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2):47-50
《忠勇察哈尔》是由察哈尔文化促进会和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牧骑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部蒙古剧力作。该剧以发生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为有效抵御沙俄势力侵扰,察哈尔八旗调遣两千携眷官兵和420名义婚妇女,长途跋涉6个月,历经千辛万苦西迁新疆伊犁戍边卫国的真实历史故事为题材,再现了察哈尔蒙古族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边疆的爱国情怀。该剧的创作,不仅传承和发扬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了在现代社会中,乌兰牧骑在弘扬民族文化,传递时代正能量中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元时期,察哈尔部是蒙古大汗驻帐的中央部落。后金兴起,想要站稳脚根,拓疆扩土,就要扫除察哈尔部这个障碍。为此,后金当权者采取了"以蒙治蒙,联蒙抗蒙"的策略,最终战胜察哈尔,成为了全蒙古人的皇帝。后金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后,对察哈尔人心存戒备,不予重用。在察哈尔地区实行分散安置、移民实边,广建寺院、喇嘛为尊,不设学校、禁学文化的"分化、奴化、愚化"政策,导致察哈尔蒙古人驻牧分散,牧场缩减,人口减少,诵经向佛,听天由命,软弱无知,渐渐失去了强悍勇武、顽强好胜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清代文献考证后指出,自崇德元年额哲受封爵后建立了一个察哈尔扎萨克旗,与此同时,清廷把分散归附的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了八旗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之乱后扎萨克旗被削,部众被分散编入八旗满洲、蒙古内,八旗察哈尔仍存。清廷为加强管理,在八旗察哈尔设置总管,由在京八旗蒙古都统兼辖。乾隆年间设立察哈尔都统,使八旗察哈尔相对独立。因此作者强调指出,八旗察哈尔早在布尔尼之乱前就已存在,也不是以布尔尼余众编设的。此外,还论及一部分厄鲁特人编入八旗察哈尔及一部分察哈尔人远戍新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察哈尔正黄旗苏木考录》记载,喀喇沁苏木位于正黄旗东南角营子川一带(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银子川,银子川同营子川,下同)。《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三辑)载录:"乾隆52年,从北京来了69户立有军功的喀喇沁旗人,他们奉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在银子川故地收租,把原先是荒区的银子川开辟为农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溯源》文中描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人一部分来源于善于养马的"民人",一部分来源于立有军功的"旗人"。笔者根据此三部内容,进一步探求真实的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兀良哈氏族源,终于理清了喀喇沁部的前世今生,也最终理清了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蒙古人的前世今生,兀良哈氏族与察哈尔部荣辱兴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北魏时期,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建立了第一座城池——长川城,在金朝时设威宁县,元灭金后仍置威宁县,后上升提格为兴和路直辖县——威宁县,清代察哈尔八旗蒙古族又在此地驻牧二百多年,清末民初,察哈尔蒙古族同胞为抵御外侮同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兴和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7.
北魏时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建立了第一座城池——长川城,在金朝时设威宁县,元灭金后仍置威宁县,后升格为兴和路直辖县——威宁县,清代察哈尔八旗蒙古族又在此地驻牧二百多年。清末民初,察哈尔蒙古族同胞为抵御外侮同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兴和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0-34
清代乾隆年间西迁新疆驻防的察哈尔八旗官兵有2000人,于1763、1764年分两批携眷迁入。统率他们踏上西迁征途的有4名领队总管,可以说是4名头领。关于他们是如何统率察哈尔兵西迁新疆的史实及其4名领队总管这段生平,由于史料缺乏,鲜为人知。本文仅以这些年整理并翻译出版的清代满文档案史料内的零星记载对其做一简论。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8,(4):31-34
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发祥地——察哈尔,是蒙古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察哈尔历史上曾是蒙古族的宗主部,决定了"阿斯尔"音乐在蒙古族音乐中的独特地位。由于社会变革与历史变迁,使"阿斯尔"兼具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特色。"阿斯尔"音乐曲调庄重典雅,节奏生动活泼,深受蒙古族以及现今察哈尔地区人们的喜爱,成为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天籁之音。笔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流变与传承进行梳理,并期望对"阿斯尔"的保护与创新同广大学者一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初驻牧承德的察哈尔蒙古东翼四旗,与后来进入该地区的汉、满等民族团结交融,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对承德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察哈尔历史研究是蒙古史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里耕耘,并在初级阶段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清察哈尔历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前人成果,了解有关史料概况,掌握研究方法是深入研究察哈尔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6,(4):31-34
察哈尔部(万户)是由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军演变而来的,形成于北元初期,兴盛于北元中期,衰落于北元末期。其作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护卫者,在跟随历任蒙古大汗走南闯北的征战中,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地域迁徙和时空变化,足迹几乎遍及如今的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西北(青海、甘肃)和蒙古国的广大地区,清代还被派往新疆、河南、江苏等地驻防。其驻牧时间相对较长、迁移往复次数较多的则是宣(化)大(同)边外的现察哈尔蒙古人聚居区。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4,(1):43-51
察哈尔部落,起源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期的护卫军,形成于北元时期的察哈尔万户,止于满清时期,形成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由于察哈尔部的历史地位,使其传承了蒙古汗国、蒙元以来的宫廷文化,所以其语言、音乐、服饰、礼仪、饮食、手工艺术等等无不浸透着宫廷色彩,在历久弥新的演进发展中形成了底蕴厚重、绚烂多姿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蒙古族以其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蜚声古今中外,本文就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基本精神进行粗浅梳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元史研究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重要成就之一。有感于明修《元史》的“芜秽”,并在边疆史地研究热潮的推动下,史家们相与研习、蔚为风气,形成了一股史学热潮。其中,魏源著《元史新编》,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又启近代元史研究之新风。洪钧著《元史译文证补》,首次引入外国资料从事研究,开研究元史之新路。20世纪初,屠寄扩大研究范围,著《蒙兀儿史记》,成一蒙古族专史,并在学术成就和思想水平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迄柯劭忞《新元史》著成,最终结束了清儒整理《元史》之工作。以上研究不仅解决了许多数百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填补了不少史学空白,且其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也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请看一则选自《说苑·说丛篇》中的材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枭,猫头鹰.“子将安之?”即“你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6.
中师《文选》教材《苏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北海”今在何处?文下注解日:“北海,即今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时为匈奴的北境。”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点望文生义,不能把它解作湖泊,解作“荒晦绝远”的草地  相似文献   

17.
蒙古宫廷音乐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察哈尔蒙古族对于保存和发展蒙古宫廷音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察哈尔蒙古族不仅直接传承和捍卫了古老的蒙古宫廷音乐,而且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蒙古宫廷音乐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第2期《语文知识》王毅的文章《昔日“北海”今何指》(以下简称王文)认为中师教材《苏武》“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一句中的“北海”注释为“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时为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词典》与回鹘的农业经济邓浩0.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这是回鹘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自此,回鹘由游动的畜牧业向定居的农业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 ̄①那么,西迁后回鹘是怎样发展农业经济的呢?其农业经济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7,(5):39-42
蒙古察哈尔部于16世纪中叶举部东迁,最初的博迪阿拉克汗率察哈尔等部众从现大同北部的乌兰察布市中部地区,东迁到了现锡林郭勒盟的南部沙漠和赤峰市的北部一带。后来达赉逊库登汗率领蒙古左翼万户再次东迁到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袤草原地带,使蒙古的政治中心东移。察哈尔等部众大规模东迁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强盛的右翼蒙古之侵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选择优良的牧场,还有辽东兀良合、泰宁、福余三卫封建主的欢迎等,既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