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文《硕鼠》[自读提示]谈到:“《硕鼠》是一首劳动人民反剥削的政治讽刺诗,诗中将贪婪残暴的剥削者比做‘硕鼠’,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①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硕鼠》内容,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有许多使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伐檀》主题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檀》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是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传统篇目。关于它的主题,高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是:“《伐檀》是古代伐木的奴隶们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伐木者的艰辛,通过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的责问和讽刺,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高中第五册51页,人教社96年版)这种解释,代表了对该诗思想意义的一般性理解,如金启华《诗经全释》:“(《伐檀》)讽刺官吏的不劳而获,剥削自肥。”(江苏古籍出版社91年版237页)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本篇(《伐檀》)重点实在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上编第一册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89年版)总其渊源,所有这些解释,均源自汉毛亨《毛诗序》所  相似文献   

4.
<正>《伐檀》《硕鼠》均选自《诗经》的魏风。魏风是流传在魏地(今山西省西南临汾、曲沃一带)的民间歌谣。《伐檀》是劳动者伐木时唱的歌,作者对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加以冷嘲热讽。《硕鼠》也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战斗之歌,作者运用通俗而又贴切的比喻,愤怒控  相似文献   

5.
《硕鼠》与《伐檀》同在《诗经·魏风》之中,是主题完全相同的姊妹篇。中学语文课本,多次选入这两首诗。但是,把它视为奴隶反抗奴隶主的“代表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硕鼠》一诗的内容看出,诗中主人公的经济地位表明他是封建剥削压榨下的农民,而不是奴隶制之下的奴隶。高亨教授在《诗经引论》一文中(见《诗经研究论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经认为它“当是佃农所作,表现出实物地租的剥削”,显系有道理的正确见解。  相似文献   

6.
《诗经》四篇1、《伐檀》《伐檀》选自《诗经·魏风》."魏风"是古魏国(今山西解县、芮城一带)的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伐木者的歌.诗中写一群奴隶一边在河边伐木,一边对剥削者进行冷嘲热讽,揭露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写作特点是:(1)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真实的劳动生活画面和奴隶们的冷嘲热讽,揭示了社会的本质.(2)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河水的清澈可爱,反衬社会的黑暗,烘托奴隶们内心的不平.(3)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反复咏唱,充分抒发了奴隶们的愤慨情绪.(4)采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句式,自由奔放地抒发感情,显示了民歌句式自由活泼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无论在背景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异同,现不揣浅陋作一些比较分析。一、背景同《诗经二首》是春秋初期产生于魏国的民歌.当时我国社会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奴隶是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8-3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华夏文明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符号,305首诗记录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七月》、《伐檀》、《硕鼠》、《采薇》等最具代表性,以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最深层含义为接点,来说明商周时期奴隶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强烈反对征战徭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不论是研究《诗经》的专著,还是多种语文教材,对《伐檀》一诗的解释都是相同的:先写奴隶们伐檀劳动的艰辛,接着写对奴隶主的痛恨与责问,最后用反语揭露剥削者的寄生虫本质。我却总感到这样解释极不符合诗的本意,现将疑问提出并分析如下。一“不稼不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 1.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_初年到_中叶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别编为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第一篇,也就是《国风》中的第一篇诗歌是_。从内容上分析,这是古代的一首__歌,歌咏__和 3.《伐檀》是一首伐木奴隶之歌。它通过描写____________愤怒地控诉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罪行,表现了奴隶们强烈的反抗精神。 4.《伐檀》这首诗,从结构上分析,三段的字句都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少数词语。例如“坎坎伐檀兮”一句,只是在后两段中,把“檀”字分别换为“辐”和“轮”,这种表现形式称为___。在同一段里,相连…  相似文献   

11.
《诗经·魏风》中的《伐檀》,是一篇战斗性极强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只交换了几个字,但思想感情却是层层递进,一章更比一章的感情强烈。一群觉醒了的奴隶们,在伐檀运木,坎辐斫轮造车的时候,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就和奴隶主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他们通过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自己一年四季的劳动成果,不论是地里的稼稿收获,或者是日夜打猎捕得的野兽,都被奴隶主们剥削一空。于  相似文献   

12.
被压迫奴隶的嘹亮战歌——谈谈《伐檀》和《硕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它通过描写一群奴隶工匠伐木制作车轮时的劳动情景,尖锐地讽刺、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行,表现了奴隶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全诗分三章,每章各九句,三章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构成章节重迭的形式,反复  相似文献   

13.
高中五册诗经《伐檀》《硕鼠》在结构上都采用了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形式,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情感更加浓烈,揭露更加深刻,主题更加鲜明。“章”即现今的段;各段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少数词语,这就是“重章”;每章中的诗句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这就是“叠唱”。诗经二首采用这种形式,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啰嗦,而  相似文献   

14.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诗歌,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精品。下面说说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反复吟诵,体味回章复叠之美。《伐檀》《硕鼠》都出自《诗经》中的“国风”,虽年代久远,但语言质朴,学生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但两首诗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诗经二首,即《伐檀》和《硕鼠》。《伐檀》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的“不”字,《硕鼠》诗“无”食我黍”句中的“无”字,课本上均作副词解释,分别译注为“不是”、“不要”。这两个字在这具体语言环境里,是副词还是语助词,怎样解释更为符合原意,我们认为应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
《硕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之一。全诗以形式的凝重质朴、比喻的形象贴切来表达主题。在艺术上 ,《硕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首先 ,分析《硕鼠》外在的形式特点 :第一 ,从诗歌的语言上看 ,《硕鼠》运用了排列整齐的四言体 ,且每句都为两个音节。这种简短的四言体 ,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开首一句“硕鼠硕鼠” ,直呼统治者为“硕鼠” ,奴隶们的愤慨仇恨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对统治者发出警告———“无食我黍” ,语气轻蔑、严峻 ,揭露了奴隶主们的凶残本性 ,强烈地表达了奴隶们切齿痛恨的厌恶之情。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诗经·魏风》中的“劳者之歌”《伐檀》、《硕鼠》,是孔子嫡传弟子子夏在关中故乡(当时属魏国)反对法家改革的结果,《伐檀》、《硕鼠》本身证明了这一点,新出土的《子夏诗论》也自白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伐檀》作为诗经中一篇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风格倾向的诗歌作品,历来受到文学阐释者的极度重视。然而,对于这首著名诗篇的阐释二千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诗序》有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这段往解不得《伐檀》生成的风俗文化背景及其深层精神关连,而将其指认为一首劳动者诅咒剥削者的诗。这种理解几乎一成不变地延续了二千多年,在近现代阶级观念盛行和文学社会学庸俗化的时代,《诗序》这段话就成了把《伐檀》界定为诅咒与反叛之诗的证词。很显然,这种阐释认定《伐檀》诗中…  相似文献   

19.
《关睢》《伐檀》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主要的表现方法是赋、比、兴。《关睢》描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的思慕和追求.《伐檀》怒斥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罪行.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方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伐檀》、《硕鼠》是《诗经·魏风》中的名篇,也是中师、高中教材的传统课文,一般教师大都教过好几遍。但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这两首诗中“重章叠句”的作用。“重章叠句”是《诗经》在结构上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伐檀》、《硕鼠》也精妙地运用了这种形式。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从形式上去探讨它的作用,认为采用这种形式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因为课文后的自学提示也是这样解释的)。因而对这种表达形式往往缺乏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以至影响了对作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