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宁裕先主编的《图示中学历史》一书,已于1939年5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按现行中学历史新教材的册次顺序编排,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将中学各册历史课本(初中世界史合并于高中世界史)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表现出来。全书以图为主,附有“教师用图”、“学生读图”等说明性文字,图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三年七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对於中学历史课程的科目编排,参照着苏联的先进学制作了调整。调整後,初中历史课的质量将大为提高。因为新计划既避免了高初中历史课科目的重复,中学历史课每一科目的教学时数就得到了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担任初中世界史的教师,比去年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按照新教学计划,初中世界史增加的时间最多,而四年来,据我们所知,初中历史教师对世界史尤其是古代和中世史教学研究做得最少,因之现有基础也较薄弱。所以在新教学计划的要求下,集中相当力量研究初中世界史教学问题,恐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今年寒假,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编印了新的初中世界古代史课本第一册。这个课本是根据苏联五、六年级的历史课本缩编的,对於我们的教学一定有  相似文献   

3.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武汉市教学研究室宋思举世界近代现代史(以下称世界史)的整体观,决定了教学要以世界为全局,将具体历史纳入世界范围之中予以考察,论其演进,这就是本文所指的全局意识。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人教版,以下称新课本)有叙述简明...  相似文献   

4.
笔者的《20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中学和高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鸣.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上要求改革世界现代史教学的强烈愿望.六年前我在一篇关于高校当代世界史学科建设的短文中呼吁《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该文虽然谈的是高校和当代的情况,但对中学和现代世界史,其基本思路同样是适用的.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学的世界现代史发表一管之见,以便引起学术界、普教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材几经改革,虽有所成就,但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对教学的需要。 具体的问题是:初中只设中国史,高中只设世界史;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没有必要的史学理论知识。其结果是初中毕业生完  相似文献   

6.
问:《小学课本历史》下册由试用本改为正式本以后,在总的体例编排和课题内容上有那些重要变动和增删? 答:这次小学历史下册的修改,变动比较大。与试用本比较,正式本有如下不同处理: 首先,从整册课本的编排上,将中国史部分和世界史部分分开。按照新的正式本,中国史部分包括十五课,内容自鸦片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就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全部历史。世界史部分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即自1640年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中国和世界历史下限的安排,和现行中学课本是一致的。为什么正式本小学历史的下册,把中国史部分和世界史部分分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1页的《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图》的图例中将普鲁士以外的地区笼统地标注为“1866年和1870年并入普鲁士的地区”,这种标注颇为不妥。图例所示地区与普鲁士同属于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成立的德意志邦联.图例所示最北部的两个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本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但长期...  相似文献   

8.
依据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性质出现三种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和高中两套教科书,明确将夏商周三代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尤其是初中课本,其行文如同教学大纲下的统一教材;高中课本虽然没有刻意定性,但其关于分封制的文字描述和示意图,仍将奴隶作为人数最多、最底层的阶级,在井田制部分也强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人教版还明确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课本内容:十年浩劫时期,历史课本充满空论或史为帮用的内容.中国古代史取消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许多重要内容;世界史课本中的古代、中世纪史被一刀砍光.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学历史课本几经修改,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去介绍、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在中国历史第四册(以下均新编课本)中,如实地介绍了中共中央第一任书记是陈独秀、海陆丰农运领袖是彭湃,还介绍了李大钊、邓中夏、彭德怀、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但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四人帮"时造出了一个怒斥孔老二的柳下跖,打倒"四人帮"后,课本删去这一部分,新编课本又提到了跖,但在史籍中应  相似文献   

10.
本刊收到了读者对新编中学历史课本的一些意见,这些意见涉及课本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等各个方面,我们都转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编者看了。读者意见中所谈到的问题,有些在再版时已经作了修改;另有一些,课本编者准备在以后修订课本时参考。我们现在先综合发表一部分有关初中世界史上册的意见。大家所提的宝贵意见,对于订正课本上的错误和提高课本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课本编者委托本刊向提意见的同志们转致谢意。  相似文献   

