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河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从本地运河文化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理念,有利于探究文化育人方式的新格局。学校可以在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建立支持保障系统,创新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翻译的定义逐渐发展成为“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的作用表现为“对文化身份的塑造”.2011年开始的运河申遗项目带动了在运河文化中处于转轴地位的淮安运河文化的发展.在运河区域,淮安传统建筑反映出运河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本文从运河文化视角下发掘淮安传统建筑译本的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解释译本,为运河申遗提供外宣支持.  相似文献   

3.
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与德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是一所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开发运河及运河文化,使其能够发挥历史资源的作用,促进德州城市发展,势在必行。做好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的整体规划,构建沿德州运河河道过境线的“运河文化风景带”,使运河成为德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搞好运河及运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德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造福于德州人民。结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开展关于运河文化的系统研究,深入发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底蕴和特色,为德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扬州运河文化内涵及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针对目前存在的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线索不明确、高素质从业人员缺乏、区域合作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注重差异化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养、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保护开发并举、合理规划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方式、促进运河文化传播等相应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是指与人类文明进步思想密切关联的一种文化理念,是人类从自然性到文化性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有着复杂的谱系,但它的基本内核是集体主义,在原始社会表现为原始集体主义,在私有制社会表现为群体主义、整体主义和社群主义等形态,在公有制社会表现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灵魂,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而深厚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京杭运河在江北的运输枢纽,因而在历史上产生了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和以梁祝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充分研究和发掘济宁丰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济宁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运河文化到淮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运河文化的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运河文化的开拓、包容、沟通、交流的特点。对淮安精神团结、创新、实干、自强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大运河保存了城市的记忆,决定了淮安的品质、展示了淮安了风貌、塑造了淮安精神、支撑了淮安发展。可以看出运河文化可以折射出淮安精神,淮安精神正在展现运河文化。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文化大河,沿运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运河旅游要塑造品牌形象,积极进行营销推介,提升影响力.本文以获得“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为例,提出了抓住大运河申遗机遇、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儿庄运河古城,一个寻梦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文化、可歌可泣的台儿庄大战文化、缤纷多彩的台儿庄古城文化等,赋予了台儿庄运河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传承古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积极开展"古城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展了德育空间,深化了素质教育,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厘清运河文化在区域课程资源中的不同类型及其基本内容,尝试从运河文化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学科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层面探讨不同类别运河文化资源的应用途径和具体应用方式,以期指导运河流域运河文化课程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纵贯山东西部地区,沿岸城市遍布带有运河地缘特性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鲁西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鲁西运河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利用SWOT方法对鲁西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如何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资源,提升运河文化品牌,发展鲁西运河文化产业提出了基本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河文化导览词属于外宣文本,导览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其信息功能,还要体现文化交流及交际功能。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理论,提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原则,并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导览词翻译为例,分析译文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实践及理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运河在一个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要让运河文化得到更好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安阳大运河文化IP化打造和产业化开发展开综合性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明确文化IP化打造和产业化开发的具体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运河文化自隋唐以后形成,明清时期进入空前兴盛的阶段。运河河道及其独特的工程设施、城镇网络、河政管理机制、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趋同,是中国运河区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取得成功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是沿运城市中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应努力整合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进行运河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高淮安在沿运城市中的影响力。淮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走出一条有运河特色的鲜明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城市的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城市。苏州高新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孕育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山水文化和太湖文化,形成别出心裁的文化名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传承发展好运河文化、山水文化和太湖文化,助推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是嘉兴城市的发祥地,也是嘉兴吴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以王江泾段运河为例,分析了运河文化遗址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运河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