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清末民初的教会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起源,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都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外语教学有着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四川女子教育的发展,是近代四川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识之士的呼吁,四川地方当局推动,特别是大批女子教育家拓荒与耕耘的结果。本文以收集整理的材料为据,拟对中江李云淑在清末民初四川女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梳理和探讨,既充实近代四川教育的研究,也供德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民初的视学制度继承了清末的历史传统,同时又根据民初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改革,从而为形成比较完备的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视学网的建立到对施行过程中问题的探索,表明民初的视学制度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尽管民初的视学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民初教育的革新和发展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具体做法对当今的教育督导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国内不同阶级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从日本引入了军国民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了当时我具有中国特点的、以兵操教学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军国民体育。这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正规化进程;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影响了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清亡民兴的变革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不断颁布新的政策.在新颁布的国家政策当中,教育文化政策实行的价值最为切实重要、影响深远.在全国推行的“启民智”和“兴新学”为宗旨的新式教育改革的影响和推动下,蒙古地区也出现了“蒙旗兴学”的热潮,即在蒙古各旗兴办学堂,并初等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和搜集盛京时报(共141本)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蒙古族初等教育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是个翻译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历史时期,注定其翻译的特殊性,而在翻译中出现问题亦属必然。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期待视域,分析文学期待视域和生活期待视域对清末民初翻译的影响,对清末民初翻译出现的翻译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一 《职大学报》2014,(4):64-69
清末“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实业教育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得以确立。实业教育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它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实业救国”的需求。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出发,试图还原当时安徽实业教育的面貌,观察皖省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欧美留学生,对女子教育的发展投入极大的热情,对女子教育目的、教育功能和男女同学等教育观方面开展热烈的讨论,将女子教育与救国图强、改良社会风气紧密相连,推动女子教育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承载着"开民智"的时代重任,清末民初的教科书蓬勃发展起来,并因其辐射广泛的受众群体、声势浩大的编撰出版,成为清末民初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启蒙文本。  相似文献   

11.
蔡锷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杰出的爱国将领,其军国民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梳理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体育救国、尚武精神、军事教育、体育强民.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较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以及多维性等特征.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促进了军队规范化建设,改良了社会风气,推动了近代教育和近代体育的发展,对于当代体育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翻译小说是中国第一次文学翻译浪潮(1840-1949)的前奏曲,翻译小说又是这次浪潮的中坚力量,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小说翻译对目的语小说的刺激度和革新度是空前的,深远的。本文欲在伊塔玛·伊万·祖哈的假设(Itamar Even-Zohar's hypothesis)基础上论证清末民初翻译小说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推动了西医教育的发展,且最初只是针对男性的教育;清末出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兴办女子西医教育,民初女子西医教育建制化完成;女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化发展造就了早期的女医群体,冲击了中国固有的职业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逐步形成。政治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以自由、平等、互助为价值理念,采用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相结合的策略;经济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主张彻底公有、实行共产主义,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无政府主义关注教育问题,号召女子解放。在肯定无政府主义在自由、民主思想启蒙中的意义之外,还应更为关注它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中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清末《视学官章程》和民初《教育部视学规程》、《教育部视学支费暂行规则》及《视学处务细则》一系列视学章程内容的分析、比较,探索我国视学规程的产生、演进及其对当今督导制度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雅言、官话、国语及其与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渊源关系,指出清末民初以前的汉语标准音并不是北京音。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