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绩效的诸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资本充足率、资产净收益率正相关,与不良贷款率及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董事会、监事会的人员构成对银行业绩产生影响;增加高管薪酬对降低不良贷款及贷款呆坏账准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四大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已经告一段落,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今后如何巩固已有成果,防止不良贷款大幅增加是摆在各银行面前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不良贷款形成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方面。本文将通过对银行与企业信贷博弈模型分析,指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即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我国银行为了打破传统利息业务的束缚开始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采用固定效应下的GLS法,运用2003—2008年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效果显著。另外,我国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程度、国有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不良贷款率和员工薪酬呈正相关,与银行规模呈负相关,与净息差的关系则表现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对2004年以来我国GDP与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不良贷款主要由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GDP变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3)
随着银行各种业务的开展和推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甚至导致银行负债规模不断扩大。为应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自2014年以来,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开始转变发展策略,丰富金融信贷业务体系,但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须辅以一定的管理措施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风险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信贷业务风险及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当前金融机构中金融审计的实际需求,在现有银行贷款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OLAP技术来不断的完善数据库,从而来对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好金融审计的要点,为审计机构提供一个高效可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农村信用社利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陕西省81个区县的农村信用社为例,运用超越对数随机边界模型对2000 - 2008年农村信用社的利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农村信用社利润效率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总体呈不断改进趋势;对农村信用社利润效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核心资本充足率、财政支出比重、产权制度、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率,除不良贷款率外其余因素的提高均对利润效率的改善起着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信用社三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公信贷是我国银行最为重要和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着财务报表弄虚作假的现象。从最简单的方面分析如何利用数据仓库对财务报表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去劣取优,优化银行对公信贷的质量,减少不良贷款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加入世贸以后,银行面临的国际冲击加剧,金融体制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而银行业中不良贷款处置不利的情况,严重拖累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对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开辟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整体、阶段、区域三个视角实证研究了腐败影响因素与腐败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除公务员薪酬始终与腐败程度保持显著负相关关系外,财政分权、开放程度等其它7个自变量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变化在影响方向、影响程度上都呈现出明显时空差异。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公务员薪酬待遇、制定分类反腐政策、加强综合反腐等措施来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1.
李卫  匡海波 《科研管理》2008,29(5):119-125
本文在分析AMC不良资产债转股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期权思想,建立了基于期权的AMC不良资产债转股优化决策模型,从理论上给出了对企业是否实施债转股的判别条件,同时也得出了债转股比例计算公式,解决了现有研究没有考虑企业债转股后资产的预期价值变化和债转股比例约束限制导致债转股比例确定不合理的弊端,使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机构信用评价是现代金融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监管机构依据监管目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高低排序,进而实施差别化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构建包含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逾期贷款比例、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授信集中度等指标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heil系数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评价模型,对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私募风投(PEVC)融资额/GDP3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为门限变量且变量值超过门限值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以PEVC融资额/GDP为门限变量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风险投资方向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时,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一刀切式的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满足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被动的基础货币供应和冲销政策的角度,研究中国货币供应在部门间和区域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通过模型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统一的总量性冲销政策导致了中国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流动性过剩,中西部流动性不足。通过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又以国内信贷回笼货币的总量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区域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东部地区投放过多,流动性明显过剩,经济过热;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经济增长缓慢,人民收入较低。因此,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的外汇占款冲销政策的制定,应由中央银行下放权力到地区分行,依据各地区具体的金融形势具体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by including 15 production sectors and linking real and financial sub-model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of fund flows, interest rates, commercial bank intermediatio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a financi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 which represents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Turkish economy, is formulated and counterfactu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how changing the government deficit financing options affects the stakeholders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 the Turkish economy under both fixed and flexible interest rate regimes. In the benchmark, treasury bonds and central bank credits finance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 government deficit. In the deficit financing simulation scenario, the proportion financed by treasury bonds is in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financed by the central bank is decreased under both fixed and flexible interest rate regime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olicy changing.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eficit financing policy change makes commercial banks better off in both interest rate regimes particularly in flexible interest rate regime while household and enterprise sectors slightly suffer.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he policy change is in line with the theory as the inflation rate decreases, and real interest rate increases in both interest rage regimes. Besides, though the real GNP slightly decreases in the short run, it slightly increases in the long run under both interest rage regimes.  相似文献   

16.
段军山  白茜 《软科学》2011,25(11):24-29
通过协整和VEC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贷款弹性为正,银行贷款的顺周期效应明显,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推动了银行贷款增加;房地产价格的利率弹性为正,资金价格的变动导致成本约束效应相对有限;在短期,人均收入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更为显著。长期来看,政府面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做出适当的反向调整。房地产价格在受到银行信贷正向冲击后出现递增趋势,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具有2个月的时滞效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关系民生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所以要审慎调控,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枫  王丽丽 《资源科学》2012,34(1):13-19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使用费雪理想指数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1995年-200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从省际层面来看,1995年-2009年各地区的能源强度都普遍降低,但各省市区之间的能源强度的绝对水平与变动幅度差距在扩大。在这一时期,由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化明显,并与部门内能源效率的作用相互加强,造成了地区间能源强度分布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产权结构企业的最终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其他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效应,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体制转型时期,不同产权结构企业面临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形成不同的市场经营约束,由此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差异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也会促使差异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测算银行业的违约风险水平,防范银行业的违约风险对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业违约风险的评价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以最新的计量违约风险的模型KMV模型为基础,运用我国16家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了这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并测算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违约距离的分析比较,测量出了我国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信用状况良好,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小,传统国有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相对较大,而地方性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大,在此结果之下,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