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统计量,它不但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还能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因此,让学生灵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就如何教学求平均数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平均数是数据的典型代表,它能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现选几例2008年中考题,供学习参考. 一、由已知数据计算平均数  相似文献   

3.
总评:“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节课。小学里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其知识领域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理解“平均数”;二是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4.
平均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教学应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参与求平均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知,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经过分析、思考,逐步抽象、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一、实物演示,形成表象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已知几个数,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有别于除法中的等分。例题教学,要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感…  相似文献   

5.
<正>平均数是初中“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在统计问题中常用到平均数外,对于其他一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题目特点,巧妙运用或构造“平均数”来解答,则会有出乎意料的解题效果.本文分类例说“平均数”在解题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平均数解题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不能都大于平均数,也不能都小于平均数.这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浅显易懂.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将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四五两个年级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一、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平均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接受,他们往往会把求出的平均数与通常意义下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数量相混淆,当求出诸如“平均每户有2.5人”,“平均每人植树3.5棵”等答案的时候,往往会对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在确认计算结果是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会…  相似文献   

8.
在统计学理论中,人们常把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分开讲述,有些学者认为调和平均数是完全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独立的平均数,有的则认为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与统计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统计学原理中,将调和平均数改称调和算术平均数较为妥当。 首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现象,而结合社会经济现象的调和平均数其实质就是算术平均数,几乎找不到既具有社会经济现象又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调和平均数存在。如果说MX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社会经济意义的两个量,不如量M为总体标志总量,X为各组变量。则∑M为总体标志总量,为总体单位总量,从而调和平均数,其实质  相似文献   

9.
韩树红 《初中生》2008,(5):67-70
平均数是数据的典型代表,它能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举例说明. 一、直接利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平均数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相比而言,它要比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众数概念均到初三年级时学习)常用一些.虽然平均数的计算步骤简单明了,但是,有时我们也会误用平均数.下面试举几例,说明几种误用平均数的情况.一、样本中出现了异常数,使用平均数会使人产生错觉  相似文献   

11.
巧解平均数     
<正>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或“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例1】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为7,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数。但在过去,求平均数一直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进行教学的。因此,从应用题由简单到复合的变化来看,通常认为它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从平均数的一般算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算理来看,通常认为平均数  相似文献   

13.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权往往也叫权重.提到“加权”,就是要考虑不同数据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权有两种常见的表示形式:百分数,整数比.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有时会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这时可以将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简化,于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就统一起来了.在中考中,对加权平均数的考查往往是多种形式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平均数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相比而青,它要比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众数概念均到初三年级时学习)常用一些,虽然平均数的计算步骤简单明了,但是,有时我们也会误用平均数,下面试举几例,说明几种误用平均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你掌握“平均数”的知识点了吗?随我来看看下面的“一”“二”“三”吧!一、平均数的意义通俗来讲,平均数是指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与以后要学习的众数、中位数不同。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众多水平;中位数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是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数值。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就要重视学生对平均数本质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的概念简单明白,容易理解.计算平均数时,每个数据都要加入计算.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的变化,即使细微的变化,在计算平均数时都能反映出来,也就是平均数“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18.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量 ,是帮助同学们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学习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学习中来吧 .一、深刻理解三者的意义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了平均数 ,它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或者说一般水平 ,可以用公式 :x =(x1+x2 +… +xn) ÷n来表示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它反映的是多数水平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也可以没有 ;中位数是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 ,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据 (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 ,…  相似文献   

19.
通用五年制五册中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典型应用题。这种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同于等分除法。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它的一份是多少,平均数问题却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它含有取多补少的思想在内,这比等分除法问题要抽象一些了。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在讲授“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这节课时,课前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一种是按教材顺序,先给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接着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先提出问题“如何用一条长100米的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