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ILAS双屏编辑功能快速建立回溯书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之路,国产软件的支持是主流,原因有三:功能符合我国国情、价格低廉、我国图书馆界已有一批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功地开发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软件。到目前为止,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商品化软件已有一大批用户群,并积累了使用方面的经验。好的软件只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一些软件的优良功能也只有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深入认识而充分利用。因此,对于国产商品化图书馆管理软件使用的经验交流将是很有意义的。于学华的文章即是对于ILAS系统的使用体会。本刊自去年以来已对Internet作了一般性的介绍,其他报刊中也有许多有关Internet方面的报导,对Internet已不陌生,今后本刊对Internet将不作一般性的介绍。但是对于网络的具体功能,在我国图书馆界,实际使用者还不多。许多人希望对网络功能作比较深入的介绍,特别是如何使用网络和搜索网上信息资源。有报导说,在Internet网上搜索信息将是美国今后的热门职业。本期刊出一篇“LM-NET电子论坛介绍”,是学校图书馆界用来交流经验的电子论坛。台湾地区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发展很快。庄一仁先生的论文有助于对台湾地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侧面有所了解。文章深入讨论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影响,而文中的“善用资源以加强服务,健全体质以提升形象,积极沟通以发挥功能”是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新闻媒体网站电子论坛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两三年来,众多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利用网络传播的强大功能,为受众(用户)提供新的信息通道和各项服务,电子论坛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在现实中、在技术上都无法实现的新形式,任何受众(用户)都有可以通过电子论坛就任何问题交换信息和发表意见。传统新闻传播的“意见市场”功能在电子论坛得到空前放大,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将讲座新闻媒体网站电子论坛的特点,通过个案分析和研究,探讨国内新闻媒体网站开放电子论坛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的电子论坛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传播学中的“意见的自由市场”用在这里来形容电子论坛再恰当不过了。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中,网民们曾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参与这些论坛讨论的网  相似文献   

4.
约两年前 ,人民日报开办了自己的论坛———强国论坛。此举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对新闻发表感想的机会 ;另一方面 ,考虑到电子论坛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火爆程度 ,人民日报还希望网络版的效益可以弥补报纸发行量骤减而带来的损失。很快 ,强国论坛已经达到平均每天 7万的浏览量 ,成为最火的中文论坛 ,其受众的年龄基本在 19至 35岁之间[1 ] 。但是论坛中的众多使用者并不满足于讨论官方报道的那些新闻 ,他们还会在论坛里张贴官方媒体没有报道的新闻故事。这一媒体行为使那些被媒体忽略的问题受到关注、被隐藏的话题变得透明。电子空间…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两份重要的专业协会出版物发布的教学论坛有助于为优秀历史学家的文献收藏提供帮助.作者调查了历史学者信息需求的相关文献,并调查了发表于教学法论坛中的文章,发现其在历史学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实际意义.通过研究,作者得出结论:论坛为全体教员与藏书管理者等人提供了有用的电子资源书目信息;此外,为讨论想要得到的学习结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出发点,有利于为教学/课程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调查结论局限于历史学家,同时也偏向于美国历史学者,因为论坛上相关电子资源文章更多地针对美国历史教学法,而非所有地区的历史学者.其实际意义在于:在其他学科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研究.该论文调查了一个领域的教学方法以期对该领域藏书管理提供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Internet上经济信息资源检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ernet上经济信息资源很庞杂,要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就必须进行检索。介绍了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网站、学科导航、电子报刊、网上论坛和新闻组等途径进行网上经济信息资源的检索,并提供了常用网站的网址。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10月24日至25日,主题为"数字记忆:构建、认同与传承"的2015数字记忆国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8.
聚会哈尔滨     
八月的哈尔滨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电子出版研究会在这里召开“中国电子出版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60余人济济一堂,各抒己见,研讨中国电子出版大计。 研讨会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明清主持,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司长王涛、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琛、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胜立等先后作主题发言。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电子处毛小茂处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上述发言详见本期杂志“专题论坛”文章。 希望电子出版社社长秦人华…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商报》报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1电子书包产业论坛”上传来信息,该区电子书包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是国家与各地政府的大力推行,产业链上下游巨头企业扎堆涌入;另一方面,在政府采购之外,电子书包销售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很多家长表示了对电子书包的质疑与忧虑,他们担心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商报》报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1电子书包产业论坛”上传来信息,该区电子书包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是国家与各地政府的大力推行,产业链上下游巨头企业扎堆涌入;另一方面,在政府采购之外,电子书包销售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很多家长表示了对电子书包的质疑与忧虑,他们担心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1.
会议     
《传媒》2007,(4):74-75
新闻出版界31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开展全国全民阅读;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将于七月在京举行;2007互联网创新国际领袖论坛在京召开;电子纸信息技术产业化研讨会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洪兵 《新闻大学》2000,(3):36-36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5月9日《人民日报》开设“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6月19日改名为《强国论坛》。迄今已开设读书论坛、英文论坛、中日论坛、3·15论坛、企业家论坛、生活聊天区等。到今年5月9日,强国论坛已度过1周岁生日。它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被日本、美国、瑞典、德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媒体报道。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由传统媒体创办的电子时政论坛,据统计《强国论坛》目前每天页面访问量在7万次以上,一些学者认为它和新加坡《联合早报》电  相似文献   

