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率众家属来华朝贡,却在归国途中不幸逝世于德州,他的妻子、二王子和三王子及部分侍从留下来为他看守陵墓并定居德州,逐渐与当地人通婚并最终融入回族入籍德州,成为回族人民中的一份子。其后裔在德州不断繁衍发展,对加强中菲两国的友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老回回",本名马守应,陕西绥德人,因是回族,故诨名"老回回"."老回回"是一位较为杰出的农民起义首领,对明末农民战争作出过历史贡献,是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关于"老回回"最终结局怎样?史籍或多缺载,或语焉不详;而《鹿樵纪闻·闯献发难》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外采民族同中华本土居民融合产物的回族,对于何时真正取得户籍,学者说法不一。对于回族取籍。应将其置于回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以中国历史特有的社会环境来具体地给予认识。历史上的回回人取得户籍应该阶段性地看待。  相似文献   

4.
在以阿姆河与锡尔河两河流域作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历史上各个民族迁来徙往,深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亚文化的影响。自公元7世纪,中亚地区便不断地伊斯兰化。在伊斯兰的纽带下,中亚地区形成了回回人。随着中亚和中国黄河以西、以北都处于蒙元政权的统治下,回回人不断地东来。蒙元在河南地区大量地屯田,进入河南的回回人不断地增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回回人既传承了其传统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了。河南地区回族的形成是整个中国境内回族形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回族的姓氏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回族的姓氏构成来看,回回民族是由东来的中亚、西亚各族人,其中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居多,并吸收了中国境内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及其它多民族成份,经过长期的融合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王守栋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5):98-101,111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来华访问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辞别明成祖回国,沿运河南下,途经德州,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廷以"王礼"厚葬之,并按中国习俗,允许东王妃葛木宁、王子安都鲁、温哈剌及侍从10人留居德州守墓。从此,苏禄东王后裔在华繁衍生息,逐步成为回族大家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对祖国历史的缔造,皆有着一定的贡献.回族是散居全国并长期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以西北地区的新、甘、宁三省(区)和云南、河南等省为多.从今天的民族分布来说,江浙并不是回族的聚居区;而在元代,江浙则是回回人活动的重要地方之一.一、回回,是唐代迁往葱岭西的回鹘人,元代又回来了关于回回的来源,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29-32
邢台是传统汉人居住区,今境内却生活着上万回族。关于邢台回族的来源,至迟可追溯到元代。元初以来,回回人以各种方式迁入邢台并落籍入居,构成邢台回族历史来源的主体成分,明初、清末民初时期是回族迁邢的两个重要时期。几百年来,因为经商、战争、灾荒、移民等原因,各地回族陆续落籍此地,形成了今日邢台回族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正> 回回民族(即回族)自元代进入中国后,迄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据一九八三年我国人口普查结果:回族已有六百余万人。分布各省,现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甘、宁、青等地区,其次云南,其它省亦有分布。有关回族起源的史料不少,但众说纷坛,本文将运用遗传学结果作依据论证各派史料,给回族起源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又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是一个基本上由外来人的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察,它都具备了不同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特点,尤其在社会经济方面,它表现了自己独有的特征。本文就自己所接触到的一些有限资料,初步探讨一下回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问题,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回族的社会经济特征的构成,是于回族的来源、形成、发展及其宗教文化等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13.
元代河西回回人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跨境贸易模式,以军士、工匠、官宦和商人等不同身份从事着以农业为基础,经营商业,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农为主、以商见长的复合式经济结构。这主要得益于河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元代特殊的政策环境和时代背景,元统治者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性引导,方便交通的驿站制度、兼容并蓄优待回回人的宗教政策以及其本身不善理财等民族特点,为原本具有地域优势的河西回回人提供了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是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归纳了学界关于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清代回族学者宗教史成就研究,当代史、地方志编纂成就研究,科技文化史、中外交通史成就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在元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元散曲受到了蒙古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其中蒙古族及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对元散曲的形成以及繁荣兴盛曾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与影响作用。具体如元散曲的声韵、句法、修辞等,由于受壮伟狠戾、嘈杂凄紧的蒙古族音乐之影响,体现出了与其前唐诗、宋词等韵文作品明显不同的特点。故从蒙汉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研究元散曲的形成以及繁荣兴盛,将对研究此问题提供一个实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隋初将北魏所置安德郡改为德州,始有"德州"之称。隋朝至清代,德州所辖地域及其属县名称又有很多变革。今德城区在隋唐宋金先后称广川县、长河县、将陵县,元朝改称陵州。明朝初期"德陵互易",德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安德(今陵县)移至今德城区。明清时期德州(今德城区)因傍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利而商贸繁荣、文化昌盛,成为著名的漕运仓储之都、军事重镇和运河名城,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州所辖县、市(区)亦多有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东晋名僧慧远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话本小说《庐山远公话》即以他为主人公。做为寺院"俗讲"的底本,话本为哄动视听,增添了许多子虚乌有的情节,更有甚者,创作者还为这位名动凡俗的高僧设计了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框架。如果和慧远本人的真实经历及其果报观念联系起来,颇耐寻味,昭示了宗教与文学的纠结。  相似文献   

18.
"昆明",西汉时用为族名,直至两宋时期,同时混用为昆明族所处的区域;唐朝时用作地名,但与今昆明无涉;元朝时置昆明千户所,发展为今天的昆明。  相似文献   

19.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晚近史家和学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长达16年之久。实际上从惠帝元康元年(291)到永康元年(300)贾后执政这一段时间里,“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无甚“乱”可言。我们应摆脱“女人祸水”之类封建旧史观的束缚,对贾后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八王之乱”的时间也因此应从永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应把这笔帐算在贾后身上。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拥袁反清策略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采取拥袁反清策略是当时社会的一致选择,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除了革命党人方面存在的畏袁和崇袁心理、对外来干涉的担忧、同盟会的涣散无力、策反汉官反清的一贯策略等原因外,客观上,拥袁反清是辛亥时期举国上下几乎一致的意向,革命党人在当时并不具备与袁世凯兵戎相见的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革命党人的这种策略是明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