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但是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面对复杂的信息文化环境,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还要利用其媒介融合新技术和平台优势,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平台,让传统文化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引领现代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瑶族档案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一书系统分析了传统环境下瑶族档案文化的传播成就,并结合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提出了多类型的传播路径以供选择,是一部理论结合实际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4.
段燕 《传媒》2021,(20):73-75
新时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已经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方向.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在明确传播重心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传播路径,这是确保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时代性、常态性与长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欣 《新闻前哨》2023,(13):29-30
数字化背景下,湖北省基础教育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运用文化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模式探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荆楚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是新时代优秀荆楚文化传承与弘扬必须直面的新课题。荆楚文化进校园应以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为目标,从文化传播内容、模式、评价三个方面创新优秀荆楚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数字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变革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年轻群体中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传承难、传播难的困境。本文以浙江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传播活动“中国(象山)开渔节”为例,通过剖析该活动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利用多维传播理念探索浙江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跟随时代的变迁,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相对薄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笔者从厘清内核、拉近距离、创新内容、技术跟进、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传播路径探究,以期增进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营造更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邓妍  刘嘉毅 《东南传播》2013,(9):154-15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之所以能够引领企业崇"孝"热潮并迅速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正在于它在企业中以孝道、孝义、孝行为主体传播内容,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拥有较强的文化接近性与文化管理价值。同时,与西方企业文化相比,正是通过其同心圆传播路径及复合传播模式形成的特殊传播机制,孝文化才为企业获得了由内及外的多重传播效应,展现出强大的企业文化力量,它同时也说明企业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已成趋势。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传播可以促使文化转化为软权力,也是各国软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认同、文化载体的选择和传播力三方面探讨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宏观策略,尝试为中国软权力的提升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是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传播革新.通过镜头语言描绘了科技"快"时代中淳朴的田园生活,这是"快生活"和"慢生活"之间的一场较量.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争相效仿的局面,李子柒式现象影响力涉及广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打破了近几年来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大多遵循的固化思维,而其短视频作品中所体现的技术表达和文本策略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时代媒体借鉴的一种传播路径新逻辑.通过对"李子柒现象"的研究,探究新时代中网络大背景下文化传播路径新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张培 《传媒》2021,(3):77-78,80
移动媒体时代,文化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等成为文化传播新的关键词,如何快速转变思维,实现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当前国际传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重点分析了移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策略,以期为优化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将新闻传播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以基层视角进行田野调查并呈现民族志文本的研究逐渐步入人们视野,成为部分学者利用的研究路径及理论工具。本研究在基层乡村视域下对当前民族志传播现状进行归纳,认识到目前我国乡村文化传播中传统文化的发展瓶颈与失焦问题,并从主体角度对不同路径下基层传播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殷鸣敏 《视听》2022,(5):161-163
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成为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她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表明,个体的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是打破文化隔阂、超越身份局限的利器,而聚合个体的传播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这启发我们,未来跨文化传播的着力点和转向应该紧扣视频、个体及故事这三点,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郭萍 《传媒》2016,(24):77-78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国家特色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需要传承和弘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文化传播形式,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播的使命和责任.大众传媒在传播传统文化时,需要在保证质量、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宣传艺术,达到雅俗共赏的宣传效果;也应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形象,塑造视觉效应,使其更加广泛和高效地传播,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媒体地域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存在差异,呈现出更为交互、复杂、动态的传播形态.文章通过对传播源、传播系统、传播内容与传播反应的多层面论证,深度剖析传播动力成因,为完善地域文化传播机制与提高传播力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童书是构筑儿童文化的重要元素,更是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本文基于传播游戏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市场"盈余"状态下童书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反思,提出新传播环境下童书出版要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需要在童书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建设"文化符号"和"主题思想"的"嬉"性表达路径,从而使童书的文化传播过程与儿童阅读的游戏性过程相统一.借由"嬉"性表达路径,指出童书文化教育功能应走向由"教化"向"游戏"的童书文化教育形式创新、由"形式"到"内容"的双重文化体验创新,以使童书出版更好地服务于弘扬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等具体任务,提高我国童书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和对儿童的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