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一、二、三年级288名一般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实施问卷测量的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一般儿童,且突出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和敌对性等方面,同时,学习不良儿童的个性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获得等心理社会因素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3):118-124
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和SCL-90问卷,考查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习适应不良和学习焦虑,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正常偏好。学习适应不良和学习焦虑与SCL-90问卷中大多数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学习心理问题会影响心理健康。要解决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开设学习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课程,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业不良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有一般学习问题,存在认知技能和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造成学业成绩低下,或其智力与学业成就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焦虑,意志薄弱,人格适应不良等。但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和教育教学干预措施的影响,其不良状态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本文从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方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王勇 《学子》2015,(5):4-5
一、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调査研究有关考试焦虑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学生的智力水平、人格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业压力、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方式等等因素有关。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者依据理论直接用被测量表对被试测量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多为某一因素与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多数研究是在分别考察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如学校或家庭中的考试焦虑状况后得出的结论。那么学生们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影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目的心理健康是心理障碍的反义词,即个体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正常;②心理特点与年龄阶段相符合;③社会适应能力强;④有与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自我意识水平;⑤心理活动协调、完整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内不少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遭受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高。1981年,叶广俊对473名北京市小学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3%;1982年…  相似文献   

6.
吴有元 《现代语文》2011,(9):157-158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普遍存在。而这些问题在高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现在的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文化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以及发展智力,更应该担负起指导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职能。在国内外,在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格适应不良的问题。人格适应不良是指个人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积极地作用于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积极的探索。常见的症状有:随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特征不良;学习志向水平低;缺乏自信,通事退缩和人格不成熟等。有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有17%左右的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极少数学生存在人格不适应现象。这…  相似文献   

8.
高二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3.7%的学生有心理问题,44.4%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焦虑是个体预料到或主观认为将会有某种难以应付的不良状况或威胁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原因调查表"对样本的调查、研究表明:师范专科生焦虑水平总体正常,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异常仍值得重视.学生焦虑状况在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间不具有明显区别.引起学生焦虑的外在情景主要集中在就业、学习成绩、恋爱、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等方面.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形式、内容、具体方法上都应结合学生焦虑的现状及原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客观地了解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研究了 830名城市及农村高中学生。结论 :高中学生在总焦虑水平方面有 3.74% ,在内容量表方面有 9.5 1%需要特别指导 ,合计 13 .2 5 % ;高中学生焦虑倾向明显的是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 ;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受学习焦虑影响明显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女生比男生、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三学生课业负担重,应试压力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71.6%的高三学生存在着轻、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情绪波动""学习压力感""焦虑"和"适应性不良"。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在"抑郁""焦虑"得分上明显高于男生,"适应性不良"得分却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较好,但情绪容易波动。调查还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情绪波动性"得分高,  相似文献   

13.
关于49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CL-90和EPQ对49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在敌对性和躯体化两个因子上有较高的筛选率;从专业上看,医科大学生有较多的因子达到中度痛苦水平,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健康问题也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值,其中与人格维度N的相关值较高,粘液质、抑郁质和粘液-抑郁质等气质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在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等因子上,男、女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及压力,使得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一、中专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中专生有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状况:①学习上焦虑,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②对人有焦虑。具体表现在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怕与人交往;③有些学生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不喜欢同别人谈话;④有些学生有自责倾向。表现为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分归咎于自己;⑤有的学…  相似文献   

15.
每接手一届学生,总有这样一些"丑小鸭"让我们焦虑,他们智力正常,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漠,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困难,与教  相似文献   

16.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8名学习不良学生和112名非学习不良学生进行比较测验,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初三年级非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尤为明显,根据所测查的数据,并结合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农村初中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品德、智力、身体、审美等方面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 ,其中学校学习是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学习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它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其一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学习的负担过重。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学习后进生(有人又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差生、学习落后生、学业不良儿童等)是指由于智力差异、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疾病侵扰、教学不适应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教学大纲(九年义务制教育)要求水平,而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学龄儿童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儿童年龄特征水平的学龄儿童(残疾儿童除外)。本研究的被试取自一般农村小学自然状态下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学习后进生的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心理学界及教育界的重视。在西方…  相似文献   

20.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