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当代文学名作《战争和人》,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远东战场状况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200多万字,分为四部首次在中国出版:《命运序曲》、《群魔乱舞》、《盗火猎人》、《地狱之门》。1978年该书获得日本文艺界最高奖之一——菊池宽奖。 该作品基本上是根据史实创作的,展现了一幅规模宏大的图景。从日本法西斯1925年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开头,到1945年战败投降结束,以这段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为背景,深刻地写出了战争头子们的野心和他们的丑恶行径,以及他们给厂大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该书描述了围绕新兴财阀伍代家族发战争财的过程,反映了日本财阀如何与军阀勾结,残酷地杀  相似文献   

2.
日本有一句古谚说得好“: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不会再有知识。”2006年1月26日《新华日报》B1版头条,刊发笔者采写的《“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首次全面地介绍了江苏省泰州市开展基层民主议事会的新闻。新华社领导看到报道后,觉得这些载体鲜活地反映了江  相似文献   

3.
1993年,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仍然笼晕着被称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原副总裁金丸信受贿一事亦不断升格。日本的新闻传媒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此时,虽然又爆出了一条令人震动的新闻:1993年2月3日,日本著名的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与《每日新闻》在头版载文报道,被称为亚洲第一广播电视中心的”NHK”特集节目组摄制并播放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禁止的王国”的现场报道有人为创怍的虚假现象。一时,日本的新闻界为之哗然,众多的视听者更是把目光投向了“NHK”。  相似文献   

4.
北京电视台今年初播出的反映北京人衣食住行的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同心曲》,牵动了京城的男女老幼,一时成了北京市民的“热门话题”。“党和政府当首都这个家真不容易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北京”,看了《同心曲》,颇有感慨地说:“过去我坐车就怕挤,买菜就怕贵,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得发点牢骚,连市委书记、市长也得数落几句:‘这些当官的都干什么去了!’看了《同心曲》,我和党、政府心靠  相似文献   

5.
在召开“两会”期间,常州电视台《社会写真》栏目准备播出一档名为《排队》的节目,将该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逢年过节排队购物的情况与现在相比较,以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找到好的素材,节目制作组专门来到市档案馆,寻求帮助提供七、八十年代所用的各类票证及当时排队购物行的伍市寸、壹市尺、贰市尺的布票和各种物品备用券等,还提供了83年、85年、86年、87年《常州日报》中刊登的市民排长队购物场景的照片和各种票证供货情况一览表。档案为这档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节目播出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收到了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6.
日本首相中曾根执政4年多来,曾多次提出“国际国家”这一名词。今年1月,他在施政演说中又称:“面向21世纪,要真正建成国际国家日本”。什么叫“国际国家”?简单地说,就是全球性国家。1985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出:“应实现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国家日本”。日  相似文献   

7.
小林一博(1932-2003)是日本出版界的资深人士,曾于1992年出版专著《出版行业:问题的焦点》和《出版行业2:歧路与选择》。2001年4月,小林一博出版引起举世瞩目的专著《出版大崩溃》,一个月内销售20万册,当年连续4次重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销售超过100万册。该书以“大崩溃”来形容当今日本出版业的现状,被专家学者许为“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了日本出版业的当前态势和核心问题,引出一大批“出版问题书”登场,如清丸惠三郎的《出版动乱》、佐野真一的《谁扼杀了图书?》等,成为全球出版界近年热烈讨论的话题。中国台湾地区2002年率先翻译引进该…  相似文献   

8.
运动本身从1985年3月起,日本全国性三大报之一的《朝日新闻》,在社内开展了一个“通俗化运动”,也就是新闻写作通俗化运动。目标主要是解决“硬派新闻”——政治、经济新闻的艰涩难懂问题,使报道向读友靠近一步。《朝日新闻》老将、退役后现任日本新闻协会审查室审查委员的后藤文康先生,曾向《朝日新闻》提交一份《后藤报告书》,把审查工作中接触到的读者的意见,反映给了报社。  相似文献   

9.
一、一位学者型的出版家"打开《日中文化交流》,几个熟悉的字跳入眼帘:“下中邦彦氏逝去”,一个多么不愿意见到的噩耗,一位曾经亲密合作的日本朋友走了。虽然任何人都得接受自然法则的安排,突然间面对一位有数十年交情的朋友的永别,还是难以抑制心头的哀痛。"首次相识下中邦彦先生是1973年。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在继续,人们在灰暗的空气下小心翼翼地过日子。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下中邦彦率领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建的“日本出版界友好访问团”光临北京。他们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第一个来访的日本出版代表团。他们带来了生机和友情,…  相似文献   

