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说文解字>中与神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和神话传说、图腾崇拜、人本精神等众多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从中发现<说文解字>鸟部字存有一个"凤"神字族系列.对该字族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管窥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神鸟文化意识,它体现的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到图腾崇拜,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构筑了"凤"神字族独特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字意演变以及殷商文化三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字坊,才能发掘出字坊蕴含的丰富汉字文化信息,这有助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展示及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单个汉字入手,也可以从与一字相联系的一组字入手,前者可得一字的文化世界,后者可以展现更加深广的文化空间。这里试以汉字中的“贝”部字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李万里 《现代语文》2007,(9):123-123
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体相同的偏旁在不同的汉字中,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月"就是其中一例.在"明、朗、期、朔、朦、胧、有、肌、肝、肚、脚、服、朕、俞、前、朋、青"等汉字中,偏旁"月"表示的意义有的和"月亮"有关,有的和"肉"有关,有的和"舟"有关,有的是"丹"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王宏  田烟 《文教资料》2007,(29):41-43
从对"文"、"字"二字的说解谈起,管窥汉字文化功能及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出关于文字发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106-107,110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传统文化相依相伴,但是,汉字比传统文化更具历史永久性。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社会习俗、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等,有的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消退,或消失,或演变,然而,它们的沉浮过程却依然沉淀在汉字形体的结构中。汉字形体有着众多的构字部件,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的形体与构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的意思,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其中内容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糸部"字探析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织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在对《说文解字》中羊部字进行逐字阅读的基础上,对分布在540部首中的羊部字进行收集,通过对所收集的34个从羊字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羊部字主要体现了与羊有关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图腾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其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语文字学经典之作,使汉字的形、音、义得到规范和统一,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被誉为"千古一书""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许慎被时人和后世尊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字圣""字学宗师""辞书鼻祖""文化宗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汉字书千年,文脉永流传。历代学人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研究不辍,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称"说文学",又称"许学"。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许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很好地保护和诠释了中华文化。我仅从汉文字所体现的祭祀文化来品味汉字的魅力。据文献记载,祭祀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居五礼之首。有些已经消失,但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古代的礼仪形态。"祭祀"都是"示"作偏旁的字。"示"是"神"的本字。从"示"  相似文献   

11.
任怡 《学子》2014,(9):13
正印度前总理曾这样赞美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这话说得真好!每一个汉字都是历经沧桑才一步一步地演变成现在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因此,当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津津乐道于寻各种方法的笔画组合、部件替换的机械识记,满足于掌握字的音形意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问问自己:汉字本身的文化生命是否在孩子身上植活了?是否被我们轻轻抹去了?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教授认为"汉字是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几乎每一个古汉字都可以从字音、字形、字义、字能解  相似文献   

12.
汉字作为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然而汉字背后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却渐渐隐藏在了汉字的"读、写"功能之下。基于对新课标和苏教版教材的解读,在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汉字构字规律的前提下,汉字文化的渗透应贯穿识字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马晓敏 《考试周刊》2014,(59):15-16
部首作为汉字构形系统中表意的符号,成为古代人思维、文化、观念的载体,积淀汉民族特定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部首"女"就是这样一个符号,由"女"及其他部件构成的"女"部汉字,在字形结构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其产生时所蕴含和使用过程中所积淀的女性文化意识。本文以《说文》女部字为例,选取表示姓、名的"女"部汉字,以点带面,谈谈《说文》与女性文化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汉字文化,可以从汉字的形、音、意入手解读。汉字是形、音、意一体的文字,望字知意是汉字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研究叙述的方便,本文选取汉字构形学的视角切入,列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词,通过分析这些字、词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对汉字文化内涵作通俗的阐述。先说说"教育"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华字典》月部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对应情况:月部字、肉部字、舟部字、以"月"作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对应的肉部字和月部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类型,探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蕴含的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汉字,还应当将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结合起来,从汉字根源、字形结构和一字多义等方面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推动汉字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现代语文》2008,(3):123-124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田"部字的分析来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从汉字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祭祀活动等内容.从而揭示<说文解字>对文化普及、文化传承、文化演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其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语文字学经典之作,使汉字的形、音、义得到规范和统一,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被誉为"千古一书""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许慎被时人和后世尊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字圣""字学宗师""辞书鼻祖""文化宗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汉字书千年,文脉永流传。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