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乃锰  魏景云 《科技文萃》2001,1(7):154-155
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亚于中等强度的地震,沙尘暴预报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产 、工作和生活。今年3月1日起,我国气象部门开始发布沙尘暴预报,而且准确预报了最近两 次的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2.
春夏之际辽沈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沙漠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思考,治理沙尘暴,该怎么做。可是人们却忽视了,看不见的“沙尘暴”,正在侵袭着我们的下一代。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  相似文献   

3.
穹顶之问     
咚咚 《少年月刊》2016,(6):34-35
问:什么是沙尘暴,什么是雾霾(mai),它们一样吗?答:如果是强风将地面上的沙尘吹起飘浮于空气中,让空气变得异常浑浊,能见度很低,就是沙尘暴。沙尘暴在北方的春天比较常见。而霾是由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悬浮微粒形成的,霾经常伴随着雾,雾霾天时空气一般是昏黄色,而且多发生在冬季。沙尘暴和雾霾都是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4.
"呼-呼-"狂风无情地席卷着黄沙,肆无忌惮地向人们扑来.顿时,城市里一片喧哗,大家惊恐万分,被沙尘暴摧毁的地方一片狼藉.这已是近年来第二次特大号沙尘暴.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发展有着自然与人口行为两方面的原因,而中国北部荒漠化的扩展与恶化和沙尘暴存在着必然联系。文章探讨了荒漠化和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科学认识沙尘暴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的声音越来越强,黄色的天空夹着泥土的春雨成为北方一景。沙尘暴真的那么讨厌吗?其实,在自然界,沙尘暴非但不是令人不快的“不速之客”,它还是带来丰富养料的“老朋友”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好帮手”。没有沙尘暴就没有夏威夷夏威夷群岛是浩瀚的北太平洋上最璀璨的明珠,那里美丽的风景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第一次上夏威夷考察的地理学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里会如此生机盎然?夏威夷远离大陆,是海底火山喷发后熔岩凝结而成的。这样的火山岩没有植物…  相似文献   

7.
“呼——呼——”狂风无情地席卷着黄沙,肆无忌惮地向人们扑来。顿时,城市里一片喧哗,大家惊恐万分,被沙尘暴摧毁的地方一片狼藉。这已是近年来第二次特大号沙尘暴。作为一个勇敢的市民,我挺身而出走到沙尘暴的面前,大声喝斥道“:沙尘暴,你为何作恶多端,危害人类?”“哈哈哈……”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你这是在质问我吗?今天的一切可都是你们人类一手造成的!”“胡说!明明是你的恶作剧,看看,看看,好多可怜的人无家可归,只得四处流浪,这难道还不是你的罪恶?死不悔改的东西!”我激动得几乎是费了吃奶的力气在狂叫,而此时的沙尘暴显得如此…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造成的环境危害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问题。沙尘暴的国际影响表现为:相邻国的尘暴源对我国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源发于中亚等地区的沙尘暴对日、韩、北美洲地区等各国的影响。治理沙尘暴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沙尘暴合作治理已经取得成效,同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应该积极地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与措施,促使国际间沙尘暴的合作治理能够更有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去年春天北京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真是太可怕了。七级的大沙风一刮,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大风卷着黄沙打在我的脸上和身上,生疼。从学校回到家里,我的嘴里、鼻孔里全是黄沙土。在严重的沙尘天气笼罩下,不少人得了咽炎病。面对狂风大作的沙尘暴,我真想变成一个能够快速消灭沙尘暴的魔术机器人,用力吸一口气,使沙尘暴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吐出一口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把北京变成一个风平浪静、绿色环保的新北京。妈妈说,我的想法很好。但是,沙尘暴是人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要…  相似文献   

10.
春风,是温和的,是轻柔的。它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孕育着这世间的万物,使小草萌发,使柳树发芽,让大地到处欣欣向荣,一片美景。但是,我们家乡今年迎接春天的不是春风,而是讨厌的沙尘暴。每当沙尘暴来临的时候,往日蔚蓝的天空霎时间就变得尘土飞扬,天昏  相似文献   

