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望与绝望——约瑟夫·赫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哲学、美学解读。文章分两大部分,一部份着力分析小说营造的三种生存环境和人物形象背后的存在主义意蕴,探究存在主义哲学、美学对“黑色幽默”小说的影响。二部份从小说的结构、语言、修辞及小说的整体风格分析探讨“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深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是嘲讽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与混乱,以及人性的扭曲和丑恶。本文将主要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来讨论作品中存在主义的体现以及小说中约塞连这个"小人物"作为人本能的求生欲和完成自我救赎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海勒虽然不属于存在主义作家,但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深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的行为来解读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邱畅 《文教资料》2012,(16):19-20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经典作品,目前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纳博科夫的写作特色方面。黑色幽默小说继承了法国存在主义及荒诞戏剧的内容和基调,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和思考。文章抛弃传统的评论视角,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分析小说,即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语气、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中的黑色幽默因素,得出《洛丽塔》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作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重要作家,约瑟夫.海勒和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但是他的写作过程中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作为流行于二十世纪欧美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尤索林的行为选择来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能对这部经典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黑色幽默小说以存在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突现现实世界的黑暗和罪恶,其人物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把这些现象加以放大、扭曲,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本文以冯尼格特的作品《第五号屠场》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分析黑色幽默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先驱,一般认为他在文学派别上主要归属于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其作品的基调大抵是荒诞、隐晦、悲剧、无奈的。但他的作品中还存在幽默的元素,这种幽默的主旨就是对人的荒诞的生存困境的揭示,在冷峻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描绘中讽刺各种社会的不公和弊病,这种创作手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作家发扬光大并被称之为黑色幽默。因此可以说卡夫卡才是黑色幽默手法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8.
黑色幽默小说作为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成因纷繁复杂。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力、战争的破坏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奴役力三个“合力”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成因及其现实意义,以期能引起人们对该小说流派研究的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抗挣和死亡是人摆脱困境的两种主要途径。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世界,描写了人的存在的痛苦,体现了"黑色幽默"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完全符合存在主义的所推崇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迷失于歧途的哲学,它是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思想文化危机的产物。“荒诞世界”和“孤独个体”是其歧途和悲观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