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1980-2010年间学界对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些评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分别是身世“难言之恫”论、佛性决定论、“飘零者”文化传承论和叙事结构变迁论,很少涉及苏曼殊小说创作的得与失研究.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与章士钊《甲寅》月刊渊源很深,又是鲁迅创办《新生》的同人之一。其"三进佛门""三次出家"之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其实癸卯年(即1903年)在惠州破庙中出家的那次才是真实的。该文力求在梳理材料中了解来龙去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同时结合作品探讨苏曼殊出家的深层原因:因"难言之恫"而形成孤独绝望自卑好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潮音跋》的作者就是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音跋》一是研究苏曼殊身世,经历,特别是血统问题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对其作研究竟是苏曼殊本人还是其友人飞锡,学术界长期未有定论。事实上,通过对《潮音跋》章本身一些重要语句的分析,考证,参照对苏曼殊作品言语风格的探讨,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潮音跋》的作就是苏曼殊。  相似文献   

4.
拜伦对苏曼殊的影响是肯定的。 本世纪初叶,拜伦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苏曼殊是最早的译介者之一。如果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最早、最完整地介绍拜伦的论文,那么早几年的苏曼殊的《拜伦诗选》则是中国最早的中译拜伦诗集。在书信、日记及创作中苏曼殊多次提及拜伦,讲“拜伦是我师”,自称为“中国的拜伦”。他还曾与人筹划成立拜伦学会,并准备去英国吊拜伦墓……可以讲,苏曼殊涉猎甚广的中外作家中,没有谁能象拜伦那样对他产生如此强烈而持久的影响。 然而,拜伦对苏曼殊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什么引起苏曼殊对拜伦发生如此的共鸣?历来研究者尽管论及,但皆失之片面。其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研究》是近年来出版的《柳亚子文集》的一种,是柳亚子先生研究南社诗人苏曼殊的著作结集。《苏曼殊之我观》是《苏曼殊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在该文之后,编者柳无忌先生下按语道:“此文不载写作年月,但可断定是苏曼殊的初期作品,此后,非但对于曼殊家世有新发现,因而确认他仍是一个文学上有名的中日混血儿;而且对于《拜伦诗选》的出版年代,以及《悲惨世界》的出版者,都有改正。即是说,编者对该文的写作年月及其背景不甚了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个简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6.
辨别、澄清《娑罗海滨遁迹记》这部未完成小说的作者对研究苏曼殊的文学翻译成就及评定其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除从苏曼殊的思想与佛学、苏曼殊的文学与创作两方面进行研究之外,通过对《娑罗海滨遁迹记》文本的相关重要话语的考证、辨析,可以基本认定《娑罗海滨遁迹记》不是苏曼殊对“南印度瞿沙”的作品翻译,而是苏曼殊自己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五十多年前,柳亚子先生对一九○三至一九○五年日本横滨新小说出版社的一批署名“曼殊室主人”和“曼殊”的著作作过辨证,他的结论是:“《新小说》上的曼殊室主人和曼殊,是麦孟华而不是苏曼殊,请大家不要再上当呀.”对于柳亚子的这一论断,解放以来,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过异议,但在不少文章和著作中却认为,苏曼殊是《小说丛话》的作者之一.他们说:“1903—1904年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头两卷的《小说丛话》是梁启超、狄葆贤、苏曼殊、侠人等共同创作的一种新体裁”.因而断言:苏曼殊“在《新小说》杂志上留下了宝贵的谈文学的文字”.这就无形中肯定了《新小说》所署的“曼殊”就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苏曼殊.  相似文献   

