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天,我们解读一首曾被称为“天下奇男子”的词人刘过的代表作《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相似文献   

2.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写项王与沛公在宴酣之时,沛公之参乘樊哙撞将进来。这一举动,不仅未被处罚,反被项王夸为“壮士”,并赐之卮酒与彘肩。下属“与斗卮酒”和“与一生彘肩”,都超出了项王的吩咐,多了一个“斗”和“生”。怎么解释?“斗”,大的酒器,没话说。然而,  相似文献   

4.
<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召,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  相似文献   

6.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8.
<正>鸿门宴上,除了刘邦、项羽这两个重要人物,范增、张良、项伯、樊哙、项庄等几个次要人物,其实还有一些小人物,他们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宴会上的倒酒人,没有只言片语,但也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上这个没名没姓的倒酒人,仅仅出现于此处,几乎相当于一个符号。如果一定要为其添加什么头衔,我们姑且称之为“项羽的亲信”。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中记载了樊哙闯营,项羽命令赐其“彘肩”,最后却“与一生彘肩”的离奇情节。其中,对“生”的注解,历来多有争论。如果我们跳出传统语义训诂的狭隘路径,立足《项羽本纪》全篇,重新审视“生彘肩”这一问题,则可以发现司马迁这一看似闲笔的安排,却在不经意间将《鸿门宴》前后刘邦、项羽政治集团间斗争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实乃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10.
斗酒(?)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三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日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睛去。访稼轩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中樊哙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但是,其中有一句话读了难免令人费解:樊哙闯帐后,项王曰:“赐之彘肩。”彘肩,就是猪的前腿。于是手下人“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意思是说樊哙不仅接受一条生猪腿,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2.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 :读懂原文 ,准确地把握文意。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文章中实词的词义。在这里 ,我送给考生一把钥匙———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五法。1 利用汉字造字法来推断词义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 ,我们可从汉字的字形、字音来推断实词词义。汉字虽历经演变 ,但它表意的功能没有全部消失。如《鸿门宴》中写樊哙闯入营帐 ,得彘肩 ,“复其盾于地 ,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有些同学 ,可能在此之前没有学过“啖”字 ,但从“啖”字的构字法我们可知 ,它从“口”“炎”声 ,意义上与“口”有关 ,再联系“彘肩”、“切”等词…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彘肩”的解释,教学参考书有四种说法: 一、“生”字系“全”字之误;二、可能从鼎内取出,因其半生不熟而称生彘肩,或未放入鼎内的备品;三、“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四、开宴前预先另留的猪前腿。上面第二种说法的前半截,表来说对了,但“可能”一词的揣测性却取消了它的可信度,实在有点可惜。笔者联系文意对“生彘肩”为什么只能解作“半生不  相似文献   

14.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相似文献   

15.
初中第六册     
沁园春·雪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发表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重庆的《新民晚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我国解放以前公开发表的一首词.当时,这首词的发表,受到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知识界的高度重视和欢迎.特别是在重庆,引起了很大轰动,有十多种报刊发表了对该词的步韵唱和之作.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是东汉是帝的女儿沁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名段鸿门宴里“生彘肩”作了考察,认为在“生猪腿”、“一整条猪肘”、“一只猪肩”、“一只全猪蹄”等诸种解释中,最后一种解释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7.
文非 《语文知识》2000,(10):32-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两次出现“按酒”一词:“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向后我将按酒入去”。课本未注,《辞源》“按酒”条收有二义:一是“下酒”,二是“下酒的食品”(上二例用此义)。后者显然由前者引申而来,如同  相似文献   

18.
Gelivable给力     
“给力”读音为gei li,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最近网上这个词出现得太频繁了,“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相似文献   

19.
“半阕”质疑郑州市铁路五中雷劲生现行初中《语文》第五册193页“揣摩·运用”中有两道题目:“四阅读《沁园春·雪》上半阕,想像词的意境,回答问题。五阅读《沁园春·雪》下半阕,完成下边各题。”这里所谓“上半阕”“下半阕”的提法欠妥。词学专家夏承焘先生说:...  相似文献   

20.
给力     
“给力”读音为geili,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最近网上这个词出现的太频繁了,“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