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摘     
课程之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课程关乎人的受教育权利。以往,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关注,大都停留在受教育机会上。现在,人们开始把对人的受教育权利的关注更多地转向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通过教师提供和实施的课程实现的。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课程,是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一所学校如果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就意味着对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蔑视甚至剥夺。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妥善处理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关系是教育法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校教育管理权是一种特殊的公权力,它体现了自愿性与强制性的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侵权行为、渎职行为、不当行为、合法权利之冲突四个方面,解决冲突应当坚持学生权利本位原则,但当合法权利之间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社会利益优先原则。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要使学生权利得到实现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师以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是合乎常规的教育伦理,是教育本身赋予教师的一项默认、天然的权利。教育部在新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中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由此引发了媒体、网络热议,遭致重重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事事皆与学生权利息息相关,只是我们还普遍缺乏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或是虽然有了学生权利的意识,但看问题还欠深刻。比如,学生在学校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似乎尽人皆知,但事实上是这样的权利往往仪被肤浅地理解成为不能随便开除学生、不能随意停课。法律中规定的人权,以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平等权为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一种具体的发展权,是公民获得自身发展与人格完善的前提条件。人们都有追求幸福、追求成功、追求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这样的追求只能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这里不仅仅有能不能受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受教育。其中,要涉及教育需要怎样的价值导向以及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的学生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权利意识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权利意识教育的渴望,但学生的人格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忽视权利意识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班级、家庭环境、社区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关注公民教育中权利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独立人格、创新精神、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相统一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校制度与家长教育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长教育权利的实质是学生的教育权利。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家长教育权利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禾成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拥有和实现。我国不仅应建立家长教育权利制度,而且还应从法规上、体制上明确和保障家长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7.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培养的对象,学校、教师、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用温和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学生。要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所享有的社会权利。为使学生的社会权利在教育过程得以保护,就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师德的教师以及有相应法律、行政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这一性质,决定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权利的特点与具体内容,影响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权利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及保护的深度、广度、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针对许多班主任出现不敢管学生、不愿管学生、不能管学生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与其说赋予班主任一定权利,不如说强化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对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莉莉 《上海教育》2009,(19):53-54
批评本来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之一,何必由教育主管部门“赋权”?理应包含的权利为何却不被教师使用呢?在我看来,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教育尊严的失落,教师教育权利的削弱,甚至是剥夺。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情,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权利是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畴。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利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学生的教育权利的研究,而对家长教育权利的研究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公共权利在里面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体权利的作用;也是因为民众(包括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以及家长教育权利与公共教育权利之间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但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消费的个性化趋向,家长教育权利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这也是在“择校”、“就近入学”和“家校合作”的现实层面的冲突中引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赏识教育风靡之时,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诚然,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批评教育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博览》2009,(11):34-34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该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这对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其中一条规定也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即“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有评论家认为,批评权是班主任的天然权利,  相似文献   

14.
顾伟伟 《上海教育》2009,(19):49-49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批评学生似乎不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专门的权利,它和表扬、鼓励一样,是教育的一种常态形式。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粗暴、没有智慧的批评不但没有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职学生的合法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护现状和中职学生合法权益受侵的原因,提出维护中职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显然是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的规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疑惑,不是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吗?怎样才算是批评学生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质量中存在着诸多个体权利问题,具体表现为入学时的权利分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权遭遇的困境、学生的精神自由权利被漠视、考试竞争让儿童的生存权受到威胁、人才选拔中的教育特权等。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共教育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为提升教育质量中的个体权利,有必要深化新《义务教育法》的研究,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的机制保障个体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8.
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程序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力 《教育科学》2002,18(1):12-15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包括学生)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护障的同时,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2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教育工作者正经历着一场对其传统角色的重新定位,这便是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实施和发展。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在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残疾学生及其家长权利的研究。但是很少人研究过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的权益问题。美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残疾人教育制度,但这一制度在照顾残疾学生以及保护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权益方面也面临挑战。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y Education Act”)主要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其中也包括对于学校和教师权利的规定。文章通过介绍美国的残疾人教育立法,探讨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若干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利是当前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实中的教育纠纷都是受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各国实体法及程序法对受教育权利的规定,都是围绕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类型及受教育权利受损时的法律救济问题制定的。教育立法应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