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琳 《中学教育》2005,(6):56-59
“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教育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贾志敏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生涯时,总会这么说。这语言朴实、真诚,昭示了贾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一份忠诚。  相似文献   

2.
不断与学生沟通心灵,拓宽沟通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育境界.一直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目前班级学生多,可供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近些年.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尝试了一条新途径:引导并鼓励学生坚持在家庭作业本上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情回答。这种“笔代口的沟通形式后来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作业对话”。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望子成龙”.这是父母亲的殷切希望;“望生成才”,这是老师的由衷愿望;“造就大量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的迫切期望。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小学老师.如何去培养合格的人才呢?我认为,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13):34-34
到我园参观教育活动的老师,最深的感触就是幼儿一日生活非常丰富而有序,一环扣一环.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状态。我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当课来上.把课又当游戏活动来做”的结果。许多人把我的这种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教学经验和技巧,而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绝不可能有新的教育行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几节课(教育活动)所能包容的,幼儿在一日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生话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6.
周锋  周玲 《江西教育》2006,(6):46-47
《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集毕生心血之作,在未出版之前,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并欣然挥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而我,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从拿到这本书,它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带给我的是久违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7.
“老师”,是人们或社会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称呼,或是表明有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公开的社会身份。据《辞源》载,“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年老资深的学。金元好问有诗曰:“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教授学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改革家。一九一九年九月,毛泽东在写给她的老师黎铭熙的信中说,“我是一个学教育的人”,并对旧教育发表了如下的评论:“旧中国千年之所史,民智淤塞,开通为难”,其原因在于“一班官僚式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读了“老师,快跑!”这一案例,撇开何谓“差生”这一话题.我觉得其中凸显出的教师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而幼儿园的教育则负担了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儿的重任,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必须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同步教育,使之产生1+1〉2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与家长合作?我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师道典范。《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它伴着我走过了十几个教育春秋,引领、指导着我去做一个教育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明确、教育艺术成熟、教育方法科学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是,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爱它的,喜爱它的人又赶不上以它为乐的人。这是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它启迪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热爱教育,意味着把教育当科学,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热爱教育,还意…  相似文献   

12.
逗逗 《陕西教育》2005,(8):26-27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儿童智宝新世纪好妈妈”评选活动中.10位妈妈当选“新世纪好妈妈”.清华大学的陈京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儿子张雨辰.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成了一个网络高手,由此.她获得了“网络妈妈”的称号。现在.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发愁.那么.陈京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13.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14.
倾听与宽容     
月末.在检查教师上交的教育笔记时,读到了一篇《我的惭愧》,大意是:吃完午点,王老师准备带孩子们到户外去活动。这时保育员朱阿姨急匆匆走过来对王老师说:“文涛这孩子太调皮了.把香蕉皮扔在厕所坑里,亏我及时发现,否则下水道就要堵了。”王老师一听也很生气,但想到是活动时间,就没有立即处理。活动结束后,王老师将文涛留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的周老师     
“教育没有爱,就是无水之地。”“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每当看到我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初中生活,想起我初中的第一位班主任——周庚启老师。从周老师身上,我深刻理解了师爱的含义。时光荏苒,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初中的那些往事却依然清晰地镌刻在脑海中,并不时在生命的某一刻浮现。  相似文献   

16.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道的问题。无论是从“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以祭道。往深层揣摸,我恍然发现,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于漪那里,也许变的只是一种提法而已.而内在的原核好象一直都是根深蒂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特定的中国语境中,于漪与其说是一位语老师,不如说是一位挺立在语教育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为”这几个字,乍一见觉得没什么,其实里面蕴含的问题很深刻。“我以为”,在英语里是“I suppose”“I think”.在我们很多人的字典里可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几个字.对于学生来说,一般出现在犯了错误,老师或家长开始发问时。  相似文献   

18.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9.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20.
平时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因学生犯错而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却不以为然,老师自己也气得自叹“黔驴技穷”。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