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闻人物常常被人们、特别是被记者们评说,然而,却很少听到他们如何评论新闻这个行当和记者们。他们有没有想过,新闻媒介对他们所在之领域的发展有何作用?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希望接触什么样的记者?他们认为新闻工作及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可商榷和可改进之处? 80年代,提倡理解。在记者们努力去理解新闻人物,挖掘其经验、思想等等的同时,他们是否感到了被理解?他们理解新闻工作与记者吗? 本刊记者分头到各地采访了几位著名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热点”单位的负责人,也许,他们的话值得我们作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2.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会问:我选择学习新闻传播学,是想知道怎样写新闻,以后好去做新闻工作,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的历史呢?回答这个问题,先从老新闻工作者做的新闻为什么比我们好说起。谁都不会否认,老记者、编辑比我们有经验,写出的新闻、设计的选题比我们高明得多。因为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丰富的新闻工作阅历。这种阅历我们看不见,但能够感觉到,就在他们的头脑中。面对  相似文献   

3.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4.
中华新闻函授学院请我给学员们讲新闻采访。面授课后,五六个工人学员围住我议论不休。“我们厂没有什么好写的。”“好象新闻都发生在人家单位!”报社每次召开全体驻外记者会议,总有些人抱怨:“他们(指高产记者)真幸运,那里总有写不完的新闻。我们驻在地不行,工作平平常常,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5.
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硬与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硬新闻的写作中,如能恰当的运用一些软新闻的写作手法,则无疑会使硬新闻像软新闻一样引人入胜。 新闻有软硬之分,在西方新闻界由来已久,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也是客观存在的。软新闻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如,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趣味轶事等。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硬新闻写作多半采取“直接了当的新闻”所用的手法,写法比较呆板。软新闻则不然,其手法不拘一格,变化多端,不像硬新闻那样在导语、正文和结尾方面有一定的规范,可以采取记叙、描写或解释等多种手法。美国新闻工作者哈里斯莱特和约翰逊,在他们合写的《全能记者》一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事件本身具有足够的戏剧性或者记者有足够的本领,硬新闻也可以用软新闻的手法处理。”  相似文献   

6.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3,(7):110-110
最近,湖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带我们到一所大学去与新闻专业的师生交流"我是建设者"的看法。一位教授十分善意地问我:"记者是新闻工作的主体,他们应有报道的自由,您怎么看?"我答:"是主体无疑,有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漫长过程"。目前,在"必然王国阶段",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在有中国特色新闻制度的规范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书写,尽显记者的出彩人生、“学校一位党委副书记说我的观点有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正常的不是新闻,不正常的是新闻。——这是不少新闻理论体系中所开列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之一。中国的新闻教材一般也没有排除这一标准。(一)可以说,我们的记者还具备起码的职业修养和训练,大家在“常规”的理解上有着明确的共识,绝对不至于把“反常”简单地理解为“人咬狗”(虽然人咬狗也是新闻),这里所说的“常规”是:社会共同的规范。意识形态的社会规范有:共同的是非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大学生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他们包括各种校园媒体(比如校报)的学生记者、各社会媒体在校园中聘任的通讯员、特约学生记者、新闻专业的学生等。在这里我们统称为大学生记者。  相似文献   

