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小东 《江苏教育》2014,(18):10-12
生活化理念,对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问题是具有启发和指引价值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照文言文的浅易性定位及文言文的本体特征,遵循生活化理念来展开教学,不断强化学"言"先要入"文",入"言"方能活"文",入"文"与入"言"都需回归生活等认识,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处理好"文"与"言"的教学,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质态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邓婷 《学语文》2014,(2):74-75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仍难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的僵局,要么重"言"轻"文",要么重"文"轻"言"。前者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古汉语语言学与语用学知识,忽视了文言文的整体之美;后者是指教师将课程目标定位到文化层面,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文章层面,重视篇章技巧的解读与文化内涵的体  相似文献   

3.
李莎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03-205
当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言"偏重,教师一味"满堂灌",致使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应坚持"文""、言"并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就是"冰山体"教学,文言文教学唯有"文""言"兼顾相得,教师心中要有"文",并简而丰地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把"该教的"教给学生,才是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7.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文"与"言"的教学。"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即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指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即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掌握。目前,大多同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轻"言",或"文""言"并举。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对汉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应该教学什么?应该教学"言"和"文"。这两者的基本教学顺序是"先言后文"。至于教学原则,是"先生后师"。即无论是"言"的学习还是"文"的学习,教师都不走在学生前面做现成的讲解和单向的灌输,而是先让每个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习,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下面以《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为例说说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解。该教学设计采用教师引导下"自主疏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文本,自主疏通整理文本"言"和"文",后相互检测,达到独立过关,自主掌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从所研究的课题"运用新课程语文课堂特征,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专注于"以内容探究为主线"这一模式,着重阐述应如何更好地随"文"教"言",融"言"于"文",总结几个应注意的方面和需加强的环节,以构建"言文融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12.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17.
"文"、"言"并重的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却并非件易事。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文"与"言"的有效融合。一、"言"的讲解,需新旧整合,古今贯通。二、于"炼字炼句处",发现"文""言"结合点。三、补充资料,还原原文,化解难点。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言"与"文"之间的关系,实现文言文的"文""言"合一。结合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从炼字炼句、以言带文、文言合一等角度探讨原生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黄厚江先生指出,理想的文言文教学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简称"四文统一"。文言文教学在努力达成"四文统一"目标时,应力求实现由言到文再到人的三者的逐步深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