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焊接仿真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及后处理程序模拟复杂的焊接过程,可缩短工艺制定周期及成本,本文运用SYSWELD软件焊接仿真功能实现对其焊后残余应力及变形的仿真。通过材料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建立SMA490BW低合金钢材料属性数据库,并输入简化后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线能量等焊接参数,确定了多焊缝焊接顺序。经仿真计算得到构架残余应力及变形结果,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的比对,分析得出最大残余应力及沿焊缝方向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相当吻合。为今后SMA490BW低合金钢产品改进焊接生产工艺、控制焊接成品质量打下基础。对其焊接生产过程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9,(8)
通过对TC4钛合金盘端面车削后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分析其分布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焊接过程中的加热和冷却循环不可避免地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影响焊接结构的加工精度和使用性能等。因此,分析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以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广泛应用实际测量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表明,实际测量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焊接全过程,从而实现对焊接过程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分析和监控,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理,通过以顶板受拉应力型冲击为例,根据冲击地压发生的判据及机理,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煤层开采后顶板岩层破裂的演化过程。监测顶板主应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顶板岩层的破裂释放弹性能是微破裂积累到一定程度,宏观抗拉强度减弱,微小扰动引起的雪崩式的连锁反应。拉张破裂后,在裂纹周围应力状态分布发生改变,开裂点部位应力被释放,应力重新分布,在裂纹尖端处形成新的应力集中,应力最大值点发生改变,应力发生了转移。揭示了顶板受拉应力型冲击地压发生机制,为顶板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支铰钢梁由钢板经火焰切割、焊接、校正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形后,存在大量的残余应力。为了有效地降低和均化钢梁的残余应力,使钢梁结构稳定增强抗变形能力,提高钢梁的使用强度和疲劳寿命,对钢梁采取振动时效方法进行消应技术处理。主要介绍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方法,浅盲孔法应力测试技术及振动时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应用盲孔法对中厚板机器人横焊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横向残余应力分布呈现为拉应力,且在焊缝区域附近应力值较大,焊趾位置应力值达到最大为235MPa,达到母材的屈服强度值;纵向残余应力分布呈现为拉应力,在焊缝中心区域达到最大值385MPa;远离焊缝中心位置时,应力值逐渐变小,但仍表现为拉应力。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多的焊接工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Prandtl——Reuss理论对机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进行的预测,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Deform)对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了粗加工、大吃刀量时工件残余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1、引言某机组1~#样机的A~#工件尽管焊后经 880℃处理,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仍发现变形,而且变形是随着机械加工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经测量表明:A~#工件靠近法兰端直径方向最大变形量为0.5mm,靠近筒端直径方向最大变形量为0.6mm,如继续加工会导致A~#工件报废。为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任务完成,经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决定采用振动时效工艺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处理。基于A~#工件已接近精加工尺寸,余量不足,考虑消除应力过大会导致新的变形,故在制定振动时效工艺时仅考虑降低残余应力效果。尽管A~#工件经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处理后,与热处理相比切向应力平均降低了93.18MPa,轴向应力平均降低了82.74MPa,但仍由种种原因未通过验收。为解  相似文献   

