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习作"假、大、空"情况较为普遍。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真人"。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研究笔者看到,农村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3.
<正>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学习,那么,学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块首先得走出以往假、大、空的怪圈,竭力倡导"个性鲜明"的习作。因此,作文改革必须从构建习作评价的新体系开始。一、构建习作评价的新观念——转"千篇一律"为"个性鲜明"1.提倡真情作文欲要倡导个性鲜明的作文,就得提倡写真情作文,唯有真情表白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有个体生命力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作文更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就要求老师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作文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脱离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现象,许多学生的习作"假、大、空",显得呆板,没有活力,更缺乏创意,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了“假”“大”“空”的深渊,甚至出现“体操”式的作文教学方法。本文从“端正教育观念、重视生活指导、挖掘课文潜力、鼓励个性化习作”4个方面入手,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陈真广 《小学生》2013,(7):51-51
小学生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但语文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小学生作文"假"、"大"、"空"、"抄"、"套"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一线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将"爱写、乐写"确立为习作教学的基本标准。其实,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用笔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反之,为了作文而作文,学生就会进入一种被逼无奈的境地。一、留心生活玩中写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作文是一项极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很多时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本文以陶行知先生该理论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从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今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小红 《广西教育》2013,(13):67-6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那么,"真情实感"来自什么?答曰:生活。但是,生活并不等于教学。在生活内容教学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动态生成,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让童心在表达中绽放。一、无法预设的精彩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践行"让作文回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4.
正赞科夫曾说过:"如果让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什么是"真正的、广阔的生活"?笔者以为,就是适合儿童生命特点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生活"冲进来",生活才会让儿童更迷恋,习作才会让孩子们更向往,作文才能更充满童趣。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之本,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这似乎是普遍现象。习作时,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假、大、空现象严重,而且缺乏个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张扬个性,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笔者认为,作文应该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相融;启迪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用富有真情的作文评价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真正能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小学生习作之流中流淌着真情.  相似文献   

18.
陈霞 《考试周刊》2007,(6):76-7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老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3)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作文中没有生活作为素材,这样的作文是僵硬的、呆板的、空洞的。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  相似文献   

20.
"作文作文,头疼头疼",小学作文教学不仅学生头疼,其实教师也头疼。日常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迷惑不解。长长的习作时间,学生交的"差"却是寥寥数言,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缺乏真情实感,还有相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