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本文从清代契约性文书--关书着手,从其程式结构及用纸、送达与回拜、内容及性质四大方面探析了清代官幕之间的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关书中所透射出的官幕间的称谓、幕友的类别、幕友的束□和幕友的任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清代官幕关系及幕友这一类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幕友与官僚、胥吏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政权中的三维关系.幕友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救灾、水利、催赋、治安、司法几方面,在清代地方政权的维护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章程 《兰台世界》2011,(10):53-54
清代的幕友与官僚、胥吏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政权中的三维关系。幕友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救灾、水利、催赋、治安、司法几方面,在清代地方政权的维护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幕友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人事制度。清代的幕友,是地方统治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他们有专门的修养和独特的技能,因而是地方主管官员处理政事的得力助手,是地方政治的润滑剂,但同时也给地方政治带来许多弊端。清代幕友为主管官员处理事务的范围很广,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无所不包。本文拟从幕友从事的文书档案工作来说明他们在清代历史上的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5.
幕友又称幕宾、幕客、幕僚,民间俗称师爷,是清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佐助人员。清代官员多数出身科场,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素非所习,遂自行延请精通刀笔、熟悉律例的幕友,办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幕佐治",甚至许多案件的判词批语,皆出自幕友之手。而幕友通过操办分管公事,为其主官出谋划策,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在自省至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府中几至"无幕不成衙"。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对办事得力的幕友,可以保举入仕为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幕友操纵司法、上下其手的重要资本,利用司法上的方便来获取额外的利益。清代为防止幕友通同舞弊、挟制逢迎、串通结纳,颁定律例,累下谕旨,整饬和限制幕友的选用范围、入幕年限等。现从馆藏宫中、军机处、内阁档案全宗中,编选有关乾隆时期整饬幕友的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及上谕档、题本等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按语:幕友又称幕宾、幕客、幕僚,民间俗称师爷,是清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佐助人员。清代官员多出身科场,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素非所习,遂自行延请精通刀笔、熟悉律例的幕友,办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幕佐治",甚至许多案件的判词批语,皆出自幕友之手。而幕友通过操办分管公事,为其主官出谋划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自省至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府中几至"无幕不成衙"。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对办事得力的幕友,可以保举入仕为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幕友操纵司法、上下其手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7.
刘安石 《档案》2008,(3):21-23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趋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和附庸,但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又因把持文档谋利肥己、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而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走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畸形的产物和附庸,但其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又因把持文档为谋利肥己之源,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10.
清世宗胤禛(即雍正皇帝),于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执政,虽在位仅十三年,但对清王朝的内政外交都颇有建树。他对文书档案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为清代乃至后来的文书档案工作起到了较为有益的作用。 首先,雍正大力整顿书吏。 雍正即位前的清代各级机关中,官僚大多作威作福、腐化愚昧、不视政事,只依靠幕友  相似文献   

11.
幕友、经承和代书被泛称为书吏,他们在清朝各级官府承担着问律援例及日常文书、档案工作,以今人的眼光看,他们即是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清代辛者库     
辛者库是关系到清代包衣奴仆成份及其来源的一个重要问题,亦是我们研究清代吏治及刑法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对于辛者库的记载,清代官修书籍很不系统,私人著述也很少提及,迄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因工作关系,笔者在接触清代档案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关材料,经过整理,草成此文,试图从辛者库释义、辛者库的身份地位及其来源等方面做初步探索。由于笔者学识水平不高,接触史料有限,缺点错误一定很多,深望史学界老前辈及同志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3.
清代赋税调整是清代赋税政策的一个关键表现,乾隆元年处理"天赋案"时,对于清代赋税额度、范围的确立以及赋税与民众生活关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案例说明,本文将从建阳县田赋案入手对清朝的赋税管理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4.
清代赋税调整是清代赋税政策的一个关键表现,乾隆元年处理"天赋案"时,对于清代赋税额度、范围的确立以及赋税与民众生活关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案例说明,本文将从建阳县田赋案入手对清朝的赋税管理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周崴 《兰台世界》2015,(3):23-24
冕宁县档案局中,完整地保存着一部清代时期的司法档案,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从冕宁县档案的基本内容着手,探讨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重点分析了清代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女子与母家的关系并未随着出嫁而终止,仍然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文章将从清代法律案例反映的实际生活出发,窥探清代基层社会出嫁女与母家的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编辑的《清代满汉关系研究》,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清代268年历史中,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关系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王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是有关清代满汉关系的学术论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丛书·晚清史论丛之一,16开共670页,分为清初满汉关系、八旗制度与满汉关系、边疆治理与满汉关系、晚清满汉关系、档案与文献等章节。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及民国初年纂修的闽台方志中,记载了一些八闽之地及台岛民间演剧的情况,对研究中国民间戏剧文化以及闽台地区民间宗教与演剧活动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选出部分材料,并从两个方面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9.
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和教习等曲学人才资源密集,但这三者的概念界定历来模糊含混,三者之间以及三者与梨园唱演之间的关系均需进一步梳理考辨。除此之外,曲家、曲师和教习的梨园地位和生存差异也值得深入辨析。通过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及教习之间的关系考辨,可以揭橥清代苏州昆曲人才资源在剧种声腔史中的重要影响和梨园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历史档案》2011,(3):74-78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封建国家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救灾体系及相关制度,因其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政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史称为"荒政"。荒政从内容上大体包括防灾、赈灾和日常救助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赈灾作为荒政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清代的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