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11,(1):108-109
松筠,字湘浦,玛拉特氏,正蓝旗蒙古人,是乾隆、嘉庆、道光朝著名封疆大吏.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戊子,以都统衔致①.道光十五年卒,五月辛巳,"赠故都统衔休致工部侍郎·前任大学士松摘太子太保,予祭葬,谥文清"②.清代史籍对其卒年的记载一致,但对其享年岁数的记载则存在矛盾,加之原始档案的缺乏,学术界因而对其出生年份迄...  相似文献   

2.
曾礕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上述曾礕光卒年为是,但月日为非.  相似文献   

3.
镇江本是江南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近代藏书史上贡献卓著。据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镇江金山寺就没有文宗阁专藏《四库》,至清嘉庆时,阮元又在焦山建立书藏。建国以来,有关文宗阁的研究、评介甚多,而对焦山书藏论述却较少。为此,笔者曾走访焦山和镇江博物馆,参阅有关书目史料,对焦山书藏加以介绍。清嘉庆十九年(1814),仪征阮元与江都观察丁淮等在镇江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名为“焦山书藏”,以作藏书之所,并为之集句“藏之名山”。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卒(王益)文达,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五十余年,其学裕识优,勤劳懋著。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继加恩晋为太傅。  相似文献   

4.
《浪迹丛谈》十一卷《浪迹二谈》八卷 《浪迹三谈》六卷 梁章钜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年七十五岁。嘉庆七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江苏、  相似文献   

5.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6.
《文献》2004年第1期钱建状、王兆鹏《宋诗人庄绰、郭印、林季仲和曹勋生卒年考证》(下简称《考证》)对林季仲的生卒年进行了考证,推断林季仲生于元祐五年(1090),考证精确。但笔者认为该文对林季仲卒年的考证,仍有加以补正的必要,故不揣浅陋,疏论于下。关于林季仲的卒年,《考证》认为是绍兴十八年(1148)前后,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南宋诗人刘过的卒年,学术界几乎已成定论,即死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其实,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通过多种史料考证,刘过应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冬。  相似文献   

8.
中日战争中的总兵官孙万林,在保卫威海的战役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但是,从已发表的人物传的记述来看,对孙万林本人在这次战役前后的历史都没作叙述,对其生卒时间和籍贯也没弄清楚,读后颇感欠缺。现就管见所及,作一梗概的叙述,以供参考。孙万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卒,字寿卿,安徽涡阳县孙  相似文献   

9.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10.
叶赫那拉·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卒年74岁,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掌控晚清政权达47载.在同治、光绪两朝,她曾三次垂帘听政.第-次垂帘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计13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1875)至光绪十五年(1889),计15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计10年.三次垂帘时间加在一起长达38年,另外的9年虽还政于皇帝,但朝廷重大决策仍需其点头方可执行.可以说,慈禧是-个当之无愧的"无冕女王".  相似文献   

11.
《型世言》第十二回 李时勉本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中《宝镇归仕女,奇药起忠臣》一回,内容涉及到李时勉的一些故事,兹作考辨如下。李时勉(1374-1450),名懋(小说中误作“懋光”),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安福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上,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及《洪武实录》,书成,授翰林传讲。洪熙元年,以言事下狱,不久获释。宣德初,改待读学士,迁国子祭酒。时勉以直节敢言为当时人望,与南京国子祭酒陈敬宗,号为“南陈北李”。“士之识与不识皆知李先生”,“一时名公巨卿亦莫不推而下之。”景泰元年四月卒,年七十七,溢忠文。有《古廉集》传世。一、关于永乐十九…  相似文献   

12.
现将馆藏宫中档案中所存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道光二十八年户部汇造的各省民数、谷数清册刊布,供研究清代中晚期社会史参考. --编选者 丁进军  相似文献   

13.
“湘学复兴之导师”邓显鹤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献编纂学家.《广韵》是宋代官修的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邓显鹤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重刻张本《广韵》,讫于咸丰元年(1851年).此书现藏于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地.邓显鹤重刻本《广韵》不仅对于《广韵》版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邓显鹤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王成科 《兰台世界》2003,(10):35-36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有一位置身鸦片战争第一线并深受林则徐器重的诗人,用自己卓越的诗篇记录下了战争的过程、失败的原因,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就是《清史稿·文苑二·列传》中惟一有传的辽阳籍诗人刘文麟。刘文麟,字仁甫,号仙樵,清嘉庆二十年(1815)出生于关外古城辽阳。他自幼聪敏好学,9岁即能作诗,11岁随父亲去四川(当时,他父亲任四川龙安知府,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20岁时回到故乡。23、24岁先后参加乡试和会试,连年告捷,“丁酉(1837)中举人,戊戌(1838)成进士”,一时传为家乡文坛佳话。道光十九年(1839),…  相似文献   

15.
1992年5月,在东营区原油郭乡党委、乡政府文化站的协助下,东营区档案馆征集收藏了刘营村退休干部刘培英同志收藏的皇帝嘉封档案——《奉天诰命》圣旨。《奉天诰命》圣旨源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受道光皇帝旨意,为山东省乐安县(现广饶)北隋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隋藏珠之父母加封三级之命令。《奉天诰命》系当代的  相似文献   

16.
唐诗人考辨五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包括五篇小文章,都是有关唐代诗人考证的.历来对于这五位诗人,或是有关其著作,或是有关其生平事迹,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徐凝有四首诗为徐嶷之作"考证了<唐诗纪事>卷五二所收徐凝的四首诗实为徐嶷所作;"牛僧孺的家世及其早年事迹"则考证了牛僧孺早年在江西的一段生活;"贾岛与唐宣宗事不诬"则肯定了贾岛遇宣宗微行的记载;"唐有两张祜"则认为一张祜是盛唐人,一张祜是中唐人,并大致区分了两张祜相混淆的作品;"李廓事迹与卒年"不仅勾勒了李廓的生平,而且确定了其卒年.这些对于唐诗的研究具有廓清事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庄,杨度之妹,字少姬,亦字叔姬、淑姬,号兆仙.今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清泉村石塘(原属湘潭县姜畲镇)人,大约生于1880年,卒年不详.自幼天资聪颖,有诗才,力学不倦.幼年与其兄杨度、弟杨钧一同拜“铁匠诗人”张登寿为师.后随张入王闿运家塾,成为王闿运门下唯一的女弟子,诗艺大进,并与王之四子王代懿结为夫妻.时人称杨度、杨庄、杨钧三兄妹为“湘潭三杨”.  相似文献   

18.
稿本敬徵日记敬徵,清镶白旗人,为和硕肃亲王永锡第四子,生于乾隆五十年,卒于咸丰元年。曾获封赏头等侍卫、散秩大臣,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后谥文懿。《清史列传》卷四十一有传。此日记起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二十五年迄咸丰元年,共十三年,多记生活起居,所见所闻宫中之事,颇有史料价值,盖史书不载也。照抄数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李渔李笠翁事略戴不凡剧本1957年3月号李渔生平事迹的新发现赵闻庆戏文1981年第4期 [按]此文谓李渔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卒。吴三桂明万历四十年生清康熙十七年卒(1612—1678)吴三桂大事年表李治亭编吴三桂大传附(1990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生清顺治七年卒(1612—1650) 多尔衮生平大事年表史明星编多尔衮附录(1991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