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玩戳乐     
《集邮博览》2012,(5):63-64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一位北京邮友杨自学的寻戳之路:从熟悉的地方找起。不约而同,全国各地很多邮友其实也是这样做的。最近,戳趣园收到了安徽铜陵邮友陈爱民发来的两枚带数字局名的当地邮戳,对我们来说挺新鲜,对他自己来说经常见,因为这就来自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名: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战备形势紧张。1970年,上海铁路  相似文献   

2.
建国之初,邮政日戳包括火车邮局戳依然沿用“三栏式”点线圆戳,直到1956年10月30日邮电部颁布“邮业字第52号通知”,决定自1957年1月1日起启用“腰框式”邮政日戳(含火车邮局戳)。“腰框式”邮政日戳由五部分组成,而规范款式的火车邮局戳占其四个部分,其布局如下: (图1) 一、上半环内刻有戳名(也称邮路区间),戳名一般是由邮路始终两站各取一字而命之,再加“火车”二字组成戳名。  相似文献   

3.
近读《中国邮史研究》2004年第1期吴福全《黑龙江地方邮件附加费之最》一文(以下简称吴文),对其中某些观点实不敢苟同。吴文说:“凭证、戳记最规范。”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我认为其实不然。先说凭证,何谓规范?1988年8月18日,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下发的(1988)邮邮字284号《关于征收邮政通信建设附加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印刷品附加费收据’样式见《处理办法附样二》,该‘收据’列为业务单式目录,代号为‘内邮1101’按业务单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杨国华 《上海集邮》2013,(11):42-43
《上海集邮》2013年第5期刊载武玮磷《上海必能宝邮资机业务种类副戳大变脸》一文(下称“武文”),最后提出“副戳为何要‘变脸’?笔者实在是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5.
笔邮集中有一件展品:马任全先生出国途中从苏联寄往上海复兴西路55号的明信片,销苏联1957.7.22日戳,到达戳为上海18(支)局1957.7.31日戳。  相似文献   

6.
魏裕民 《上海集邮》2004,6(11):39-39
《中国邮史》第6卷第5期刊登徐洪《查证“大片红”有旧票》,认为《上海集邮》2002年第6期一篇文章中“认定‘大片红’无旧票存世”的说法“有误”,并举证出在拍卖会上出现的三枚“大一片红”旧票,说明“‘大片红’不但有旧票面世,而且还不止一枚。”《中国邮史》编者也在“附注”中补充说:“最新一期《中邮大地》拍卖中有一枚销‘北京’日戳之旧票拍卖。”如果此处所讲的“旧票”都指信销票,那  相似文献   

7.
戳趣园     
正贵州也有"P.T."戳2014年第三期《集邮博览》刊登了一篇有关国内邮资已付戳上"T.P."错刻为"P.T."的文章,作者文中提到"这种类似的错戳是否在其他省市局亦有发现……"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贵州也有。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彭茂吾先生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已付日戳志》一书,专门有"P.T.戳"一节,"‘T.P.’是法文邮资已付的缩写,刻成‘P.T.’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仔细看所附的邮资已付戳,为贵州贵阳使用,时间是1993年2月5日(图1)。由此看来,"P.T."戳还有不少。(甘肃周轶超)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0,(6):3-3
不宜使用有歧义的"纪念戳"一词今年《集邮博览》第5期《鄂文江乐在集邮》一文中多次出现"纪念戳"一词,"纪念戳"是一个有歧义的集邮用语。集邮家郭润康先生曾撰文说:"至于对‘纪念戳’的含义,有人说是‘纪念邮戳’。有人说是‘纪念图章’,都有对的一  相似文献   

9.
陈健 《上海集邮》2012,(8):42-45
香港宾客华邮·2012.4.21香港斯宾客华邮按照公布的计划大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拍卖。大龙薄纸1分银销北京海关1878.11.16日戳(图1),是已知销戳日期最早的1分银票,估价40万元(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1881.12.31上海寄天津印刷品封皮纸(图2),贴小龙1分银横双连带左过桥边纸销上海中文椭圆戳,另有上海海关日戳和天津海关到达戳,封面有瑞士  相似文献   

