至全登。但是,它应当也有可能办得更好一些。人民日报要办好,得从  相似文献   

17.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1957—1959年期间在多次谈话中提到的一句话。最早提及,起因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宣传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报告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这两次重要会议,《文汇报》《新民报》和《光明日报》都做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李庄在《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记载,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于这年4月10日召见了《人民日报》全体编委,严厉地批评他们说:“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会议已经开过一个月,共产党的报纸没有声音。你们按兵不动,反而让非党的报纸拿了我们的旗帜整我们。过去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入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相似文献   

19.
观其 《青年记者》2009,(17):88-88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年了。想起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报道,内心还是十分激动。那年我21岁,是人民日报最年轻的记者。1948年深秋,我离开美丽的清华园,奔赴华北解放区。12月在良乡,组织上分配我到人民日报兼新华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