9.
残余应力是机械或机械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必然伴随的产物。诸如拉拔、挤压、轧制、校正、切削、磨削、滚压、喷丸、以及热加工的焊接、铸造,还有热处理的淬火、回火、渗氮等都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残余应力。其中有些残余应力引起加工后零件尺寸变化、开裂,有些严重影响到材料的腐蚀、疲劳等机械性能。为此,研究残余应力对机械系统的影响,其意义就在于保证材料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并且通过残余应力的调整,能动地利用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
易青 《中国科技纵横》2014,(5):56-56,58
介绍了大型圆筒混合机消除残余应力的焊缝局部退火的处理方法,并对电加热器、加热控制装置、热处理工艺进行了阐述,为现场大型筒体焊缝消除残余应力热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裂纹釉其裂纹的形成与釉料配方及温度作用存在关联,因此文中提出对裂纹釉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依据残余应力为复合釉料特殊性质的特点,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釉料基体与坯料体间存在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对复合釉料模型加以荷载力,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法对在荷载下的内部残余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根据釉料内部应力变化情况观察裂纹釉外部形态变化;其次,以高岭土、长石等为主要材料,运用实验方式模拟3种不同配比方式对釉料进行调整制作釉料,将釉料放置于1250~1300℃的高温炉中6小时,同时获取釉料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实验数据,可知釉层中的残余拉应力与釉裂纹产生存在关联。通过实验数据可验证釉的残余应力变化可影响釉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2.
对重要的焊接构件,一般都要求进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处理。常用的整体退火消除应力效果较好,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退火消耗较多能源。 2.受退火设备所限,大型焊接构件难以实行整体退火消除应力处理。 3.对异种金属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如果两种材料的热胀系数差异较大,无法采用退火方法消除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型工程,尤其是钢结构工程中,焊接技术处理对工程施工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一直是困扰焊接技术研究工作者的重点问题,各种处理方法的研究一直在继续。就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sysweld,对Q420不锈钢管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焊接温度场和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如果不进行焊前预热,那么冷却后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水平很高,进行焊接预热以后(层间温度),纵向残余应力峰值、横向残余应力峰值、钢管壁厚方向残余应力峰值以及Von MiSe等效残余应力峰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采用200℃的预热温度(层间温度)时,Von MiSe等效残余应力峰值水平可以降低144Mpa。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布,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基于热传导和弹塑性力学理论,对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得到复合材料表面的瞬态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毫秒脉冲激光辐照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辐照中心点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材料表面中心点的温度高于周围区域的温度;复合材料的中心点的应力值最大值为4×108N/m2,出现应力损伤,材料有明显的应力形变。  相似文献   

16.
李国华 《大众科技》2011,(12):101-102
文章通过分析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焊接结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明确了控制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改善材料表面应力的新技术在材料加工、焊接、表面改性等领域,激光应用新技术正在实用化。尤其是通过激光改善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技术更引人注目。通常用喷丸强化处理改善材料表面应力,而激光表面强化处理比喷丸强化的应力改善效果更佳,可强化到板材内部。在材料表面上通过水等介质将脉冲状激光聚焦照射到某一面积时,瞬时产生等离子。由于利用水等惯性介质,可抑制其膨胀,内部压力急剧上升。激光表面强化就是利用这种高压等离子体形成时产生的冲击波,对材料表面进行塑性加工的技术。施工环境基本上在水中,但不一定处于浸渍于水中的状态,通过…  相似文献   

18.
热压罐成型工艺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很多复合材料构件通常是由模具和负荷材料内部构件出现不匹配才会造成沿厚度方向与面内各种固化参与应力的发展,在得到固化后很多参与应力会沿着构件整体厚度方向开始发生变化。另外,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也会对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模具对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的影响这个角度作为出发点,对其展开深入、全面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材料加工、焊接、表面改性等领域,激光应用新技术正在实用化。尤其是通过激光改善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技术更引人注目。通常用喷丸强化处理改善材料表面应力,而激光表面强化处理比喷丸强化的应力改善效果更佳,可强化到板材内部。 在材料表面上通过水等介质将脉冲状激光聚焦照射到某一面积时,瞬时产生等离子。由于利用水等惯性介质,可抑制其膨胀,内部压力急剧上升。激光表面强化就是利用这种高压等离子体形成时产生的冲击波,对材料表面进行塑性加工的技术。施工环境基本上在水中,但不一定处于浸渍于水中的状态,通过在加工表面放水,材料表面形成水膜,即可获得同样的处理效果。 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具有下列特点:良好的激光远距离传输性;通过处理头的小型化,也可进入工件狭窄空间处理;激光照射时无反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方法与进展,提出了控制和调整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几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