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读梁启超     
雷颐 《寻根》2001,(3):19-27
现代中国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化的全面转型,这是历史转折的时代,也是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梁启超,便是这个大时代产生的巨人,对现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梁启超其人其事,人们研究确已多多,但正如对经典作人们总是一读再读、辄有新获一样,粱启超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相似文献   

2.
人体博物馆 在日本有一个建筑结构如同人体的博物馆,参观从嘴形人口处进去,宛如进入巨人体内。仰视房顶的“大脑”,可以形象地体会大脑是人体器官运动的总指挥。参观经过“气管”时,可以听到“呼吸”的声音,然后进入肺、心、肠、胃等部位,最后从“肛门”走出。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家拉伯雷(Rabelais1494—155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还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学、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以及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据说,他大约30岁时进入蒙帕利埃大学医学院学习,仅两个月就拿到了毕业文凭。即便是巨人,这文凭似乎也拿得太快了些,使我们对巨人的分量多少有些疑惑。据说,他临终时曾说:“谢幕吧,喜剧演完了。”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部喜剧,一部欢乐的喜剧。拉伯雷甚至佩服自己的笑话,他经常使用的口吻与语气是:  相似文献   

4.
17世纪的苏州地区是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核心区域,形成了以冯梦龙、袁于今、金圣叹、毛纶与毛宗岗父子、褚人获为中坚的“巨人星系”。他们以坐馆、卖卜、编刻书籍为生,有着复杂的思想矛盾和人格对立。  相似文献   

5.
1995年8月4日.是安徒生逝世120周年纪念日,同时,1995年也是他诞辰190周年。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史上的巨人,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世界童话之王”。  相似文献   

6.
闻一歌 《世界文化》2008,(10):19-19
当你来到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寒冷,疾风劲吹的海岸时,立即会被一大片沿海排列的,由约4万个石柱组成的奇特地貌景象所吸引,当地人把这种地貌称为“巨人堤”。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与今日美术馆主办的2009“巨人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下称“提名展”)日前举办,该展始办于2006年,迄今已是其第4届。4年来,众多艺术学子在“提名展”的学术平台上展现才华;以“提名展”为桥梁走向艺术市场;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金秋时节隆重举办。来自两岸的中国戏剧家和英国、德国等外国戏剧界人士共计几百名欢聚在申城。11台风格、样式各异的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又一次让人们领略了莎士比亚这位属于“所有的世纪”的“巨人”的风采,而其剧作中的丰富而深速的内涵又一次深深地撞击着人们,引起人们对于生活、对于时代、对于艺术的感唱……或许,和198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举办的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相比,无论是剧目或是剧种,这次活动的规模显然要小了许多;但是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莎士比亚戏剧的…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反法西斯人民的挚友──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李伟民莎士比亚这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的戏剧和诗歌似乎有一种永久的魅力,吸引着400多年后的我们。有时他离我们似乎很远,有时又离我...  相似文献   

10.
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艺复兴在化艺术方面成就了一种高度,一种需要后人去仰视的高度。无论后世的化是怎样的流派纷呈,怎样以多元性和开放性而称,也无论后世涌现出了多少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它们实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鲁迅翻译思想的文化视角——也谈“宁信而不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主张。这一主张令译界不少学者大跌眼镜,也一直为不少人所诟病。从文化视角对“宁信而不顺”进行审视,这一主张其实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极高的译学价值,它饱含了鲁迅为创获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的良苦用心,也大大开拓了中国译学研究的视野。“宁信而不顺”非但没有削弱鲁迅“文化巨人”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高大。  相似文献   

12.
吕红艳 《寻根》2006,(1):45-49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苏州市举办“苏绣艺术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外50多位著名学者、艺术家参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应邀担任“论坛”名誉主席并做了重要演讲,他的名言“文物化新,方成文化:苏绣创新,能生万象”,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在网上对“苏绣创新”的评议空前踊跃,“论坛”对苏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连绵不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虎  詹素娟 《寻根》2007,(3):34-40
房中术作为道教养生方法之一,来源于先秦时期的神仙家、秦汉之际的方仙道和汉代的黄老道,在中国早期的文献中多称之为“阴道”、“房中”或“房内”。大约在150万年前,人类就可能已经发现了性交与怀孕之间的关系。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初民通过观察女性在种族繁衍中的巨大作用,产生了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与建筑艺术张育英由于道教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美学思想,将道家美学观念演化成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对文学艺术起了不可估量的浸染和辐射作用。就建筑艺术而言,道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美”等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美...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可估量的损失。伟人辞世,巨星陨落。神州震动,举国同悲。倾东海之波,难以缕述一代历史巨人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难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痛失时代巨单的深切哀思和无比怀念。小平同志走了。但他为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所设计的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他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构想,引导着全党、全军、…  相似文献   

17.
豫剧在台湾     
孙景超 《寻根》2007,(3):95-97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大约产生在清代中期。因为河南省简称“豫”,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在河南省及毗连的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即使与河南相隔遥远的台湾,豫剧也是相当流行的剧种之一。豫剧既不产生于台湾,又与当地的语言风格、乡土民情相去甚远,何以能在台湾风靡一时且历久弥新呢?  相似文献   

18.
陈谷香 《东方文化》2002,(3):118-119
“前卫艺术”不断产生新的话题、热点和“生长点”,造成了理论界不间歇的繁荣与繁忙。但在今天,艺术理论界却表现出了一种普遍的失望和沮丧情绪,以往那种更“新”更“后”的神话正在迅速破灭,道路似乎已到了尽头:拿够“前卫”的“行为艺术”来说,先是自虐,后是虐杀动物,玩尸体,然后是食人——接下来是否是杀人放火甚至玩核武器?按此“理论”发展下去,恐怕希特勒才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行为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一张地图前,你的目光有如巨人的脚步,从北非洲一步便跨越地中海,直接到了意大利。因此,你很容易便把地中海的这个岛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