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诗歌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传统的和谐律动已经远远无法摩画现代环境下人的瞬息万变又支离破碎的情感世界,因此语言的意义在此时应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意象性诗歌的重要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以威廉斯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在否定了音义脱节、单纯追求外在音乐美的做法之后,强化诗歌中的意象性结构与音乐性结构的交融,其意在独辟蹊径,寻找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诗歌音乐美的道路。从威廉斯的诗歌来看,诗歌的音乐性包括表层音乐性和深层音乐性。表层音乐性指运用语音因素修辞语言产生的声调顿挫、回环流转、韵律协调、节奏鲜明等音响悦耳的效果。深层音乐性指将音乐融化到诗歌的主题、结构、风格等要素之中,并使音乐性在整首诗歌中展现出一种混成、交响的特点,即诗歌的情绪的内在的律动带来的音乐效果。这双层音乐性共同激荡出诗歌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2.
《田园歌》是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之一,其诗与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有五个方面的对应:1、诗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2、诗歌重音与音乐强弱的结合;3、诗歌脚韵与音乐旋律的融合;4、诗歌的排比和对偶与音乐的呼应;5、诗歌意境与音乐的交融。对其音乐与诗歌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曲式思维的逻辑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及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因此,曲式的构成和发展形成了人们对音乐特有的思维空间,可以这样说:当音乐欣赏主体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一种结构期待时,曲式思维特有的功能将被充分利用。曲式思维将音乐的各要素组织成一个发展着的生命体,它调动起人的连续的注意并引发人的心理活动积极参与音乐,进入音乐本体之中进而展开艺术的体验,曲式思维的变化虽难以把握,但其结构形成的原则和方式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结构力量却是明晰的。就音乐的整体把握和衡量结构因素,曲式思维体现了…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精华,对写作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代经典咏物诗对初中生写作思维的启示:立意思维中需要有崇高意识与对世界的悲悯情怀,结构思维中需要寻找感情流向。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得到吸收领悟。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给诗歌教学营造美的氛围,从而让诗歌教学呈现异彩纷呈。可以运用视频唤醒诗歌审美意趣,多媒体地利用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盘活了诗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漫谈唐代的音乐与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诗歌鼎盛,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而诗歌教学中恰恰需要创新思维的培养,因而诗歌教学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创新思维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媛媛 《考试周刊》2011,(55):35-36
舒曼是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其音乐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思想倾向:把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从中发掘诗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多种形式的音韵复现形成英语格律诗中的韵律平行,构成规则的前景化,建构了格律诗回环往复的声音模式。韵律平行不只为格律诗带来外在和谐的音乐美,还使声音原本所象征的情与思突出,推动了诗歌情绪的发展,生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意义。英语格律诗中平行的韵律是诗歌内在的情与思的旋律,赋予诗歌跨越时代的情感和意义。格律诗人们有意识地使用着韵律平行。  相似文献   

11.
周王朝为了争夺铜资源,不惜长时间地派遣王师戍守申、甫、许等诸侯国。久而久之戍守申、甫、许便成为征戍者心目中艰难与无奈的代名词了,而诗中所用的恰恰是这样的借代之义;同名篇章研究的音乐指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这一方向的研究必须限定于推想与推定的范畴;本篇把情绪落点停留在了思的阶段,而没有走向怨乃至愤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身语言系统的诗歌形式规范,积累了无数约定俗成而蕴涵丰富的诗的语汇、诗的意象、诗的音乐性以及稳定的艺术思维和运思方式。但新诗的清新自然、灵活自由和承载思想内容之大是旧诗永远无法与之比肩的。然而新诗在对语言艺术的探索中因音乐性的缺失而带来发展上的禁锢与滞涩,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诗歌韵律发展的脉络,以阐释中国新诗在对传统矫枉过正的发展与突破中的问题及现状。  相似文献   

15.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6.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式样之间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诚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显学在制作、标题、题材、音乐形象、审美旨归等方面皆显现出浓郁的文学旨趣.文章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式样之间的相互联系、别样艺术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帮衬、古琴音乐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而领略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音乐家的整体文学素养,彰显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诗可以怨”首先作为文学的功能价值论,后来引申到创作论,这种诗学理论的演变与周代“典乐”制度的兴盛与崩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先秦“典乐”制度下诗与乐的关系论述,探讨这一诗学命题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进一步阐释周代的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