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9月12日,中俄青年人文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周长奎和俄罗斯教科部副部长特列季亚克共同主持了会议。特列季亚克在欢迎词中指出,两国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65年前,中俄之间已经建立外交关系。特列季亚克强调,俄方一向重视在人文领域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同中国青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俄两国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取决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教育部网站2014年5月20日报道,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第一副部长特列季亚克在上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罗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8月8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第一副部长娜塔莉亚·特列季亚克召集俄罗斯多家大型出版社、专业协会等机构就2015年电子版教材问题举行第二次工作会议。特列季亚克主持了此次工作会议,同与会者一道对电子版教材出版提出了要求,且再次对现有教材的电子版与印刷版对接的问题表示了关注。她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有电子  相似文献   

4.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与中、韩两国联合起草一份允许三国大学相互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学分的框架。日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吸引更多留学生,特别是鼓励更多学生去国外学习。数据显示.近年每年约有8万中国学生和约2万韩国学生留学日本.但日本仅有约1.8万人留学中国.约3000人留学韩国。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14,(3):79-79
正据俄新社报道,俄教科部长德米特里·利瓦诺夫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提高俄高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外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使俄罗斯大学与世界教育一体化是我们一贯的政策,现在,外国学生在俄罗斯学习的人数在世界上排名第9",德米特里·利瓦诺夫表示,"在俄罗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数量目前大概有10万人,教科部向一些一流高校提出了重要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各高校对外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促进更好的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国留学的比例。2012年,大约有2.1万名日本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11年上涨了17.6%。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数量在中国国际学生中占第三位。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新疆、甘肃等地院校留学。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生选择到中国进行短期学习,时间从8天到一年不等。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6,(8):18-19
随着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来英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与日俱增,目前在曼彻斯特领区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2 5万人,分布在领区24所大学、学院以及各类语言学校,中国学生已成为英国最大的外国留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近几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2010到2011学年,中国大陆共有157558名学生正在美国的大学里求学,连续两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如果加上来自台湾的近2.5万学生和来自香港的8000多名学生,目前正在美国留学的华人学生超过19万名,遥遥领先于排列第二位印度的10.4万人。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高校中国留学生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中国学生赴俄留学的原因、信息渠道、地域分布、专业选择和收费上的差异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所受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未来就业前景的态度等状况,以此来展现俄罗斯留学教育现状及中俄两国未来在高等教育上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14,(9):78-79
正俄罗斯国际事务协会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俄罗斯高校国际化的中国因素》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最近十年,俄罗斯学者一直在研究俄罗斯和中国教育交流的发展阶段、中国赴俄罗斯留学生来源的区域和社会构成等问题,甚至提出要吸纳中国学生到俄罗斯机构工作,作为缓解俄罗斯人口短缺的一种手段。关于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的动力、专业  相似文献   

11.
<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创新在于:它实现了教学本质从"认识过程"向"交往与认识相统一过程"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进行着认知、心理动作、情感态度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近年来,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基于对话的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泰国留学。在泰国众多高校中,易三仓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文章主要以易三仓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留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采访内容为根据,描述中国留学生在易三仓大学的学习情况,比较中泰大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为有意赴泰国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是什么吸引着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近年,留学俄罗斯人数以每年1万的速度递增,它的吸引力在哪里?和中公司留学部资深顾问杨斌为我们做了如下分析: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俄罗斯的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公认的,曾经培养过数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世界排名分别是第7位和第28位。俄高校毕业生也深受欧  相似文献   

14.
<正>合作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应用,并尝试了初中英语"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本  相似文献   

15.
姚兴瑞 《中国教师》2010,(Z1):343-343
<正>《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大班额环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推动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到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俄罗斯高校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成为中国留学生喜爱的热门专业。为深入了解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促进两国在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语言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本刊近日对俄罗斯教科部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亚历山大·阿列费耶夫(Alexander L.Arefiev)进行了专访。阿列费耶夫先生1951年出生于乌克兰西部的日托米尔;1968-1973年在加里宁格勒国立大学日耳曼语和文学专业学习,从事过军事翻译;从1993年开始担任俄罗斯教科部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俄语发展、中俄教育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访谈中,阿列费耶夫先生指出,近年来,中俄两国学生到对方高校留学的数量持续增长,而且热门专业和热门地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切实提高俄罗斯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联邦政府力推"5-100工程",并为该工程提供了史无先例的财政支持。此外,阿列费耶夫认为,应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并结合两国教育领域的优势,培养学以致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数据     
《留学生》2014,(6):5-5
正41.39万人3月5日,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公布了2013年度留学及归国人员的官方统计数字。据悉,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40万大关,达到41.39万人;留学归国人员则超过35万人,较前一年增长了8万余人。同年,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达到35.6万人,其中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五大生源国分别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短波     
《留学生》2014,(18):4-4
正中国成赴美留学生最大来源国商业工程最热根据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近日发布的报告,中国已经成为赴美留学国际学生最大的来源国,在2008-2012年间共有近28.5万名学生通过F-1学生签证来美留学。在前25所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大学中,南加州大学以13996名国际学生的数量位居第一位。而中国学生最集中的前五名学校分别是普渡大学、伊利诺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最受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欢迎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正1"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  相似文献   

20.
于洪俊 《中国教师》2011,(Z1):136-137
<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这一目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