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吕艳华 《晋图学刊》2001,(1):14-16,45
图书情报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从图书馆技术、图书馆体制,以及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中的经济补偿三个方面进行剖析,针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差距的最佳选择。其推进模式包括:在传统图书馆网络的基础上组建数字图书馆;以地区级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为基础: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杰 《晋图学刊》2001,(2):19-20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经济能力不足、读者素质不高、各自为政等问题.搞好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引导图书馆人打破传统图书馆观念,有重点、有特色地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有馆藏特色的中文信息资源建设,走集成和联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问题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是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 ,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国家图书馆应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核心。要防止重复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由国家图书馆实施的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工程 ,对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统带作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规模大 ,但已具备建设条件。它的建设会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和常熟市文化局主办,常熟市图书馆承办的“改革开放2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于4月27日至29日在江苏常熟市胜利召开。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字图书馆领导小组组长徐文伯,江苏省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动,将改变传统的献收集、加工、存储、管理与服务的模式,极大地改变互联网上中信息匮乏的状况,并将促进现实馆藏开发利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影响深远,对个体图书馆的发展事业许多有益的启示。参考献3。  相似文献   

7.
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整合,是吉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服务机制的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白城区域联盟实践经验,就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状况及未来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整合,是吉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服务机制的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白城区域联盟实践经验,就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状况及未来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主要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等进行集中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国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中国数字图书馆.而中国数字图书馆将面向21世纪因特网,进行中文信息精华资源库群的建设.系统需要国际一流的高端服务器及智能软件,这将为我国奋力拼搏的高科技企业和专家们提供极好的用武之地;系统的超大规模分布式资源库,则需要全国各类特色资源收藏点密切协作共建;系统的成果将上网提供给中国和世界人民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工程建设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标准问题是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应该包括系统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标准化建设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希望通过3—5 年的努力, 逐步形成一套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冲击下的图书馆人文思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表现为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人群的知识关怀和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信息技术的发展曾经冲击了图书馆学研究,改变了图书馆学的价值取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中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严重忽略了人文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国图书馆人文思潮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顽强生长起来.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难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示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给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带来光明前景,但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数字化和网络化仅仅给图书馆充分发挥职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还将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专业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诸多方面的难题,文章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探索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数字图书馆有别于Internet网络技术,是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整序、存储、传输与管理为主要特征,涵盖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上的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我国是从1995年开始跟踪这项技术的,数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项目和工程建设。2000年4月,以文化部为召集单位,由21个国家部委单位组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成立了由著名专家组成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同时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图书馆组建的“中国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论古籍善本数据库在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图书馆解决保管和利用古籍善本的矛盾,为中外学者研究利用古籍善本提供有效的服务,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重点资源库和样板工程,及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论证了古籍善本数据库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图书馆是吉林省文献收藏的中心,是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阵地.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吉林省图书馆多年来非常重视发挥在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作用,始终关注着提高读者自身素质的阅读需要,尤其是在实施"知识工程"方案以来,在坚持搞好阵地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不断地、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活动,以及利用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开展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应有的社会宣传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阐述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历程,提出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道路是:个别实现、区域融合、全国以至世界融合的发展道路,并讨论了认识这一道路,对于指导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以及其它两种不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字图书馆少年儿童中心馆·分馆联盟 2 0 0 4年度工作会议于 2 0 0 4年 4月 15日至 16日在深圳举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办、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文化厅 ,深圳市文化局、教育局 ,全国 15个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领导以及会议特约的几位图书馆自动化专家共 5 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图书馆自动化专家、原深圳图书馆馆长沈迪飞先生和图书馆学专家、原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刘湘生先生共同主持。会上 ,首先由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孟绂馆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汇报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少年儿…  相似文献   

19.
《情报学报》2000,19(2):157
20 0 0年 2月 2 4日 ,国家 86 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战略组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签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试点单位。此举表明 ,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范畴 ,在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是中央对外宣传的主要站点 ,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五大新闻网站之一 ,是各地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络链接中心。它所具有的多语种音频、视频新闻资源是中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协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战略组提供试验用的音频资…  相似文献   

20.
由文化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于 2 0 0 0年 12月 16~ 19日在海口隆重举行 ,会议的宗旨是研究新世纪、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的有关问题 ,推动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局领导、图书馆馆长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了会议。艾青春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的工作报告 ,艾副部长说 ,文化部已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与国家大剧院建设这两大工程作为全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