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写作实践证明,读写一体是必然趋势,积累和实践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可以从积累作文素材的角度,帮助学生引入一泓活源清流,让他们品味文本中丰富充实的素材信手拈来的甜头。一、借助文本积累作文素材通读高中语文《苏教版》文本,名篇创作精彩纷呈,名言警句俯拾即是,典型事例垂手可得。让学生挖掘文本,积累写作素材:一是累积大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学会引用和化用,从而丰富文章的文采;二是累积典型文本的写作结构,学会借用和效仿,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最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便是作文了,从学生写的作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的学识积累情况、价值观等。一篇好的作文要能够表现出真情实感,要能够说服作者自己,还要能够说服读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仅凭借主观臆想是不可能做到的。学生要运用好的写作素材作为支撑,且要运用精妙的写作方式来展现素材的价值。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去积累好的素材以及如何去运用这些素材,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高中阶段是指引学生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最好阶段。文章探究了获取恰当写作素材的渠道、整理方法以及更好地运用素材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立足于课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平时,很多同学会花大力气死记硬背一些作文素材,可一上考场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搜集素材,我们要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因为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是我们最丰富的素材宝库。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来积累素材。如何立足于课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收集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4.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素材,作文便无从写起,有几个好的素材往往能搭建起一个好的写作框架。使写作迅速进入状态,有效地树立写作信心,节约写作时间。提高应试效率。作文素材从哪里来?从积累中来。积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今中外别人的典型事例、名句,这种素材是写作议论文必不可少的,写散文也往往可用;另一种是自己在生活中对人、事、物、景等的思考、感悟及有效记录。具体如何操作呢?两种素材积累的途径、方法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知识面比较窄,平时不注重材料的存储。鉴于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农村高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一、利用课内教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如水之源,木之本。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雄厚的素材。依据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就是回归教材,引导学生深刻发掘并积聚教材中的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93):35-36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却处于低效状态。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害怕写作文;缺乏写作素材,没东西写,即使有素材,作文素材也不够鲜活,写作运用中容易"撞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多渠道、多方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整合素材,使素材序列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7.
张磊 《天津教育》2021,(11):148-149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他们积累素材,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成为自己的语言,快速提升写作水平,达到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本文结合教材内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累积提出了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8.
孙艳秋 《中小学电教》2011,(12):147-14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语言积累是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的。所以,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缺乏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不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缺少素材积累,缺少写作方法积累和写作经验积累造成的。因此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秀云 《现代语文》2014,(10):140-141
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真实性,没有感情色彩。学生由于缺少素材积累,往往苦于对该话题无话可说,造成了作文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切入点就在于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名家的文章里无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3):43-44
写作素材是作文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本文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起作文有话可说方面做了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反观作文教学,老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写。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的积累问题,谈到积累,我国丰富多彩的诗词名句为我们的写作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这些历经千秋、被经典传颂的诗词名句若能恰当、正确、生动地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将为我们的作文带来清新亮丽的感觉。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作文教学中巧用诗词名句的几种方式,以期为作文教学找到新的突破口,愿与各位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寻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才能使写作平中见奇,平中出新,有创意,有见解。那么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呢?一、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到头来写出的文章也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形式。为此,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1.教材中的素材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  相似文献   

16.
正一、考点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诗文名篇的积累、背诵的具体要求是"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经典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些名篇,或揭示人生的真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体现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因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文名句默写,考查的题型多为填空题,主要考  相似文献   

1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写作是非常讲究厚积薄发的,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8.
"无素材可用,无句子可写"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普遍反映,是什么时候开始,作文写作对学生而言成为"头疼"的事,这是语文教学者自身该反思的教学问题。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点睛之笔在何处?素材怎么积累?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学习点。主要探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升华自己的文采和心灵。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好的素材能使文章增色,积累个性化的作文素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根据日常作文教学得失和学生写作实际,主要就力求素材个性化、明晰来源多样化、编排素材条理化和运用素材灵活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指导,以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巧妙地使用素材,提高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是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内心较为抵触、畏惧的学习内容,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平淡无奇,不管是质还是量都无法达到标准,学生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感悟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素材的积累,这些都致使学生写作质量无法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把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掌握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