13.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共同主办的“2006·国际版权论坛”确定将于2006年9月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创新。8月18日,“2006·国际版权论坛”组委会在京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刘杰介绍了论坛的相关情况。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论坛组委会新闻中心设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在论坛筹备期间,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论坛举行期间,国家版权局局长龙…  相似文献   

14.
邸荣芬 《出版参考》2010,(16):15-16
20年前,激光照排技术的横空出世让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如今,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技术又在出版业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2010年7月21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的现场,举办了主题为“新技术引领出版创新”的分论坛。分论坛上,方正电子发布了数字出版的最新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向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传媒提出了挑战,也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新型技术平台。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利用网络的BBS功能,创立了一种新的言论形式——网络媒体论坛。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即“人民网”)开设国内新闻媒体网站第一个电子论坛;此后一些主流网络媒体也开设了论坛。由于承载媒介的差异,网络媒体论坛和传统评论具有极大的差异,前者既是对传统评论的挑战,在更重要意义上,也是一种有着重要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基于SNA的电子无形学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萍  徐引篪 《情报学报》2007,26(6):902-908
随着视频会议、listserve、e-mail等新的非正式交流形式的出现,形成了电子无形学院的概念,鉴于没有公认的定义并缺乏对其结构研究,本文在尝试给出电子无形学院定义的基础上,以1998年8月25日~2005年8月31日美国科学家开放获取电子论坛为样本,采用SNA(social network analysis,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结构进行揭示,其中利用Pajek进行交流结构的可视化表示以及交流结构子群的确定,进而与克劳福德绘制的非正式交流结构图的比较使电子论坛的结构特点更为突显,文章以此为代表延伸分析了电子无形学院的特点,并归纳出电子无形学院交流结构的松散性、中心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11,(11):11-11
近日,以"云变革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云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倪光南,就中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利用云计算推进低成本的信息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期刊的成熟及用户对电子期刊访问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选择和收藏期刊将以电子期刊为主。文章提出了目前电子期刊的存在形式,并进行了电子期刊的SWOT分析;综述了国外图书馆将电子期刊代替纸质期刊所用的一些方法,介绍了他们如何解决在替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国内图书馆选择和收藏电子期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功能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电子论坛等,为记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培 《青年记者》2006,(4):60-61
2003年,电子论坛在刘涌案、黄静案、宝马案、日本人珠海买春案等中的突出表现,使得“网络民意”开始浮出中国人的政治视野。而近日,对于韩国人是否抵制日货的频频争议,也再次引发专家学者对于网络理性言论的呼唤。电子论坛能否成为唤醒中国民主意识的“公共空间”?或只是成为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