11.
一新编的高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即将和教师同志们见面了。它跟初中中历史第一册比较起来,文字数量增加多了。在取材上、历史概念叙述上、理论分析上,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课本进了一步。但是教学时间跟初中是一样的,每星期三节课,一个学期教完它。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学期里,同志们就要用它来对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这个课本,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教师同志有责任,编者也有责任。因此,编者愿意在这里谈谈这本书的编辑意图、编写原则,帮助同志们掌握这个课本,同时对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一些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甲午战争的重要当事国,韩国在中学历史教学的不同阶段都会讲述甲午战争的相关内容。初中阶段的《中学历史2》和高中阶段的《韩国史》《东亚史》《世界史》等教科书,在不同的章节讲述了甲午战争的相关内容,虽详略、视角有所不同,但均把甲午战争视为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改革的精神,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有两点:第一,初中阶段增设世界史的教学内容。根据修订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初中一、二年级只开设中国历史课;高中一年级开设世界历史课。这就是说,初中没有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设置,对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来说,无疑是有严重缺陷的,因为它将使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公民,在所受的基础知识教育中,缺少最必要的世界历史知识。现在这个缺陷补上了。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部份史实的头绪多、变化快,学生学习时,不易掌握系统,不易记忆。这三个部份就是: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隋的统一”一节,正是“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总结课。试教课本第十七章,(本学期使用的新课本是十八章)着重叙述了南朝;而十八章(新课本是十九章)则单讲北朝。其中“隋的统一”一节就起着总结这两章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要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把陆续讲过的有关这两章的片断知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段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线索。因为这节教材不像其他部分教材那样单讲某一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并非偶然,而是唯一可能成功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普鲁士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在德意志邦中最为强大,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其外交政策极其成功,所以它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学改革的精神,中学世界历史教学 内容的变化,主要有两点: 第一,初中阶段增设世界史的教学内容。 根据现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初中一、二年级 开设中国历史课;高中一年级开设世界历史课。 初中没有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设置, 无疑是有严重缺陷的,因为它将使接受九年义 务教育的公民,在他所受的基础知识教育中,缺 少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必要的世界历史 知识。现在这个缺陷补上了。国家教委主持修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古代部分,共两章,叙述辽、宋、夏、金、元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两段的历史.现对其中若干问题的处理谈谈我们的做法.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有上升和下降的阶段,从而划分了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具体分期,史学界尚无定论,中学《中国历史》为了便于教学,把前后两期分为四段来叙述: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其中明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两段大体上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后两段大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中学世界史教学侧重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教授世界史,编著和使用的教科书共有三种,即《国民中学世界史》、《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分别使用于“国民中学”(即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这三种教科书的基本观点与论述史实都是大致相同的,均突出“欧洲中心论”,在体例上属于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但在结构、表述和深度等方面则不相同,表现为内容上的细化和理论上的深入。本文评介的台湾现行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上、下册)犤1犦,在三者中具有内容上承上启下和理论上逐步深入的作用,它…  相似文献   

19.
且说电荷量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10,31(1):10-10
电荷量q或Q是高中电学部分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在高中课标实验物理课本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章第1节中是这样叙述的: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课本又写了3条注解: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将于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现就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材内容的变化和调整新的教学计划将初中物理总课时减少了六分之一,改编后的课本也相应地作了如下删减和调整。光学部分,把折射定律、全反射、透镜成象作图法、透镜公式等都移到高中讲授。这样,把几何光学仍按初、高中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初中只定性地研究简单光现象,并移在电学之前学习,作为第一章。热学部分(第2—6章),主要增加热膨胀、热传递,虽然这些知识跟小学自然常识有重复,考虑到学生对知识多已淡忘,有必要稍加复习,以利于热学后面各章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