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敬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92-293,295
本文描述了中国老建筑现状,并分别以南京和青岛的老建筑作为案例,对比分析如何在城市建设大潮中处理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老建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城市的建筑文脉和城市原有结构、形态,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也是形成城市固有特色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街区与建筑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成熟与文明进步的表征,一般而言,城市聚焦了一个历史阶段该区域内最优质的资源,往往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个城市的历史愈久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越深厚,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建筑也正是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都面临着建设和保护的矛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将建筑历史文化拆除,还是谨慎对待予以保护,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风貌与生活气息的体现。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与其本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大多城市建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建筑要与本土文化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风貌与生活气息的体现。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与其本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大多城市建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建筑要与本土文化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今天,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蕴涵了当地文化特质的城市历史建筑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建设浪潮的强烈冲击下,被漠视、破坏、甚至根本毁灭.保护历史建筑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振兴达到最令人满意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述一些现今人们对历史性建筑保护的方式方法,试图让人们从一定程度上去理解和明白历史性建筑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到底该如何去保护他们才能让建筑的生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600多座城市的建筑雷同,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统与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存在,可以说是城市文化之魂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一座城市的面积、平面、地理环境、或其人文景观,均包括在城市形态之中,但最重要的还是城市建筑。不过,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最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城市整体的设计。尽管如此,建筑在城市设计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威 《科技风》2014,(13):154-154
建筑是城市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城市建筑是体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品位,表现城市建筑的地域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在日益体现现代化文化进程的今天,建筑风格显然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城市建筑也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为保护城市文化遗迹,挖掘城市地域特点,笔者结合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城市建筑美、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读建筑     
刘静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0-211
建筑是文化的沉淀,建筑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每座建筑都有一个或几个故事,也蕴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每座建筑都是一段凝固了的历史,体现了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足迹和生活的履历。人们通过城市的历史建筑可确切地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中认知这座城市、国家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多元价值观下的老工业城市空间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结合已有理论与现存案例做了具体的分析.选题的最终意义,在于以现代城市的空间、时间遗产为主体的实践性研究,并探索出一套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识的更新。在政治、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宗教、伦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总是处于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也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阶段之后,上海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初步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保护机制。承认历史的变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质量,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保护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历史建筑特点的现实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方法。坚持使用与保护相结合,在使用中保护。文章还讨论了对建筑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城市人的一切生产和生活、娱乐、消费活动等,没有一样离得开建筑。通过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就住宅空间组合的原则作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文化。如何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进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当今我国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琴 《科技风》2012,(4):194+196
在校园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校园中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办公需求相协调与共存,已成为越来越多大众关心的话题.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校园历史建筑,还原大众对校园的认识,本文提出以保护性改造的方式还原校园历史建筑的本貌,通过对中西校园建筑发展、现代校园建筑的背景和现状、校园建筑的价值及保护原则及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校园历史建筑研究做出论述.为校园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校园历史建筑的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欧陆风狂吹、洋设计进军、大多标志性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无缘,因此有很多人担忧:我们正在失落自己的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最近,在一次“关注中国建筑现状”研讨会上,来自建筑、艺术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就“中国建筑现状”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了保护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各种各样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特色的保护建筑。随着年头的增多,许多保护建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固与维护,下面本人就自己的经历谈一下对保护建筑的加固与维修。  相似文献   

19.
徐晨起  刘冬锋 《金秋科苑》2009,(22):137-137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欧陆风狂吹、洋设计进军、大多标志性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无缘,因此有很多人担忧:我们正在失落自己的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我们需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以此来解读自己,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20.
徐晨起  刘冬锋 《今日科苑》2009,(22):137-137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欧陆风狂吹、洋设计进军、大多标志性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无缘,因此有很多人担忧:我们正在失落自己的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我们需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以此来解读自己,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