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我一双慧眼,这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迷惘和无奈,也唱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心愿与企盼。作为记者,不仅需要自己理解、体会,还必须深入浅出地去阐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帮助群众。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说,“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的目的在于,很多事情都不是黑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我更需要一双慧眼。”在北京当保安的何晨由衷地发出感叹。29岁的何晨曾一度认为从微博上、论坛上获取的信息准确度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如今,他更多地以“求证”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记者要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题材。有些好题材需要记者慧眼识宝.抓住机遇去“挖”、去“抢”。我在采访实践中.就碰到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4.
范敬宜在新闻领域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在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方面的能力,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他说,“我一直主张,写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变化,一定要着眼于那种静悄悄发生的、不为人们注意的,但一经点破之后会使人恍然大悟的事情”。①从理论上来说,新闻是到处存在的,只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按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事实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按事物的变化形态,可将其分为“突变型”、“速变型”和“渐变形”几种。一般来说,突变型、速变型的事物,因其变化幅度之烈之大,…  相似文献   

5.
郭梅尼 《新闻实践》2002,(12):33-38
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这一句话,是我走了许多弯路碰了许多钉子才体会到的。我1953年6月份调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整个武汉市就我一个人,这么大一个地方到底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参与”意识。新闻记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施展才能,就需要确立参与意识,使自己具有经济学家的慧眼和勇气。新闻记者在学习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还应沉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觅宝。“沉入”不仅是“身入”,更重要的是“心入”。深入实际,解剖麻雀,是记者参与市场经济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7.
欧东衢 《中国记者》2022,(9):110-112+108-109
<正>从古至今,人们都渴望一双慧眼,能够帮助人类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到哪去的终极命题。中国科学家们在贵州的喀斯特洼地里建立了“中国天眼”。可以说,“中国天眼”也是全人类眼睛的延伸。目前“中国天眼”运行稳定可靠,灵敏度稳居世界射电望远镜之首,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远超此前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从2008年奠基,到“中国天眼”进入成果爆发期,我以记录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生活中芸芸众生的我们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在滚滚红尘中有时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7):14-14
“一道铁幕正在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国家之间形成。”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访问瑞典时如此说。他此行目的是敦促富国帮助穆斯林国家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改革。“我参与了萨达姆雕像的制作,尽管我不想这么做,但我需要钱去养家以及支付我的学费,现在我为美国人做雕塑也是为了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细看电视连续剧《战国风云》,其中有一个“和氏璧”的故事,不禁为文王慧眼识宝拍手叫好。由此联想到我们基层通讯员,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外层石头包住的“宝玉”,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又何等重要。所谓“慧眼”,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敏锐观察力。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言人之所未言。同样接触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别人觉得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它的不寻常的意义,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因此可以这样说,“慧眼”就是见人之所未见的一种能力。记得有  相似文献   

11.
张昆 《新闻前哨》2010,(3):14-15
美国著名大众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形象地断言: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们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确乎如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如同须臾离不开空气、阳光、流水一样.离不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有如一双无处不在的慧眼,恪尽职守地为人类守望着风云变幻的大干世界.向人们报告万事万物的一举一动。媒介是人类的产品,人类是媒介的动物。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8,(10):15-16
社会转型,世事纷繁;网络时代,信息如潮;思想激荡,是非难辨……眼花缭乱的大干世界,赋予媒体重要的历史担当:给人一双“慧眼”,看清世间万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运用述评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现和捕捉好新闻,是记者的功力。它需要记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所共同追求的,但是否能发现并制作出"好新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是一名优秀记者需要必备的。要想"炼"成好新闻,不但要靠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强烈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超前的策划、扎实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每一个人都希望及时地了解最新的事实变动的情况,更想同步注视某一事态的进展,甚至亲自参与到该事件中去。这就需要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直播。  相似文献   

15.
慧眼识金,是编辑人员的一项基本功。能否慧眼识金,既反映了一个编辑的新闻敏感强不强,也反映了他的政策水平、学识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不高。总之一句话,它是衡量一个编辑称职与否的试金石。怎样才能做到慧眼识金呢?这里只是把我在编辑工作中的一些断想,记录在此,权作抛砖引玉。要有一个雄心壮志———“只要下苦功,不信我不行!”慧眼识金是个硬功夫,要求很高,并非易事。然而,也并非高不可攀。在我的“随记本”上,有这样两句格言,一句是:“有理想,还须奋斗;有奋斗,必能成功。”另一句是:“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奋斗定能跨入其中…  相似文献   

16.
要务一.捕捉新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需要新闻媒体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和发现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办法。如,2004年开始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支农政策中最直接、最实在、  相似文献   

17.
朱封金 《新闻前哨》2002,(12):41-41
时事编辑的新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事版的风格、读者群的定位。不同的新闻眼光,就会选择不同的新闻稿件,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时事编辑在发现新闻上,总有其独到的眼光,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通事实”中,去发现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新华社每天的电讯稿有一百多条,如何在这一百多条中选择稿件,是对我们时事编辑新闻眼光的一种考验。时事编辑如何才能“慧眼识珠”?一、要在常见的新闻中捕捉鲜活新闻。2002年4月29日电讯稿中,有一条稿件,引题是《国务院总理朱基签署第303号国务院令》,主题是《公布了〈国…  相似文献   

18.
“上岗三年”对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当上记者之前,工作之余经常写一些小东西,但当“码字儿”真正成了职业,却发现和想象的截然不同:三年来有三个除夕在台里过,彻夜工作也是常事儿,又哪有闲暇再去风花雪月?故而信马由缰、直抒胸臆的东西几年来竟是再没碰过。这一次的题目,不但强迫我整理三年来的得失,更让我可以再次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反正编辑大人说了,要给刚上路者提供一些借鉴,那我这字里行间可全是实战经验,至于是否跑题、是否有用,全凭您一双慧眼。2002年4月,在300多人参加的大连电视台公开招聘中,我与另两位兄弟一起进入《大连…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将文化“化”入或“嵌”入热点报道主题里,让文化主动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获得世界的注意力并成为世界长久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20.
挖掘数字新闻“富矿”需要一双慧眼,媒体在呈现数据的同时,常常同步配发解读,剖析数据背后的支撑。因此,数据新闻的挖掘梳理需要记者有积累沉淀的功底、有以局部见整体的本领,知晓国家政策、了解城市发展思路格局,才能将数字新闻做出趣味性、可读性,从数字背后挖掘有趣有料的新闻线索,推出优质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