10.
林衡夫 《集邮博览》2009,(11):14-15
京(北京)——济(济南)——沪(上海)航空线于1921年开通,同时运载邮件,并刻制了"由中国创设航空邮班开幕第一次所发之班运寄"的纪念戳,加盖于每件邮件上(图1)。但这并不是中国航空载邮的"第一次",纪念戳容易让人误解是最早的航空载邮。其实早在1920年5月7日,京(北京)——津(天津)间就有一次航空载邮飞行,这才是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921页介绍了三彻l女桌由已件邮咨已什戳~~大宗邮件邮资已付戳补@冯赐杭  相似文献   

12.
拙文《亦从"江苏上海县三林塘"邮戳谈起》(参见140736)发表后,有邮友对当年上海市内寄递邮件存在"本埠"、"外埠"之分发生兴趣。现有实物对照,图1为1959年市区愚园路寄上海县马桥乡平信封,封背贴普84分票,收寄戳日期时间为1959年9月25日9点,马桥支局投递戳为次日9点;图2为20世纪70年代市区寄南汇盐仓公社平信封,封背贴文普纪念碑8分票,收寄戳  相似文献   

13.
《风景戳》双月刊是由苏州风景戳研究会主编的一份民间刊物,1988年5月1日创刊,至今已有15年。我是1995年在省邮协开会时接触苏州风景戳研究会的,1996年就正式申请入会。从此,在《风景戳》的熏陶下,走上了收集风景日戳之路。《风景戳》内容贴近读者,图文并茂,文章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我通过邮友集全了创刊号至今的110期《风景戳》,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民国8年(1919年)3月3日的上海《神州日报》副刊——晶报),曾以连载周今觉的《邮话》和袁寒云的《说邮》而备受邮人的重视。笔者在一件当年的“加字广告明信片”上看到《晶报》创刊的背景,谅亦为邮友所乐闻。 这是1张“名姓版”帆船1分邮资片,加贴老版帆船半分邮票1枚,由上海(神州日报社)寄往徽州(今黄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邮友来信,日戳已改为新式,戳上文字不同于原来的双线腰框式,上部为“兰州市27支局”,下半部为“东风平信(出)1”,没有  相似文献   

16.
风景戳协会     
1987年冬,笔者与各地邮友商议关于筹建“风景戳实寄网”事宜,得到同好的赞同和支持,随后在《集邮》杂志上刊发广告。后经邮友建议,改称为“风景戳协会”,并于1988年5月1日在苏州成立。会刊《风景戳》也于同日创刊,刊头由朱贵荣先生题写。首批接纳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名会员。苏州会务组由三人组成:笔者负责联络工作;陶安强负责会刊编发工作;唐建文负责财务及代寄风景日戳邮品工作。风景戳协会的宗旨是:联络同好,互通信息,增强邮谊,增长邮识,丰富邮品。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起,上海四川路桥邮电支局开始在邮票背面加盖标明局名“85支局”的蓝色滚式戳。据悉,徐  相似文献   

18.
陈健 《上海集邮》2010,(3):43-45
香港华邮第33次·2009.7.24 1879年华洋书信馆封1件,应是孙君毅《清代邮戳志》图片原件(图1),背销"九月十一日"(公历10月25日)及次日同式书信馆方形戳各1枚,估价15-20万元(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当时华洋书信馆有北京、天津、上海、牛庄、烟台5处分局,戳上隐约可见天津和北京字样。  相似文献   

19.
7月24日,上海市职工集邮协会和虹口区集邮协会在虹口区工人文体中心会场联合举办市职工邮协封片戳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虹口区邮协领导余涌主持了会议。市邮协领导刘广实、羌陆明、市职工邮协领导吴民江、《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等百余人到会祝贺(见图)。  相似文献   

20.
刘振邦 《集邮博览》2014,(11):66-68
正《集邮博览》2014年8月刊刊发了宋相桥先生的《一组新邮与邮资机符志混盖实寄封》(下称"宋文"),文中配发了一系列加盖了和邮票同主题甚至是同图的邮资机宣传戳的新邮首日实寄封,票戳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很有趣味。但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却不太认同。"宋文"提到:"1999年以后我国使用的新式邮资机,大多在日戳左侧预留了广告副戳位置,可以使用机内预设的‘信函’、‘航空’等邮件属性副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