10.
一切客观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各种客观事物的新闻,也必然是富于变化的。因而作为它的浓缩品的标题,是不应该有雷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标题,才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动局面。 实际情况,常常不尽如人意。比如:1980年一家报纸针对有的人讲求门当户对,粗暴干涉儿女婚姻造成的恶果,写了一篇《劝君莫学祝员外》的文章。接着,“劝君莫……”之类的标题就在报上接睡而来。 自散文式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以后,“你在哪里”式的标题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做好事不留名,身受其惠的人借诸报端千方百计打听隐名者,于是常常就冠以“你在哪里”这样的标题。甚至有些相同的标题,还一再重复见报。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共有五大新闻社,他们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其中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1988年以来,先后七次派记者29人次来河南采访,并和东京其他新闻单位采访过河南的记者一起,发起成立了“河南会”。这些记者经常在一起聚会,策划如何反映河南,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图片,如果用广告费计算,已超过上亿日元。1991年11月15日至28日河南省旅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1989年第6期所载《一件往事》追述了40年前翻译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文献的始末。显然,这是一篇颇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美中不足的是,这篇回忆录的背景介绍部分有欠准确。文章写道:“1949年7月1日下午,大雨滂沱,但是并未能阻止数万名党团员干部在北京先农坛集合,兴高采烈地参加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会。”这一段中除“北京”应为“北平”这一笔误外(此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四川彭山县乡镇干部一年到县开会375次》是新华社2004年8月1日播发的一则新闻通稿,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消息类三等奖。这么一堆有关会议的、几乎年年报道的新闻素材,似乎还缺乏时效性,可是经过作者的“妙手著春”,却变成了一条“活鱼”、一篇新闻舆论监督的好稿。它究竟有哪些可取之处呢?抓准典型事例反映典型问题“文山会海”是个顽症,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下文,三令五申地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2004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改…  相似文献   

14.
冯天瑜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学界前辈,其新著《“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10  相似文献   

15.
一做了6年的财贸记者,积累了一点体验,那就是:财贸记者应当义无反顾地走进市场当中,寻找题材、灵感、激情和成功。市场永远给你机运,市场不会让你失望。翻检自己过去的报道,《苹果市场的反常现象》《保姆市场见闻》《春游平添几多愁——北京“一日五游”目击记》《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白色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3月4日-18日在新闻联播之后,陆续播放了一组反映北京改革发展面貌的“今日话题”系列节目,《北京2001·××篇》共15集,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专题片:一是全面反映了北京2001年的改革发展情况和精神风貌,其中包括经济篇、科技篇、体育篇、法制篇、精神文明篇、文化篇、城市建设篇、人大篇、农业篇、党的建设篇、市民生活篇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中国摄影展于1989年5月26日至6月7日在日本东京隆重举行。这次展出的112幅摄影作品是从去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优秀作品展中精选出来的,近半个月里东京约有6万人仔细观看了影展。展出前后日本的有关报刊发表消息和评论,一致认为:中国摄影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激动的40年历程,而且体现出中国摄影在反映社会生活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去年3月,“艰巨历程”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时,引起强烈反响,许多驻华的外国新闻机构闻讯后争  相似文献   

18.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尼尔森媒介研究亚太区董事长霍本德日前在北京说:“中国有望在2010年以前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2010年中国将跻身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9.
当1973年《日本沉没》出版的时候,日本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物资价格暴涨,企业倒闭不断,不安笼罩在人们心头。由于印刷用纸不足和印刷物资价格猛涨,日本出版业也在危机与恐慌之中苦苦挣扎。但是,《日本沉没》一书却创造了销售350多万册的神话,成了出版业“战胜不景气”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20.
任谢元 《青年记者》2016,(28):89-90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纸,因在早期日俄战争宣传报道中表现活跃,遂成为日本在华的官办报纸之一.该报从1901年12月创刊到1930年3月停刊,一直关注时局,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中,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济南惨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其后日本一系列大规模侵华的前奏,《顺天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关于《顺天时报》的性质,方汉奇先生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顺天时报》不但是日本人“学了中国人口气”、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办给中国人看的中文日报,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特务活动的秘密基地”.①综观《顺天时报》中有关“济南惨案”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表达方式和秉承态度,可以看出,《顺天时报》完全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华的喉舌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