8.
《文学研究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九期介绍说:“对苏曼殊及其创作,三十多年来,很是冷落,几乎没有一篇研究文章发表.一九八○年,情况变了,任访秋……写出了《苏曼殊论》(《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介绍了苏曼殊的生平,分析了他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这一介绍是很客观的.任访秋同志的文章确实打开了研究苏曼殊的局面.这篇文章,见解很精辟,论据很翔实.尤其是评述创作那几部分,写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这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清末民初的重要作家苏曼殊是很有帮助的.但披阅之余,觉得任文论述苏曼殊生平部分,有一些似欠妥当的地方.究其原因,恐怕除了编校的疏漏以外,或许同作者所据的资料有关.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代诗人苏曼殊,已经有一些传记作品陆续介绍了。但是这些作品或限于史传和评传范围,偏重学术考证,仅局限于在专业研究者的视野中存活。邵盈午著的以叙说传主的思想活动的动态性事件的文学传记《苏曼殊传》,则提供了一个既有思想的厚重性,又富情节生动性的苏曼殊生平传记。这一撰著打开了一扇苏曼殊研究的文学传记窗口。本文拟由《苏曼殊传》出发,比较其他关于苏曼殊传记作品,以讨论文学传记的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和郁达夫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的前后两代知识分子,他们分别在归向传统和趋向现代的两个极端中产生了两种不同向度的逃离,但是在存在际遇与体验的层面却又殊途同归。主要体现在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和郁达夫的早期小说对“逃离”的书写之中。本文分别从表现逃离的方式、逃离之地和逃离的悖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解读。  相似文献   

11.
“私小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形式独特,影响广泛。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诗僧”.一生在日木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大部分作品写于日本。创作时期又正是私小说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研究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不能忽视私小说对他的影响。 1.“自叙”的形式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私小说”即“自我小说”。自1907年田小花袋《棉被》开始.“私小说”迅速在日本发展起来。久米正雄在《文  相似文献   

12.
清末苏曼殊的振兴佛教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苏曼殊的振兴佛教思想简论何建明关键词苏曼殊,佛教革新苏曼殊是近代中国一位知名的诗僧,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佛教革新思想家。他的佛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清末一些维新志土和“宰官”“白衣”对本来就极度衰微的佛教所发动的攻讦而进行辩驳,阐扬...  相似文献   

13.
在民国所有名士中间,除了我的老乡——文学巨匠鲁迅,现在让我最熟悉的莫过于苏曼殊了。这种熟悉并非只对其身世和经历的了如指掌,而是以抵达其内心为衡量标准的。其实。在灿如星辰的民国名士中.苏曼殊算不上特别耀眼的一位,而作为既非苏曼殊研究者,又跟其无亲无故的我。为何如此斗胆放言?那应归功于涂国文长篇历史小说——《苏曼殊情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为个案研究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目的性。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影响着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翻译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曼殊在翻译活动中的目的性。在选材过程中,苏曼殊对原文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选择翻译那些能表达他政治理想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苏曼殊也有着自己的翻译目的,并为之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苏曼殊明显是一位介于“新”与“旧”之间的作家。以他的《断鸿零雁记》为代表的晚清小说中可以看到由古典性体验向现代性体验的艰难转变,可以说苏曼殊小说以其渐新渐变的叙述逐渐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空间,这就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与佛教联系密切,他一生三次出家一次出国游学。佛教对苏曼殊的影响相当大,在其生活态度、革命目的、社会认识以及文学创作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然而,与弘一大师(李叔同)相比较,苏曼殊虽“懂得佛教的高深意义”,但对他这只是理论知识而不是德行的修养。佛教的影响促成了苏曼殊生活、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的一系列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苏曼殊翻译的小说和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一直吸引着后人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文章着重对苏曼殊为什么会选择《悲惨世界》来作为他的翻译对象,其中寄予了他什么样的思想进行探讨。这其中有政治因素,文化方面的因素,以及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迷     
王晖 《教育文汇》2006,(11):59-60
在我的书橱里,摆放着两种曼殊上人的集子:一种是外祖父在改革开放初期购的《苏曼殊小说诗歌集》,薄薄一本;另一种则是上下两大本《苏曼殊文集》,系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购得,除收有已搜求到的曼殊诗歌、小说外,还兼蓄其存世杂论、序跋、题画、题照、笔记、书信和翻译文字,可算是苏曼殊的全集了。嗜读苏诗,是从外祖父那里承袭来的。记得我买回这套文集时,年  相似文献   

19.
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苏曼殊翻译的小说和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翻译的《悲惨世界》、拜伦诗等外国文学作品,引起了学术界很大的观注,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集大成者,然而因其色空描写也一度引起颇多争议,但《葬花诗》的艺术价值却被一致肯定。近代佛僧文学家苏曼殊以佛门的赤子之心,用比较学的方法对这部经典著作进行了批评。对《葬花诗》的英文选译,是苏曼殊对《红楼梦》海外传播的重大贡献,准确把握译文,可以挖掘出其笔下所译《葬花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