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惠英 《甘肃教育》2014,(15):118-118
正诵记教学是由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决定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诵记方法因人而异,下面就常用高效诵记的六种方法作一介绍。一、首字诵记法首字诵记法就是把要诵记的诗文,用每句的首字引领,逐句连缀,仔细诵读,以至熟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诗词的诵记。如,《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12)
"一特促全"为以各咱"特"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等;其中"特"指特点、特色、特长、特殊等,要求"因特施教"、"因特学习"等。下边就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一特促全"。语文方面的"一特促全"之例。(一)顶针连环真是好,顺口诵记快又牢;名句成语和古诗,  相似文献   

3.
1.专题梳理型。多年的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同题材的诗词、散文等名家名篇。如开展《走进春天》古诗欣赏活动,让学生们交流诵记描写春天的诗歌名句,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中感受细雨如丝烟、绿柳似碧玉的柔美春光,感受作品中比喻的精当巧妙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学学生出现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从原因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诵记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诵记教学能力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卷名篇名句填空题目的全新亮相,理解填空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题型一改机械记忆的弊习,在熟练诵记的基础上,进而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比传统的考查题型上了一个阶梯,符合新课改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精神。可以预想,理解填空题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未来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加大。为了帮助考生备战2015年高考,根据"考纲"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默写中国名言名句是“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考试说明》又把它单列为一项,可见高考对名言名句的考查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养成整理名言名句的习惯,要学会背诵和巧记名言名句的方法。另外,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要熟悉考查名言名句的各类题型。下面提供几种考题类型以备广大考生参考。一、补写型这种类型只是考查考生对名言名句的识记。近几年的全国高考题就是属于此类。例: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门)_,无以至干望。(《苟子·劝学》)门)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3…  相似文献   

7.
黄志勇 《中国教师》2009,(Z2):315-316
课文学习是中学学生学习英语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帮助他们诵记是值得老师们思考的课题,回译是建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双向可逆式的翻译,有助于学习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的异同,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加以诵记,提高课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么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读名句也应该这样。因为.名句一般是智者的智慧的结晶,包孕的往往是大思想.体现的往往是大智慧。简言之,名句非三读而不能有得也。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的“主题演化”教学法浅谈●山西大同县落阵营中学庞明亮一、什么是“主题演化”教学法就是教师(学生也可参与)先把一课的内容精炼为4-6句的一首主题歌,然后让学生诵记。再由学生演练消化的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二、主要作用及好处1.便于诵记,延缓忘...  相似文献   

10.
余耀 《生活教育》2011,(10):79-81
一、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传统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诵记”。“诵记”的方法在今天看来是有些机械的,从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的私塾中的情景,可见一斑。但是“多接触、多熟悉”、“熟能生巧”却是学习语言的妙法。从心理与生理的角度看,“背诵”是儿童的专长,记忆力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发展、语言的演变 ,古诗对于现代人来说 ,确实难以理解。提高古诗鉴赏力有如此几条途径 :一曰识三象 ;二曰扫典故 ;三曰品三味 ;四曰续风流 ;五曰重模糊 ;六曰诵名句 ;七曰有悟性  相似文献   

12.
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么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读名句也应该这样.因为,名句一般是智者的智慧的结晶,包孕的往往是大思想,体现的往往是大智慧.简言之,名句非三读而不能有得也.  相似文献   

13.
每年高考语文都会考查名句名篇。“名篇”指初、高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重点是高中大纲规定背诵的篇目;“名句”则是课本、读本以及注释中涉及过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都很强的精美语言。2004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题均是填空题,它要求考生必须识记准确,不得错、漏、添字。因此,名句名篇的默写,要在记忆准确、书写正确上下功夫,以确保准确无误。针对近几年名句名篇题考查的特点,我们估计2005年会继续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不过,也要防备出现其他形式。比如:“《石钟山记》中能概括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答:__________。”另外,把名句名…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读书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藏黑水城文献M1·1460版画图文并茂:上部是“金刚索菩萨尊像”,中间及左下方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右下角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感应故事画。此画上部当为“阎王查审文策善恶图”,下部则是“二僧导引文策返生图”。中间“隋文策奉持《金刚经》还生记”的文本风格接近于晚唐卢求《金刚经报应记》。整体来看,M1·1460与傅增湘藏《宋刊〈金刚经〉》中的“八金刚四菩萨”系列尊像插图高度同源。这种套中套、字包文的版式插图深刻影响了后世图绘《〈金刚经〉灵验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亲近母语”的经典诵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耀 《生活教育》2011,(19):79-81
一、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诵记"。"诵记"的方法在今天看来是有些机械的,从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的私塾中的情景,可见一斑。但是"多接触、多熟悉"、"熟能生巧"却是学习语言的妙法。从心理与生理的角度看,"背诵"是儿童的专长,记忆力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标识。有足够的"记忆"才会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儿童时期深刻的"死背"才有成年源源不断的"活用"。  相似文献   

17.
段婷华 《学语文》2012,(2):22-22
我是这样给学生教《锦瑟》的。我先是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些诗句,这些诗句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李商隐的名句。我给学生说:"我们读诗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而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我们记诗的时候,有时候会只记住其中的几个句子。这些能感动大部分人的诗歌中的句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名句。这里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些名句,  相似文献   

18.
名篇名句默写可谓是高考语文试卷的经典题目.按照以往的备考经验,记清楚、写正确足矣,备考无窍门,命题似乎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然而,近些年一些命题专家大胆创新,推出了一些新题型,使原本没多少技术含量的默写题显现出了技术性.本文试对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题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9.
学生爱读古典诗词,主要是因为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它短小、凝练、易于诵记.但是学生中只有极少的人真正地喜欢古典诗词.因此我分析了原因,原因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欣赏活动的类型1.专题梳理型。多年的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同题材的诗词、散文等名家名篇。如开展《走进春天》古诗欣赏活动,让学生们交流诵记描写春天的诗歌名句,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中感受细雨如丝烟、绿柳似碧玉的柔美春光,感受作品中比喻的精当巧妙之处;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中体会诗人细致的观察、高超的语言技巧,品味早春时节万物萌动的勃勃生机……学生们在吟颂中比较赏析、在赏析中积累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