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鲁迅著作和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崇敬四位老师是:寿镜吾、俞明震、藤野严九郎、章太炎。寿镜吾(1849-1929),名怀鉴,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曾中秀才,但未参加乡试,终生以教书为业,馆三味书屋。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据说鲁迅父亲病重时,中药配方中有“三年以上的陈仓米”为药引,鲁迅全家苦寻不得,还是这位老师找到几升陈仓米送到鲁迅家去的。他自己无功名思想,也不以功名思想教训学生和家人,他的儿子寿洙邻应举后任辽宁省的一个知县,曾遣人送银子回家,寿镜吾看也没看,原封退回,并骂:“畜生,不听话!”(见周芾棠《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即1892年时,从寿镜吾学。他看到寿老师“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寿镜吾学习前后六年,他对寿先生的印  相似文献   

2.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曾回忆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鲁迅先生非常尊敬这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他们师生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在老先生谢世后,鲁迅先生还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3.
陈丽萍 《语文天地》2013,(14):30-31
让鲁迅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他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一、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对于寿镜吾老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新忠 《新读写》2008,(4):62-63
语文课本里有那么多人物,而我对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印象尤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有诗意的题目。老师还没教,我就读了好几遍,而且挺喜欢里面的寿镜吾先生,他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读书,嘴里念念有词,被他遗忘了的学生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八仙过海,各显身手。想不到伟大的鲁迅先生,小时候上课也不守纪律,真有意思。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7.
吴铭 《高中生》2013,(16):8
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鲁迅17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他经常写信向寿先生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三位教师形象的启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刘荣华中学课本里有三位典型的教师形象。他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这三位教师在鲁迅和魏巍的笔下各有特点。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本里有那么多人物,而我对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印象尤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么有诗意的题目!一拿到新课本,我就把它读了好几遍,而且挺喜欢里面的寿镜吾老先生的,他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读书,  相似文献   

10.
我看寿镜吾先生中国科大附小童文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是小语课文里的精品。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呆板枯燥,如同牢笼,寿镜吾老先生是维护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寿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们先听听鲁迅之弟周作人的评价:“三味书屋是同类私塾中顶开明的一个,先生是...  相似文献   

11.
少年鲁迅善对词句鲁迅(1881年一1936年)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博学,历来被人们特别称颂。这与他从小就勤奋学习分不开。鲁迅少年时代就学于“三味书屋”。一天,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几个学生觉得这有何难,没好好动脑筋便抢着回答,...  相似文献   

12.
三味书屋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很想了解“三味书屋”的情况,下面我们录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所写《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供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13.
鲁迅12岁时,教他的塾师是寿镜吾先生。一次,上对课前,有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对:"独角兽",于是就向鲁迅求助。鲁迅不知这是"对题"(对对子的题目),便顺口答道:"四眼狗。"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称,或以言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或以讽世,言简意赅,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下面品读几个带有数字的书斋名称: 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三味书屋”就在他的故居附近,是他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书斋。何谓“三味”?寿先生的儿子曾作过解释:“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对寿镜吾的艺术形象及其意义作探析.我们都认为文本中的寿镜吾是封建教育的卫道士.其实这并非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初衷.寿镜吾先生从教模式乃当时私塾教育之缩影.其"方正、质朴、博学"仍不失为当今教师们学习之楷模.  相似文献   

16.
1鲁迅(1881--1936)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2岁时,鲁迅进入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学习。那时起鲁迅就喜欢写写画画,下课也不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描画。2少年时期,鲁迅学习十分刻苦,班级中他年龄最小,成绩却最为优秀。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1枚;4个三等银牌换1个二等银牌,4个二等银牌换1枚金牌。3年后,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  相似文献   

17.
蔡云辉 《湖南教育》2002,(16):42-42
温故知识,推陈出新。即用导语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我在设计《藤野先生》的导语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我们曾到了鲁迅的《故乡》,结识了闰土和杨二嫂,也看过先生的《社戏》,领略到平桥村纯朴的民风,还到过先生小时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欣赏了百草园的妩媚,聆听了寿镜吾先生的读书声。今天,我再带领大家去结识先生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这样,不但把以前所学鲁迅先生的课文全连起来了,而且还自然地引出了新的内容,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并很快进入新的学习状态。讲述故事,激发情趣。有的课文故事情…  相似文献   

18.
赵印 《考试周刊》2010,(52):248-248
最近,我随意翻了翻几篇旧文,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几个老生常谈的教师形象:第一个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第二个是魏巍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第三个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遗憾     
鲁人 《师道》2012,(11):15-17
谈到鲁迅先生.多只是以为他是中国文坛上需仰视的文学大家。其实.先生知识之渊博,涉列之广泛,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家中无人可与之比肩。他少年时,师从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以后人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就一直固执地不喜欢寿镜吾先生,在我的感觉中,他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他胳膊下那怕人的铁戒尺,也不是因为他读书时摇头晃脑的神态,而是鲁迅作为学生,在问他“怪哉”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回答说:“不知道!”我无法理解,先生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竟然回答说“不知道”。这不是冒师德之大不韪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