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周刊》(Newsweek)1933年创刊于美国纽约,原属于麦克劳-希尔公司,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该刊的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编排和栏目与《时代》有相似之处,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人物的传记等。该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为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而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该刊除了美国国内版,还有三种英文国际版——大西洋、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日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兰文、法文以及繁体中文7种非英文版本,2004年在香港推出简体中文版《新闻周刊选摘》(NewsweekSelect)。  相似文献   

2.
一场经济危机使得原来就被网络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传统媒体雪上加霜,倒闭潮、转网潮、收费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传统新闻理念捍卫者的传统报刊自身不保,相应地,高品质的报道也就难以为继了。翻开2010年的美国新闻业务期刊:《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美国新闻学评论》、《尼曼报告》,“经济危机、报道维艰”成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7年,美国白宫开始有了拿政府俸禄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大传播》曾经刊登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把美国新闻发言人和政府之问的关系形容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4.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报纸怎么啦?不是破产,就是转网:《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日不再发行印刷版,转而专攻网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改出付费网络版;《纽约时报》负债累累,不得已将自己新落成的大楼部分转租,做“地主”收租以纾时艰……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7.
西摩·托平是美国老一辈的名记者,曾经担任过《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现在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主持人,同时又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的教授,讲授国际新闻。他最近出版了一本题为《北平  相似文献   

8.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美国熊猫电视台合作举办的中国云南电视周宣传活动于1997年11月底分别在美国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和国际旅游城市夏威夷圆满结束。这次电视周共播出了云南电视台和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电视台制作的((走进云南》、《迪庆行》、《昆明揽胜》、《彼得一家在玉溪》、《要想多美有多美》、《大理有条“洋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18日至24日,陕西省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本大阪,向日方赠送新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暨参加大阪举行的恭迎展出仪式。陕西省委外宣办派员参团出访。千年墓志见天日日本举国起热潮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是2004年10月由西北大学发现的,2005年我文物部门主办的《遣唐使展》在日本进行巡展,在日本掀起遣唐使热潮。2005年9月下旬,日本平成天皇偕皇后在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仔细观赏记有“国号日本”的井真成墓志。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NHK等各大媒体…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在《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中文版首发式上的偶然相识,两天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裴士莲女士接受了本刊访谈约请,并很快安排了采访。这个现象令人感受到美国新闻官希望与中国媒体沟通的诚意。  相似文献   

11.
洪兵 《对外大传播》2011,(12):44-45
被访者大卫·林道夫(Dave Lindorff),1972年获得Weslevan University中国语言学士学位,197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学位,1991—1992年作为富布菜特学者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在38年的记者生涯中,曾为《洛杉矶日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国家》、《滚石》、《商业周刊》等服务与撰稿;于1976年创办替代性媒体《洛杉矶先锋报》并获得当年洛杉矶新闻俱乐部大奖;  相似文献   

12.
正造访杜新一先生时,他正在整理其父杜瑰生先生(1915年—2015年)遗留下的史料,其中一张1937年5月10日出版的英文版《北平新闻》报,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据衢州地方志载,这部作品的英文初稿,是在《北平新闻》上刊出的,它首次向全球报道了延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15日,美国CNN新闻网站国际版推出在线中国新闻专栏《JAIME’S CHINA(吉米的中国)》,每周定期在网站首页头条框中刊播有关中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美国2005年度普利策奖4月4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揭晓。来自《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美联社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获得了这一美国新闻最高奖项。然而,当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美国新闻界高层在为自己的机构获奖而欢呼时,却从那一个个获奖的“黑镜头”中看到了美国人眼里的忧伤。一个伊拉克的少年,他用一支断肢绑着画笔画画,房舍仿佛是战争留下的碎片,一个美国士兵从掩体里举出一个活动靶子,死神就在他掩体上方游荡,高大威猛的美国士兵与背后行囊上小小的护身符,透露出他们此刻不知彼刻命运的恐惧。战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众多新闻传媒的激烈竞争中,有一支新军突起,那就是正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电子报刊,它对传统的印刷新闻传媒发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与冲击。,在美国除了中国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之外,还有20多种由在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创办的  相似文献   

16.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2):64-64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政府媒体危机公关案例回放与点评》,《关于记者:郭超人新闻思考》,《实用新闻发布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埃德加·斯诺的《远东前线》《活的中国》和书信集入手,梳理斯诺参观苏区并写作《西行漫记》之前对中国的认识,以及他对共产主义从怀疑、反对到同情、支持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变化。斯诺对苏维埃政权的褒扬和对共产党的肯定并不是从他去陕北参观以后才开始的,更不完全根源于共产党领导人对他的影响与教育。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立场,是建立在他独立的判断之上,这与他的冒险精神、他八年来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观察判断有关,也与他翻译编辑《活的中国》、与左翼作家和共产党"同路人"的密切交往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19.
2018年7月6日,在美国举行的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上,来自中国蓝海集团与中版昆仑传媒制作的纪录片《禅门七日》获得最佳纪录片奖.该片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纪录片,也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影视作品被西方主流社会的一次认可.一时间,《禅门七日》获奖的消息被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其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电视台、欧洲新闻台、美联社、彭博社、全美广播公司(NBC)、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Fox)、美国广播公司(ABC).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初《对外大传播》开始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共同主办《新闻发言人栏目时,发表了新闻局局长郭卫民的专访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2007年新年到来之际,《对外大传播》再次采访了主管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并主持过数十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郭卫民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