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视访谈是当前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记者或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直接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访谈是在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在他们与观众之间进行的一种交际行为。这种形式运用得好,可以调动观众的参与,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但是,由于一些采访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学技巧,使得相当多的电视访谈节目显得单调乏味。因此,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访谈都吸收了许多世纪以来人类交际的经验,包括交谈、倾听他人诉说、为心理障碍者提供建议等等。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刘云 《河北广播》2004,(3):84-84
热线交流节目是广播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形式的灵活多样、交流的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听众喜爱。这同时也对热线交流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广播访谈类节目是指主持人对邀请的访谈嘉宾就某些话题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的节目。这类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采取听众参与、电话连线场外嘉宾、文艺作品的欣赏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其所产生的互动效果,看起来像是不经意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实这里面隐藏了节目策划人员和主持人的很多"心机"。本文试从不同侧面来解读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创作,以期引起更多人来关注和研究其创作规律,不断推动广播电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受听众喜爱的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艺术效益的优秀广播访谈节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健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学领域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广播电视节目中,在谈及婚姻情感,家庭教育,杜会现象的时候,邀请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是种流行做法,也有的电视媒体干脆把心理咨询的模式搬进节目,比如CCTV-12的<心理访谈>,效果就很不错.  相似文献   

5.
任汪澎 《新闻爱好者》2011,(12):116-116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广播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指引笔者找到答案: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呼唤记者型主持人.一、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是记者型主持人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秦风热线》栏目是一档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它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展开30分钟的讨论.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连接听众、传情达意的主导人 物,一言一词都会对节目、对听众产生 影响,所以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是新闻节目的延伸,是一种表现电视真实的手段。与西方访谈节目相比.我国访谈节目起步较晚.远远谈不上竞争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学习西方成功经验。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访谈节目在一步步趋于成熟。当年只是《实话实说》一枝独秀,今天的访谈节目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百家争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主持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在视听艺术的天地里,绽开一朵朵妩媚的奇葩。电视主持人节目姑且不论,仅就广播主持人节目而言,从内容上着眼,就可分为社科类节目和文艺节目,从形式上看.又可划为单一的专题节目和多维的板块式节目。 无论是社科类还是文艺类,无论是单一型还是多维型,作为一种主持人节目,之所以能够为听众所接受喜爱,主要是顺应了时代发展之趋势,抓住了广大听众的欣赏好恶与审美要求。 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是“交流与理解”。交流,即是信息沟通与情感的互注(互相灌注),而理解是交…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听众对节目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节目的题材和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去年,廊坊电台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推出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走进直播间”现场互动访谈节目,我在接受了这一节目后,给它定位为“延续性的主题经济访谈节目”。经过分析,我认为在制作该类节目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播出的效果,更应该从全面的高度重视节目的策划,从而保证节目的深度和广度,让听众听到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种丽华 《视听界》2002,(3):65-66
广播的主持人节目,以其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看,有别于其它广播节目,一般是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题,由主持人贯穿节目、邀请嘉宾或开通热线吸引听众参与节目的一种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由双方共同完成的,其中嘉宾的谈话内容是节目的主体,主要是在传递信息,展现  相似文献   

11.
苗阳 《新闻爱好者》2011,(5):120-121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并非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谈话节目的继承和发展。节目仍以演播室为固定谈话场所,由主持人协调双方或多方交流,每一期围绕一个话题,由嘉宾参与共同完成传播活动,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双重属性。通常谈话节目对某一话题不限定其谈话角度,往往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各个侧面,完成对某一问题较全面的认识,如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学角度、  相似文献   

12.
在广播的直播节目中,访谈节目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中以人物本身为核心内容的访谈节目特别受听众的注意,因为作为访谈对象的嘉宾往往是听众感兴趣的人物。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讲,人物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所以,新闻报道很强调访问是一项重要的能力。直播的访谈节目,由于其时间(节目表上固定的栏目)、空间(直播室)的特殊性,使在这种情况下的访问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主持人的访问技巧和节目播出效果上。我国的广播节目刚开始采用直播形式时,那时的访谈节目最多的形式是:把嘉宾…  相似文献   

13.
王兵兵 《视听界》2004,(6):87-87
所谓访谈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谈话方式为主的节目,它是主持人、特约嘉宾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听众可随时拨打热线电线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出色主持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驾驭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节目形态中,谈话类节目是比较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听众之所以喜爱这一广播节目形式,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直接性。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参与对象是在节目播出中由导播接入播音室与主持人交流,因此,谈话交流的内容是未确定的。二是个体性。电视谈话类节目参与的嘉宾往往是多人,可以根据谈话内容和现场的需要来设定人数,而广播谈话类节目参与到节目中来的对象则往往是一人。三是主观性。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前,与谈话对象彼此不熟悉,电视谈话类节目则不然,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与嘉宾对于选定的话题要做前期准备工作,节目中,围绕话题来作各自的阐述。广播谈话类节目中,由于主持  相似文献   

16.
广播午夜谈话节目就是主持人与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以广播电台为平台,在午夜前后,就情感、婚姻、家庭、事业、道德及生活琐事等内容进行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兼具大众传播的点对面的交互模式,又有人际传播的点对点模式。节目要素探析1.主持人:女性主义诠释视角广播午夜谈话节目主持人多为女性,以女性主义诠释视角,从女性本体角度来解读客观世界,对弱势群体和社  相似文献   

17.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播心理咨询节目以其新颖的节目样式,受到听众的喜爱和专家的关注。从主持节目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主持广播心理咨询节目比主持一般的情感、谈话类节目具有更大的难度,难就难在广播心理咨询节目具有明显的专业色彩,是将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9.
蔡佳佳 《新闻前哨》2022,(16):55-5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访谈节目层出不穷:《奇遇人生》《十三邀》《圆桌派》《立场》等在访谈节目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访谈不再是传统电视上的演播厅模式,主持人也不仅局限于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访谈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在这过程中涉及到主持人与嘉宾的情感互动、话语交谈、眼神交流等方面。本文从情感互动的角度,分析易立竞在网络平台播出的明星访谈节目《立场》中的谈话技巧和主导魅力,并分析网络访谈节目相较于电视访谈节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校园访谈节目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其意义就是通过节目的形式,让同学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校园访谈节目就充当了一种“软”宣传的角色.校同访谈节目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性.如何做好此类节目,让节目被学生群体喜欢与接受,从而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