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市报面对的是一地一市的读者,在范围上有先天的局限。与中央大报、省报相比,它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言论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只注意党报新闻言论的共性,而忽视各级党报不同的任务与地位,就很难能真正地搞好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的言论工作有没有优势呢?肯定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到自身  相似文献   

2.
新闻言论大致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等形式。作为地市党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新闻言论都应当而且应该组织好,但是,地市报毕竟很少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部头的新闻言论,如何使新闻言论与地市报结合得更好,使新闻言论的旗帜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笔者以为,为新闻配发编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赵志科 《记者摇篮》2009,(11):37-3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地市报作为一级党报,应该重视言论的策划和写作,以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一般来说,地市报与省级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常常是个弱项。笔者认为,地市报县区版虽不如大报立足点高,视野广阔,权威性强,但是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小报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言论体裁并用,有的放矢地指导当地工作。地市报县区版要加强言论引导作用大有文章可作,策划系列评论,以造成强大舆论声势,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增强服务性,言论写作要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这样,地市报县区版的言论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4.
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的;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的。从总体上说,地市报的言论是个弱项。地市报与省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就更显薄弱。这个严峻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地市报人的深刻思考。多年的地市报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突出言论的乡土韵味,是强化地市报言论作用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当前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地市报工作者更应锐意改革,编写出一篇篇富有乡土韵味的言论来。选准地方视角也许是长期形…  相似文献   

5.
正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的言论习惯根据《人民日报》及省报这一个时期发表的言论内容来组织本报的言论,而这些仿造的言论从主题到内容都相差无几,缺少地市报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实,比较起来,地市党报与中央、省级党报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中央、省级党报言论强调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家报纸,特别是地市报,改版、扩版新颖多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作为报纸旗帜和“灵魂”的新闻评论,却显得比较薄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市党报的战斗力。所以,加强、改进和完善地市党报的新闻言论,显得愈发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全国目前县市级党报有348家,其中浙江省22家,比10年前的3家增长了六倍多。县市报在广播电视与省地(市)报、各种行业报的夹缝中生存、发展,面临着新闻、报纸发行、广告等多方面的竞争。在竞争对手众多的情况下,县市报应该怎么办?笔者想结合江山报的实践,从新闻报道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发挥接近性优势,多发抢发本地新闻。 就报纸而言,县报竞争的对手主要是地市报,地市报是日报,又是大报,发搞快,稿件容量多,设备条件好,印刷质量比县报高,在县级又有一定的覆盖面。但是县报有本地特色,加上订费比地市报低,仍然拥有相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新一轮竞争到来之际,作为地市报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我认为进行科学定位,是地市报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说来,地市报必须解决好宣传定位、市场定位、质量定位。一、宣传定位。地体&应在坚持鲜明党性原则。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集中挖掘地方新闻和广揽八方信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地市报的宣传定位,长期以来,人们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党报姓‘境”,不存在宣传定位问题。其实不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市报与其它党报虽然都要坚持宣传的权威险和指导性,但在宣传对象。宣传范围、宣传内容、宣…  相似文献   

9.
金仲良 《传媒观察》2002,(11):34-35
面对上挤下顶的激烈竞争,作为中间板块的地市党报日子越来越难过。如何应对这种困难局面?作者提出,采用差异竞争的策略参与竞争。 所谓差异,就是指地市报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这种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地市党报必须也只有利用这一优势去竞争。 如何利用差异去竞争?作者提出,做大做强地方新闻;做大做强地方报纸的经营。地市党报地方新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权威性和兴趣的接近性、一致性、广泛性等独特的品格,充分张扬这一品格就能牢牢地吸引读者,地市党报就能拥有大量的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有读者就有广告,广告上去了就可以开发多种经营。这样,新闻与经营犹如两个轮子,带着地市党报在发展的大道上迅跑。  相似文献   

10.
从连续四届的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比来看,深度报道有可能成为地市报新闻报道中的强项之一。而报纸言论仍然是当前地市报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有人提议,明年第五届地市报好新闻评选工作,除多倡导现场短新闻外,宜强调和重视言论报道,促进报纸言论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参评的言论,评上二、三等奖的共有28篇,一等奖空缺。这是历届评选所没有的。这里有严要求的因素在内,但主要反映出小报言论报道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提高了,引导舆论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是时代对报纸言论的严峻挑战。言论报道,一是要旗帜鲜明,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引导舆论:二是不放过应该说话的机会,不办哑巴报纸。地市报(包括县报在内)的言论,宜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优势,面对面向广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 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言论。就主观而言,一怕“祸”及自身。一篇好的言论,必须有鲜明的立场、观点,不是提倡什么就是反对什么,不是表扬什么就是批评什么。地市报编辑由于回旋余地较小,不少名人、大厂长等“白天不见夜里见”,有时还有求于他们,万一一箭射错,势必带  相似文献   

13.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说的县市报,是现时我国最基层的党报,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受众所处的地域范围较小。在这一特定的地域内,由于传统文化等社会积淀有其独特的色彩并传袭下来,同现代文明相碰撞相结合,就形成了今日较鲜明的地区特色。 一、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注重发挥地区特色 勿庸置疑,县市报的根本任务是同省地市党报甚至中央党报相一致的。但是,在这样众多的新闻传媒中,要让广大受众欣然接受县市报的新闻传播,就要使报纸具有一种唤起受众爱读爱看的魅力,吸引他们,从而感染他们。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在我国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国已有地市报1000(含党报、晚报都市报、商报等)多家。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不断推进,地市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报业竞争愈来愈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我国的报业结构中,中央和省都已形成了以党报为中心,伴以专业报、对象性报等门类齐全的报纸系统,这为报纸突出各自的主要功能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地市报大多处于一地(市)一报的状态,这就要求报纸担负起多方面的功能,而不可失之偏颇。因此,地市报编辑部在科室划分、版面安排、稿件处理等方面,就不宜盲目仿效中央和省级大报。强调地市报的多功能作用,对地市报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报业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8.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人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加强党报新闻言论”(理论探讨性)征文,而开展的新闻言论写作实践性活动,时间也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的。之后,则由地市报对各自刊发的新闻言论征文进行评比,每家推选3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截至7月底,共收到全国24个省、区的82家地市报社推荐参评新闻言论  相似文献   

19.
发挥地市报特有优势一是发挥好传统优势.因为长期职业养成,加上采编主要对象在基层,地市报新闻采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走基层"传统,一批批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脚板底下出新闻",采写了一大批带着基层泥土芬芳的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评论工作似乎成了地市报同仁颇感棘手的一个难题。报纸上评论少,好评论尤其少。窃以为,地市报评论要走出低谷,必须解决三对矛盾,或者说要闯“三关”。“命题”与“自选题”的矛盾这是评论选题要闯的“关”。党报的言论,应该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无可否认,“命题”是党报言论重要的一条来路,这是由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但是,如果唯“命题”而发评论,则又会将报纸的评论引向单一的层次与单一的品种和风格,无法出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局面。所以,在“命题”之外,要打开思路、扩展视野,搞一些“自选题”,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活跃报纸的言论。目前,我国地市报评论工作中一个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