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我国新旧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经过修改后的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更趋规范、科学;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确立了无限防卫权,强化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同时也埋下了公民防卫权滥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在初民时期为私力救济之至要,成文法发达之前已形成一定规则。东西方早期刑法史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相对比较零碎,至1810年《法国刑法典》与1871年《德国刑法典》正当防卫制度方走向系统化与总则化。开启中国近代刑制改革大幕的《大清新刑律》转借日本190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首次做了总则化处理,随后的《暂行新刑律》与南京国民政府两部刑法典都对此保持沿袭,也奠定了中国近代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典与学理根基。  相似文献   

3.
比较我国新旧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 ,经过修改后的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更趋规范、科学 ;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有利于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确立了无限防卫权 ,强化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同时也埋下了公民防卫权滥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刑法的出台,新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随之重新确立。研究新的正当防卫制度,无疑对当前贯彻所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自氏族社会的同态复仇,直至演变于发达的封建社会的正当防卫制度的雏形,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时期;奴隶社会的私刑盛行时期;封建社会的私刑衰退时期;封建社会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过去立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新刑法对此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文章在比较新旧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规定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修改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准确地理解新规定,并对新刑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正当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政治内容。我国新刑法虽然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但围绕正当防卫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论,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不法侵害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将正当防卫的对象界定为不法侵害行为,而非不法侵害人,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以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分析新刑法确立的正当防卫制度的内容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发展、性质、立法意图及我国社会治安现状等方面来看,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是特殊防卫权而不是无限当防卫或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版)出台以来,正当防卫制度长期处于几乎被冷落状态,被称作"僵尸条款".以于欢案为契机,正当防卫制度逐渐被激活唤醒,然而一些案件对其理解与适用过严或不当,例如对不法侵害的额外限制、防卫时间的死板判断、过分苛求防卫者、防卫限度以结果论等.为了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激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提供了规范指引.正当防卫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案件前因后果,不能机械套用法条,打破"谁死伤谁有理"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任何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发生时 ,都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 ,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但公民的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确定 ,长期以来 ,一直是一个疑难甚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案件的评析 ,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对防卫限度的认定原则及新刑法典对防卫限度在表述上的两点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论假想防卫     
本文论述了假想防卫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防卫挑拨的区别 ,具体分析说明了假想防卫存在的几种情况 ,并从法理上分析探讨了假想防卫的责任承担方法。最后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来说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理假想防卫。  相似文献   

12.
前科制度在预防犯罪、防卫社会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对前科者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这需要前科消灭制度来平衡和限制其负面作用。我国虽无这方面的明确立法规定,但在今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免除了未成年犯的前科报告义务,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上已开始起步。当前,在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债务与我国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债务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资金融通手段,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曾因沉重的国际债务负担而陷入困境,几十年来国际上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国际债务问题。我国应加强自身防范措施,避免世界其他国家的冲击;妥善处理已借出外债,慎重考虑借出外债的风险;适度借入主权外债,合理调整主权外债结构;提高国内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意识,降低外债风险;加强国家规范约束,保障我国外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刑法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刑法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彼此渗透,共同前进的趋势。这一趋势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并且刑法国际化的趋势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已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本文透过变动的法条,着眼于刑法理论及其价值哲学等问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探究刑法背后的价值问题,从刑罚目的重构、刑法人权保障价值之完善、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的适用三个方面展开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畅想,最终发挥刑法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自新刑事诉讼法通过后,我国对刑事和解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争论也有了排除重罪案件适用的官方定论,但在当今中国被害人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适当允许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却是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因而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应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已久,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也很多,如两种诉讼途径导致的不公正,适用法律的冲突等。从这一制度性质和立法宗旨等方面看,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分离,才能更好保护被害者的利益,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制度的失范使刑事诉讼的正当性饱受怀疑和抨击。比较分析中外刑事羁押的制度理念、制度原理和制度操作,可知我国刑事羁押制度失范的根源在于其反程序的制度化设计,从而缺乏必要的自我反省能力。在吸收西方国家刑事羁押制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羁押决定的司法授权和羁押的司法审查,以及通过对被羁押人参与权的保障来完善羁押制度的正当性,可以作为相关制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人权保障的重要武器,被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所采纳,甚至规定为宪法原则。对于法治建设中的中国来说,此项原则更是具有不可争议的重要意义。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让人们看到无罪推定原则的一线曙光,但围绕此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需要在了解无罪推定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法律中体现该原则的点滴,同时把着重点放在其不完善之处,在立法、司法及诉讼观念方面做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认定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认该权利厦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我国刑事司法需要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