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弁》出自《诗经·小雅》,旧说是周幽王太子宜咎因褒姒之谗言被放逐,太子怨刺其父之诗。前人对诗句"我心忧伤,惄焉如捣"中"捣"字的解释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假借义,通"疛"或"?","心疾"义;另一种认为是本义,"舂"或是"捣碎"。通过对"捣"字的甲骨文字形、文献印证、诗文创作、同义连用及"捣"字所在词句的词性、句义等各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捣"字用的是本义,不存在假借义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3.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即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借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慎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尚书》,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0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郎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情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镇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悄书x,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说文》用本义,今文《尚书》亦…  相似文献   

5.
"容易"考辨     
论文主要讨论了"容""易"的形、音、义相关问题.首先介绍马叙伦注疏的观点.其次从多个角度考察"容"和"易".再次探讨"容"和"易"如何成词.论文参照各家说法,辨伪存真,认为易之本义是变化,改变."蜴"之造字也取象于"易" 之本义"变化"."容"之本义是容纳,引申为"允许",单音语素"易"本来可以单独表词,不过和"容"搭配成句时,由于汉语语音的节律性等原因造成"容易"逐渐成为现代汉语已经凝固下来的形容词,"容"字逐渐虚化.  相似文献   

6.
释"鲁"     
贺真真 《现代语文》2006,(12):108-108
《说文·(山)部》"鲁"字下曰:"钝词也.从(山),鮺省声."许将"鲁"释为形声字,以其本义为"钝词也".  相似文献   

7.
释"克"     
“克”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兽皮状,而字形最上方似米粒状的小点或一短竖,为兽被杀后口中流出的血状。“克”一词的本义“胜”义,在形体表现时反映的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兽已被杀死,口中吐血且兽皮被剥之状。《说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中有关“克”的形体分析和词的本义解释均不确切。  相似文献   

8.
马叙伦先生的《说文解字研究法》一书,颇有见地,且言而有据,对初学《说文解字》的人来说,有指点门津之功.此书包罗甚富,从部首、字体、本义到六书,以及《说文》研究的其他各个方面,均有专门章节论述.特别是对本义的探求,用力最多.专门分辨本义、别义的,有《说文说解以别义为本义》、《说文说解以本义为别义》、《说文说解本义、别义互讹》、《说文说解本别一义》、《说文说解别义有其本字》等章节,此外,还散见于别的章节之中,如论述初文、假借字及流俗用字时,也常常论及本义.  相似文献   

9.
因形以求义,是前人分析字形探求本义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清代江泳说:“许书之要,在明字之本义而已。”王筠说:“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他们话的意思是说:许慎的《说文解字》这部书的重要之处,也在于从汉字的结构去掌握汉字的根本义项。字(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臆造的;它是凭出土文物和典籍作证的。以“以”字为例,众所周知“以”字的用法居于灵活多变之首。台湾省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0.
《说文·用部》云:"甫,男子美称也。"但从"甫"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及相关文献例证来看,"男子美称"并非"甫"的本义,而是借"夫"之引申义。"甫"是"圃"的初文,"圃"则是"甫"后起本字,即"甫"的本义就是种菜果的园子。同时,依据"形声字声中有义"说与"形声字借声"说的理论,对"甫"声(含"尃"声)字义作了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甫"为声符的字实借"旁"字之义。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14-115
"帚"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粪也",是用以扫除的东西,甲骨卜辞中并没有使用这一本义,学者们通常释为"妇"义。通过卜辞语顺可推断,表"扫帚"的"帚"与卜辞中表"妇"义的"帚"是二词一形,即同形字的关系,并非同一个词。"帚"与"妇"通过加形符的方式分化,以此避免"一字多音义"造成的混淆。  相似文献   

12.
罗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2-53
《"春"义溯源》一文中,王礼贤先生以为"春"的语源义当为"出",而非许慎在《说文》中释的"推"。然而,通过结合文献材料对该字的形、音、义以及同源词进行综合考察后,我们认为许氏对于该字的语源的探究是精辟的、可信的。而王礼贤先生的观点则稍显迂曲。  相似文献   

13.
释"眞"     
从字形形型、声符示源、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论述了“眞”字的本义,指出“眞”的本义应为盛满食物的物物,物正了《说文》中对“眞”物义的物物。  相似文献   

14.
莫,《说文》云“日且冥也。”为“暮”之本字,与“杳”“夕”义同。后因语音通假借为表“无”“勿”等义。尔后,为了表意的清楚,在“莫”字基础上加形符“日”而另造一个“暮”字表示其本义。由此,“莫”便孳生出“暮”“莫”两个字各表其义。自从“莫”字从其本义中分化出来后,人们对它的词性认识颇不一致,归纳之有三种意见:(一)莫为禁止之辞,与”勿”同。清·谢鼎卿《虚字阐义》卷二和王鸣昌《辩字诀》均持此说。清·刘淇《助字辨略》厘析  相似文献   

15.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16.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7.
释"舍"     
"舍"字的金文形体由两部分构成,其上方为甲骨文里的"余"形,下方为"口"."余"的本义为房舍义,"余"在卜辞里已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样"余"的房舍本义则是通过另造新字"舍"来表达."舍"的形体下方加上的"口",作为同源分化字的造字手段,用来表示该字读成上方部件的语音.  相似文献   

18.
"好"字之本义.学界有多种说法,以"女子貌关"说最为常见.本文首先对现行有关"好"宇本义的几种观点提出质疑,然后从文化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几个角度对"好"字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好"字的本义应为"喜好,爱好".  相似文献   

19.
助动词"要"的情态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表意图 (一)"要"表决定和表决心 《现代汉语八百词》、古川裕(2006)认为"要"表意愿.郭昭军(2004)认为"想"表达意愿情态,"要"表达意图情态,意图情态包括意愿情态.他认为意图与意愿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意图着重于表达所要实施的动作行为,"要" V P可以做"计划、打算"的宾语,并认为"要" VP还包含着"打算" VP是意图与意愿的根本区别;第二,意图带有预测义.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说"字共出现12次,其读音和意义与今有所不同。在《诗经》中"说"字有三种音义,"说"字音"悦"表喜悦之意;音"税"表达的是停滞休息之义;音"脱"时表示的是解脱逃离之义。《诗经》中"说"有第一个音义,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说"字,后起字"悦"分走了本属于"说"字表喜悦的意义;有后两个音义是由于"说"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字,古人就习惯性地把本字"税"和"脱"写成"说"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