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次,我与家中的钟点工闲聊,我告诉她,我也是从农村来的,她先是惊讶,而后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现在只能干这种活。”停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现在在外面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让儿子能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2.
孟母情结     
看见儿子,整日穿梭嬉戏于坟茔间,专心地玩着垒土筑坟的游戏——搬家!毫不犹豫。即使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坟墓建筑家,也不稀罕。看见儿子,整日流连在集市上,学着买卖人拉长腔调地吆喝,活脱脱一个买卖人——搬家!毫不犹豫。即使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富甲天下的商贾,也不可惜。看见儿子,整日泡在学校,学着师生,吟诗读书,揖让进退——定居!三迁其居,得其所哉。这才是儿子做人立世之本啊看见儿子,骄傲自满,不求上进,挥刀断织,借题发挥,好一顿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唬得小儿勤学不辍,再不敢懈怠……这便是流传千古的“孟母三…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1998年第7期《“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一文说“三味”有“三说”:一是指读书有味,书屋后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二是指“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是指“再三体会玩味”。《略评》认为一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起,失之于牵强,故不  相似文献   

4.
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儿子还在幼儿园。幼儿园阿姨告诉她:“您的孩子有时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清,一般小朋友能做好的事他都做不了……”她强抑着满腔的辛酸,告别了老师。回到家,面对儿子无邪的笑脸,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宝宝了,说宝宝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全班只有宝宝最特别了。”那天晚上,儿子兴奋得睡不着觉。母亲第二次参加家长会,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告诉她:“这次考试,你儿子语文全班倒数第五,数学倒数第一。也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朋友。”班主任的话击溃了她矜持的自尊。走出教室,她流泪了。儿子从母亲脸上预感到了山雨欲来,躲在书…  相似文献   

5.
颜丽 《家长》2003,(12)
日前,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什么了?”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的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6.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 ,儿子问她 ,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 ,差点流下泪来。然而 ,她还是告诉儿子 :“老师表扬了你 ,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 ,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 ,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 ,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 ,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  相似文献   

7.
江喜标 《江西教育》2005,(12):16-17
几年前,有位母亲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念初三的儿子在临近中考时会热衷于摄影比赛,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无动于衷?”难道她的儿子看不到把中考考好,上个好高中,将来上个好大学的巨大好处?对此人们只会对她说,你儿子的兴趣在摄影,而且已经成了摄影迷。为什么会这样,也没人能深入地往下解释清楚。就此例分析来看,“中考复习”与“参加摄影比赛”这两项活动的意义大小在家长看来,连白痴也能分清,可她的儿子却赋予“参加摄影比赛”比“中考复习”更大的意义。母亲与儿子在赋予“中考复习”的意义上是不同的,并发生了矛盾。后来我知道,她儿子读书不…  相似文献   

8.
母亲与儿子     
一位母亲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说他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考了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回去检查一下。”回到家里看到惶恐不安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告诉儿子:“老师…  相似文献   

9.
母亲与儿子     
一位母亲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说他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考了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回去检查一下。”回到家里,看到惶恐不安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告诉儿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  相似文献   

10.
出差广州时,我去看望了多年不见的表姐。表姐和姐夫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日子过得挺舒服,用她的话说:事事如意,就是儿子读书不争气。正说着,儿子放学回来了。表姐连忙起身,一边叫儿子快喊小姨,一边帮儿子卸下书包,接着又弯下腰帮儿子解鞋带,换上拖鞋,把儿子带进小书房。表姐回头叮嘱我看会电视。她说,她一直严格要求儿子养成“当天的事当天做完”的好习惯。每天放学,她必须辅导儿子完成当天的作业。我看见表姐坐在孩子的身边,先是帮孩子清理课本和作业本,然后又帮他找笔、找橡皮擦……开始做作业了,孩子问,“攻”字要组三个词,老师没教,我又不…  相似文献   

11.
鲁瑞——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养育了成为现代著名作家的鲁迅,同时也以她母性巨大的力量决定了鲁迅大半生婚姻的不幸。1906年,正当鲁迅受“画片”刺激准备“弃医从文”时,母亲鲁瑞却连下几道“金牌”,召他回故里结婚。鲁迅爱慈祥伟大的母亲,母亲更爱早熟并谙于世事的长子。当她听谣传长子在日本私定“终身大事”,并且已带着妻、子在神田散步,“乐不思蜀”时,她着了急。因为丈夫早已过世,儿子的婚姻大事应由她来决定,天经地义,自古如此,她不能放弃这一“神圣”的权利。而鲁迅也深知母亲怕“看不见自己儿子”的内心痛苦,因为她在丧夫后,靠对儿子的希冀、期盼为精神支柱,艰难地支撑着早已困顿的家庭,并在世人白眼的凄惨境况下,挣扎着供三个儿子读书。如今长子已成人,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减轻她多年含辛茹苦的负重。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观摩本校某位班主任组 织的家长会时,她提到的一个情节, 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下午放学,她 和来接孩子的家长聊起了学生在校的 情况。儿子打电话过来问她几时回 家,她随口应承着:“快了,再过两分 钟妈妈就回来了。宝贝,乖啊……” 没想到,这一聊就是四十分钟,儿子 又打了两次电话,她以“最后两分钟” 答复了在焦急等待中的三岁儿子。于 是,家长深受感动,啧啧称赞:某老 师真是敬业、负责呀!而这位教师回  相似文献   

14.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三十年了。我校在祖国抚育下也度过了三十个春秋。我校的前身是“文彩中学”。三十五年前,大恶霸、大地主刘文彩为了培养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奴才,在安仁镇的名叫杨坝这个地方,撵走了数十户劳动人民,驱使数千名劳动人民无偿服役修建“文彩中学”,许多劳动人民致伤致死。贫农罗洪顺因未及时搬家,被诬为盗,吊打在安仁镇街上一天一夜。罗二娘不但房屋田地被霸占,而且女儿也被辱而死。被强迫修学校的农民有附近五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读了一则题为《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小故事,对我很有启发,相信也会给老师们启迪: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他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  相似文献   

17.
“名”教 1945年,林伯渠的小儿子6岁,要上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林老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联”教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  相似文献   

19.
出差广州时,去看望了多年不见的表姐。表姐和表姐夫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日子过得挺舒服,用她的话说:事事如意,就是儿子读书不争气。正说着,儿子放学回来了。表姐连忙起身,一边叫儿子快喊小姨,一边帮儿子卸下书包,接着又弯下腰帮儿子解鞋带,换上拖鞋,把儿子带进小书房。表姐回头叮嘱我看会电视,她说,她一直严格要求儿子养成“当天的事当天做完”的好习惯,每天放学,必须辅导儿子完成当天的作业。我看见表姐坐在孩子的身边,先是帮孩子清理课本和作业本,然后又帮他找笔、找橡皮……开始做作业了,孩子问:“攻”字要组三个词,老师没教,我不会做。表…  相似文献   

20.
学会欣赏     
最近,我读了一篇《只有你欣赏我》的案例,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位母亲在参加第一次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妈妈很高兴,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