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人们常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的成语意思好理解,有的成语则必须弄清楚其来源及其文言知识才能理解,因为许多成语是从古籍文献中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一)意思理解一、指出下列成语出自何篇,原义何在,意思有无变化。 1、三顾茅庐 2、不耻下问 3、世外桃源 4、水落石出 5、妄自菲薄 6、一鼓作气〔说明〕有些成语,古今义同(如“不耻相师”),有些古今义全然不同(如“钩心斗角”),有些感情色彩有变化(如“踌躇满志”)。有些成语,直述其字面意思即是其解释,而有些成语,意思有引申,有的有了比喻义(如“一鼓作气”),有的有了形容义(如“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1~12册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一栏。每行两条成语,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相承。每组成语都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编排。那么,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熟记这些成语,运用这些成语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1~12册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一栏。每行两条成语,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相承。每组成语都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编排。那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试卷在“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常用成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其中理解、辨析是前提,是基础;运用是目的,是根本。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体现了“全方位”的特点。要想做好此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八戒”。一、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戒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民间俗语,其内涵是对原内容抽象概括出来的,有着固定的意义。对这类成语,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例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忠实、通顺、传神是目前学者们的共识.对成语来说,由于其本身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或语域特征,有的意思明了,容易辨析,但有的却含蓄、寓意深刻,因此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背离翻译的标准而导致误译.通过对各家翻译标准的描述性比对,形成翻译标准视角下英语成语分类的构思及翻译策略,旨在扩展译者的视野,加深译者对成语的理解,提高成语翻译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考查角度] 中考阅读题中,词语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或指代的意思,③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④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⑤理解词语的准确运用,⑥理解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⑦理解词语的表达顺序,⑧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在词语理解题中,有时会突出对成语的考查,如成语识记,语义理解,实际运用等。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汉词汇中极具感情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其结构简洁、意思精辟,人们行文时都很喜欢选用.然而,在众多的喜欢成语人中间,有的对某词的义辨不清,有的对某条的整个意思不甚了了.于是常出现误用甚至“南辕北辙”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品,它词约义丰,闪烁着智慧之光。不少成语出自古代典籍,有其本来含义。有的成语意思相近,极易混淆。同学们要想用对成语,还得下一番苦工夫。  相似文献   

10.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渊源流长的语言历史。丰富悠久的语言历史孕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但由于各自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英汉成语相对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是一个英语成语,在这句话里可以用这个汉语成语翻译,但在另一句话里再用这个汉语成语恐怕就不太合适,甚至根本就不能采用。例如“birdS0f。f。thel”,有的将其译为“一丘之貉”,有的译为“物以类聚,人(鸟)以群分",究竟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birdsofafeather原本包含这两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只是在具体句子中该取哪种译法得视上下文斟酌而定。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2.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3.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请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14.
对成语(idiom)和俗语(popular saying)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一种是意译(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成语和俗语经过直译后,读者或受众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改成或补之以意译。意译一般比较简洁易懂,但必须吃透原文的意思,才能作出准确而通顺的意译。  相似文献   

15.
一、字、词、句部分这部分共四道题,第一题主要复习汉语拼音中的轻声,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几种要读轻声的情况;第二题是成语练习,要求把成语补充完整,再说说所填字的意思。目的是理解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积累常用成语;第三题,给两段话加标点,是使用标点符号的综...  相似文献   

16.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7.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多数常用成语来说,我们能够根据其字面意思来解释它们的含义。但也有一些常用成语,如果我们仍然“望文生义”,那么得到的往往是错误的理解,这出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成语中往往有个别关键词语的意思跟其现在通常使用的意思有很大差别,而对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又没有能  相似文献   

19.
成语和谚语具有简练生动、富含哲理的特点,但是成语谚语代表的往往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深层寓意,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曾对马成语谚语文化意象进行探讨,本文试图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