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的形式之一。所谓“总分式”,是指文章中有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的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写,合起来写;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写,分开来写。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属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分式是常见的、很有用的形式,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都可以用。下面就总分式的教学谈两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搞清总分关系总分式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论证的展开     
【设计思路】如果说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的话;那么,论证就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旨在提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证明这些论据必然得出这一结论。由此,本设计紧扣论点、论据来引导学生认识论证,学会论证。【导写过程】一、要点梳理1.论证的思路。论证的常见思路有:(1)并列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多方面平行展开的并列关系。这种思路多用于“总—分—总”或“总—分”等类似结构的“分述”部分。例如《谈骨气》一文就是先在总说部分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相似文献   

3.
并列式,如果按照前面说的路子来起名的话,实际上就是分分分式。到底有几个“分”?少则两个,多则几个,主要根据作者的意图、文章中心的需要而定,以说清楚问题为基本准则。假若把文章的主体比喻为“竹签”,那末并列式中每个并列的内容就好象竹签上的一个个“糖山查”,故并列式,有人称之为“冰糖山查”式。如毛泽东同志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文(初语三册),共设两个自然段,从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进行说理:既要放下“包袱”去掉盲目性,又  相似文献   

4.
作文有了写作材料还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排列,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些要说的话可以归并在一起写,哪些可以重点说,对材料主次的轻重和调配,下笔之前要做到胸中有谱,使思路明晰。要做到思路明晰,作文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说说并行排列法在作文谋篇中的运用。并行排列法是指写作时从若干方面下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运用并行排列法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是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并行排列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样式:一是分论点列述式。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谋篇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如2006年吉林一考生《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全文的观点,题显论点。然后作者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在作文谋篇上,则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将“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  相似文献   

5.
下面将要谈到的三种并列格式,各有各的表达作用。这三种格式指:A充满感激、敬意,B充满感激和敬意,C充满感激充满敬意。A式省略了相同的动词,没用“和”连接;B式省略了相同的动词,用“和”连接;C式重复动词,不用‘’和”连接。这是举动宾式来说明并列格式,其中也包含了偏正关系的相同形式。这三种格式,A式既不重复动词,也不用连词相接,所以音节急促,语义缺少连贯。B式不重复动词,用连词相接,语气显得舒缓、轻漫。有人说:“如果诗中都是双音节词,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显得呆板而紧促。”并说:“郭小川曾经批评一个…  相似文献   

6.
论证就是组织材料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要让自己的论点令人信服,就必须对其进行论证。如何来展开论证呢?同学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思路明晰,结构合理。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思路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一般而言,在文章的论证部分,分论点呈并列关系的,就是并列式,如2004  相似文献   

7.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很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设计艺术的教学思路。请看下面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例。三步式思路如《小橘灯》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9.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其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是不能随意互换其位的.第二,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构成平行、并列关系的有的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有的是几个论据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文章的思路包括局部思路和总体思路。不能大致理清一个个局部的思路,总体思路便无从摸起;而理清了总体思路,也有助于更深入细致地理清局部思路。从训练上说,教读一篇课文,可以先训练理请总体思路,再训练理清局部思路。理请总体思路的基本方法是:第一步,分析课文段(部分)、层次,第二步,分析各个部分、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局部思路,就是弄明白一段文字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为了理清局部思路,先要分析一段文字中的层次,以便一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  相似文献   

11.
要使议论文写作时纵横捭阖,就要纵横拓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纵横拓展思路,写作时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就会“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写作时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间关莺语花底滑”。那么,该怎样纵横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呢?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腹部开花法。议论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文章进入主体部分即腹部。腹部怎样才能写得充实而有序?腹部开花法就是一种好方法,这便是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横向并列展开独立成段…  相似文献   

12.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结构模式:并列式、正反对照式、递进式,近几年又出现了时评式。其中递进式最能显示出文章的论证深度和学生的思维品质。众所周知,递进式议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如何来构建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思路清晰的递进式议论文,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一种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方法——提问法。下面  相似文献   

14.
总分式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表现形式之一。它指文章中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说,合起来述;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说,分开来述。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和属的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五册《论证》一文中说:“论证要严密,要遵守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努力把论点和论据间的联系交代清楚。”从逻辑角度看,这句话有三个毛病:(1)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归纳”是“推理”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是不能并列的,如“钢笔”和“文具”是属种关系,它们就不能并列。而这句话中却将“归纳”和“推理”这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2)误将“推理”当成“逻辑方  相似文献   

16.
“不是A,就是B”中的表述对象与该格式的语法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单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一贯或数次行为等标志词,其语法意义为表并列之外,其余都是表推测。复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两个中的一种”等标志词语,其语法意义是表推测之外,其余全部是表并列。  相似文献   

17.
“否则”作用的确定“否则”一词是“不这样,就”或“不这样,那么”的意思,显然,“否则”句所涉及的内容与前文的有关内容构成了正反对照式的并列关系。因此不少人一看到“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否则”前划下一道“I”线,确立句子第一层关系。结果是错的多...  相似文献   

18.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可见,叶老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理清作者思路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它的内容和主题。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