9.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编采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下连队,编辑记者长年累月在基层,报纸办得颇受官兵喜爱,贴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本刊上期刊发了前进报社长郭宝山同志撰写的《"记者蹲点住班"采访活动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作风建设的启示》,让我们地方新闻同行受益匪浅。本期我们请"蹲点住班"的编辑记者给我们谈谈他们是怎样和基层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是怎样到新闻源头找新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是那么深邃,他们的切身体验是那么深刻,字里行间展现了当代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年轻军事记者的激情和热情,展现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的文章对我们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一期的《中国记者》刊登了一篇《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调查》。其中的一项是:您是否经常与新闻业务人员交往,您认为他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的情况如何。 据说,日本的新闻界把专家们视为“天敌”,因他们挑起新闻媒介的错误来入木三分又毫不客气。接受《中国记者》调查的这些专家当然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但是我想,读了他们对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看法,新闻圈中的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自惭心理。在八位被调查的专家中,除了一位没有正面回答外,其他七位的基本看法是:“重视学习新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讲究的就是民主自由,两者是刚好相悖的理论,但他们确实同样的存在与法律规范与道德准则中的,所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难免会遇到自由与隐私的冲突,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就是我们尤其是记者的新闻能力的标杆了。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看,没有人读,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张报纸如何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那么,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培养新闻敏感,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3.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编采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下连队,编辑记者长年累月在基层,报纸办得颇受官兵喜爱,贴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本刊上期刊发了前进报社长郭宝山同志撰写的《“记者蹲点住班”采访活动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作风建设的启示》,让我们地方新闻同行受益匪浅。本期我们请“蹲点住班”的编辑记者给我们谈谈他们是怎样和基层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是怎样到新闻源头找新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是那么深邃,他们的切身体验是那么深刻,字里行间展现了当代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年轻军事记者的激情和热情,展现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的文章对我们会大有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领导与记者     
在我们国家,记者的领导一般都是从记者、编辑或从事宣传工作的优秀人员中选拔出来的,他们都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通晓新闻业务知识,知道记者工作的甘苦,能热情地关心、爱护记者,积极主动地支持他们工作。凡是这样的新闻单位,它的内部是团结的,富于生气的。因而它不仅出人才,而且出好稿。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16.
刊林漫步     
1991年11月5日,胡乔木同志约见新华社社长穆青、副社长郭超人同志,在听取了新华社当前宣传报道和队伍建设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同他们作了谈话,下面摘录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的记者要具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地献身子党和人民的事业。资产阶级记者尚且能为采访新闻而作出牺牲,无产阶级的记者应当具有更高尚的精神风貌。资产阶级在新闻工作上有不少成功之处,包括他们对记者选拔的严格性,因才施用的灵活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资产阶级传播学中也有一些东西对我们是有用的,特別是在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上,有可供借用的经验。资产阶级新闻根本的局限性是它没有办法不为垄断资本服务,而我们的新闻则是要为人民服务。资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者,时刻都在寻找新闻,新闻到底在哪里?一句常话,新闻到处都有,就看我们的眼睛能不能发现。 我们日常采访发现新闻的渠道很多,有指令性的报道任务,有从学习文件中自己领悟出的点子,也有从身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线索,不管从哪条渠道获取的线索,都要求记者全心去采访、去把握其实质,并用最合适的手段表现出来。 郑元昌的这组报道,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新闻本身的价值挖掘得深。看上去很普通的两个小学一年级学生,记者从他们一大一小特殊的年龄上做文章,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把镜头对准他们内心对知识渴望的焦点上,以人物…  相似文献   

18.
岳增群 《青年记者》2009,(12):32-32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记者队伍.中,绝大多数记者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都能够恪守党的新闻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严以律己,正派做人,不以新闻谋私。  相似文献   

19.
张宇 《今传媒》2009,(7):88-89
对新闻知识的学习通常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各个高校的教育,一个是通过新闻实践,但是通过记者题材影视剧学习新闻知识是常被我们所忽视的一个途径.记者题材影视剧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主角为记者的影视剧,在这种影视剧中,主角在剧中的职业是记者,并且从事相关的新闻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小记者”如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好新闻?这是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常常探讨的课题。我认为:与上级新闻单位相比,“小记者”的采访范围有局限性,但我们天天工作在基层,生活在群众当中,只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照样能写出有价值的好新闻。办法之一:会议当中找新闻。基层记者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种会议,这些会议虽然大多数是一些日常工作会议,但只要我们跳出会议报道的圈子,就能从会议内外找到好新闻,91年11月下旬,我参加了金沙区工委召开的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在听取金沙镇马北村养殖场经验介绍时,他们叙述了这样一件事:5月间,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