11.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沙尘暴袭击,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对沙尘暴采取了各项治理措施。本文认为:政府通过治理使沙尘暴地区的部分土地受到保护,降低了沙尘暴的危害,政府的治理措施对 40 年代初沙尘暴的消失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未来几年沙尘暴发展形势严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记录: 2004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6次; 2003年,中国发生沙尘暴11次; 2002年,中国发生沙尘暴26次; 2001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8次,其中强沙尘暴3次; 9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23次; 8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4次; 7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3次; 每年草原荒漠化和沙漠化以2460平方公里速度上升,全国荒漠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直接威胁北京的沙漠和沙地:内蒙古滕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相似文献   

13.
点一:沙尘暴     
《辅导员》2002,(8)
中国青年报载(原题:专家为沙尘暴会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记者陈娉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天,我国北方遭受了沙尘暴袭击。一时间,人们看到,飞沙走石,昏天暗地,树在风沙中苦苦挣扎着,小草被狂风蹂躏着,仿佛一切都被要沙尘吞没了,那景象十分怕人。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三月的西北,正是沙尘暴肆虐之季。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空气中常常弥漫着呛人的尘土味儿,整座城市笼罩在遮天蔽日的黄沙之中。远处一排排刚刚泛出新绿的树儿,伴随着呼啸的风声发出阵阵虚弱的呻吟……愈来愈严重的沙尘暴不仅使中国深受其害,而且也殃及到朝鲜、韩国和日本,甚至美国的科学家都担心我国的沙尘暴会漂洋过海到他们那里。沙尘暴成了一个国际问题。人类难以抑制的缺乏远见的贪欲和对于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终于酿就今天这种表现为天灾的人祸。望着窗外昏黄的天空,看看我们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不由地想到今日中国儿童教育之种…  相似文献   

16.
紧急大营救     
2004年三月底,连续一周的沙尘暴吹得到处灰蒙蒙。空气中迷漫着呛人的尘土味,人们的眼睛都让风吹得发红流泪。4月20日上午11时35分,一场更强烈的沙尘暴光顾了青海东部地区,狂风夹杂着沙土和残枝枯叶,以每秒20米的速度袭来,风力持续了大约25分钟,此时天昏地暗,能见度不足百米。街  相似文献   

17.
我们渴望着五米内看不到旁人的表情沙尘暴来临的前一晚,我闻到了尘土的腥味。凌晨5点多的时候,我被外面一种低沉的呜鸣惊醒,从被子里伸手掀开窗帘的一角,呆住,昏黄覆盖了整个世界。没来北京之前,我在新闻中看见的沙尘暴,是肆虐甚至暴戾的。但眼前我看到的,却有种诡异的哀伤。风已经停住,尘土在空气中缓缓地飘浮着。如果杨晓白看见了,一定会如此刻的我这般失望。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萃》2001,1(7):159-161
5月15日,又一场沙尘暴袭击了北京。人们已经记不清这是北训的第几次沙尘暴了。沙尘暴 让北京的居民苦不堪言。许多媒体都曾经以很大的篇幅报道过沙尘暴问题,认为沙尘暴正在 威胁人类的生存。关于沙尘暴的成因,仁者见仁,如何治理更是智者见智。为此,记者采记 了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的唐守正院士和李增元副所长,两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独特 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雪     
<正>如今,地球普遍变暖变旱,冬天里的雪已经越来越稀罕。特别是在城里,难得飘落下来一场雪,如同难得见到一位真正清纯可人的美人一样了。城市的雪,从入冬以来就一直在期盼中。仿佛要和春天里的沙尘暴有意做着强烈的对比,沙尘暴不请自到,而且次数频繁地光临,并不受城市的欢迎,但是,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教师博览》2011,(10):56-57
在漫长的时间里,"沙尘暴"这个词在中国,似乎从未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被频繁使用。人们突然将目光投注到漫天的黄沙上,媒体写出连篇累牍的报道;实验室开辟出研究沙尘暴的第二战场;气象台开始定期向公众发布"沙尘暴预报"。沙情告急和舆论的关注已经把沙尘暴推向了最前沿。尽管民间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科学家却认为并非如此。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