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文化因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变老师的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1.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需要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重新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已被列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学生一旦具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积极地、自觉地、独立地学习。2.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独特性大学英语学习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晓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116+118-116,118
在我国,英语学习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从小学到中学的英语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多数学习者长期以来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不会也不愿意自主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元认知策略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提出大学英语的学习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目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把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对学习策略理论和学习策略培训进行了研究,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调查。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学习策略培训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和步骤。提出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培训,提高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而如何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首先从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及基本内涵出发,对影响自主学习的要素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在综合各家所言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构建良好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对学生语言学习观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等。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目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为探索在这一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结果分析表明,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了培养这种能力的可行性学习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蓉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114-117
全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学习策略意识,缺乏自我评价能力.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合作意识、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永安 《海外英语》2014,(16):72-73,77
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研究探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诸多问题,对于改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和实验,也证明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教师可通过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动机,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等措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20年小说叙事中的少儿视角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视角艺术的建构方式,并探讨它对于文本内容传达以及文本叙事形式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叙事作品形式技巧的重视,严格以时间为标准,使得当代叙事学的时序研究在传统叙事理论的叙述顺序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The Bibl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Western culture,especially on Western literature.The Bible is the source of Western literature,and Writers often incite characters,legends,etc.from The Bible in their works to describe or clarify the theme.By analyzing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Bible from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 archetype,symbolic intention,and redemption theme.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充满许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他原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物,在与三位女性的交际中发生了激烈的意识交锋,自尊心屡屡受挫,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可鄙可怜之处,最终获得自我认识和"精神顿悟";然而故事的结尾并未明示他发生精神变化后的最终走向,是个开放性的结尾。  相似文献   

15.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赫伯特对于宗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将诗歌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完美融合,赋予诗歌一种整体性和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24-1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  相似文献   

18.
19.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用意像的象征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点明了主旨。同时,在这篇小说中她也抨击了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之下黑人审美观的扭曲以及批判了对黑人女性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9-95
美国亚裔作家李昌来的小说《屈服者》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再现朝鲜战争和战后生命政治的运作机制。朝鲜战争产生的例外状态使士兵和平民都沦为不受保护的赤裸生命;战后美国社会以医学为运作装置实现对韩国移民个人身体的管控与规训;亲历者的视觉记忆和多视角记忆呈现为生命权力捕获、管控和规训的个体生存状态,也以记忆唤起对"被遗忘的战争"的回忆,批判生命权力对于个体生命的征用和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