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当前我国的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市场失灵表现在:医疗市场的垄断、医药市场的竞争不完全和信息不时称导致市场的无效率以及药品生产市场秩序混乱.政府失灵表现在:政府的行为目标和患者利益之间的差异.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无法对医药市场做出有效地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寻租活动导致的政策执行大打折扣等.必须从"医药不分"的体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府规制是政府对市场失灵最通常的回应,其目的是通过采取规制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但理论和实践证明,政府也会由于自己的缺陷而产生失误,即"政府失灵"。本文以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的相关性分析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政府规制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纠正政府规制失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共性技术的特性和失灵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共性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性,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及类比的方法,分析了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组织失灵和政府干预失灵现象,指出了我国共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应该如何克服共性技术的三重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4.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多重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共性技术可以为多项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在市场机制下的发展面临各种类型的失灵问题。针对已有共性技术失灵研究的不足,对传统共性技术供给模型的基本假定进行了修正,构建了将供给和扩散纳入统一视角的分析模型,从技术特性的角度对共性技术区间做了层次性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机制下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以及扩散的"制度失灵"和"市场失灵"。产业共性技术的多重失灵决定了政府对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干预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关注共性区间的两头。最后基于产业共性技术与企业专有技术的可结合度,分析了不同层次产业共性技术的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5.
公共失灵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失灵”也称“政府缺陷”、“政府失灵”或“政府干预失效”,经济学家对此从不同角度做过分析。综合产权学派的首创者罗纳德·科斯和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等的思想,所谓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就是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或称之为“政府失灵”。也就是说,政府为克服市场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一、政府失…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财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财政支农的"缺位"与"错位",引发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应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增加需方补贴,强化供方激励,完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释放金融供给潜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问题已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体制改革中的难点。二十年的医疗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消费者无法承担的高额医疗费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否是市场化所带来的恶果?本文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切入点,来浅析我国的医疗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8.
果蔬质量安全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果蔬质量安全治理中出现的政府失灵现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研究果蔬质量安全治理中出现政府失灵的原因,研究表明,原因主要有生产经营者的市场集中度低、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事件导向治理的滞后性、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政府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的"经济人"特征、安全责任缺乏可追塑性、兼顾质量安全和农民利益的两难困境等,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柏晶  周定财 《学会》2010,(5):3-7
在西方,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着慈善供给不足、服务活动的特殊性、非独立性和业余主义等问题。我国的NGO也存在着非政府组织机构不完善、公众志愿参与不足、慈善供给不足、信任危机等志愿失灵的现象。对此,政府要给予NGO"合法"地位,同时NGO要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志愿活动制度建设,化解信任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原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列举了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应该通过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合理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合理设置政府机构,实现政府职能的双向重构;建立电子政府,实行电子政务;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政务的力度,规范政府行为等措施来防范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治理"政府失灵"的政策主张,阐述了"政府失灵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失灵的现象。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措施,但政府干预的局限性会导致市场机制不能自由发挥作用,甚至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性、政府角色、政府机构的效率、政府行为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以及寻租和腐败现象等方面对政府失灵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的对策,论证防止“政府失灵”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胡昊 《学会》2006,(10):17-20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后的治理兴起,使“公民参与”得以充分发展。然而作为市场和政府之外的一种选择,治理本身需要面对自身局限和失灵。“治理失败”本身对于公民参与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由于政府公共政策失败等原因不能弥补市场失灵,产生政府失灵现象。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多角度的对政府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三层跨越模式来寻求相应的对策来论证防止政府失灵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郑迎 《科技创业月刊》2004,(11):199-201
市场经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功能;政府干预则可起到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作用.然而,这两者在具体运行中都各有利弊.论述了市场失灵、政府失败的类型及原因从中看出不同时期西方政府的职能,提出如何优化政府职能,克服政府失败.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则是对这些建筑物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管理的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业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等,再加上物业管理市场失灵导致物业管理向高物业服务水平供给严重不足,而向低物业服务水平供给严重过剩,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起到干预的作用。从而避免出现物业管理市场失灵现象。本文就物业管理市场失灵和政府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着慈善供给不足、服务活动的特殊性、非独立性和业余主义等问题。我国的NGO也存在着非政府组织机构不完善、公众志愿参与不足、慈善供给不足、信任危机等志愿失灵的现象。对此,政府要给予NGO合法性地位,同时NGO要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志愿活动制度建设,化解信任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过程中各类主体面临市场失灵时的行为选择,分析影响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行为的因素,提出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市场失灵"的不同程度下应该适当地干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政府通过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的评价体系,根据产业共性技术"外部性程度"分别采取基金资助,设立非政府的专门组织如国家研究所(院)和促进合作研究所,搭建克服"组织失灵"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等方式,借以促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在导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诸多因素中基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科技创新市场失灵界定的基础上,从内源性及外源性角度对创新市场供需双方进行剖析,指出创新失灵治理可通过扩大创新企业的引致需求和引导风险资本流向两方面着手;市场失灵需要政策工具的扶持,然而为避免政府失灵发生,本文将对策分析置入四种创新模式下进行,政策选择上会有所倾斜,以期达到有限社会资源分配的边际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