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圈     
美国最古老的经济报刊《商业日报》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始利用现代化技术——向国内和欧洲传真发行该报的电脑文传版,每日二至三版,是印刷版的摘要。当天,美国三大报之一的「纽约时报」也宣布将于一九九○年开始向远东地区发行它的电脑文传版。每日四至六版,没有广告,主要是新闻、特写和评论。电脑文传版报纸是将报纸内容输入电脑编排好,再通过文传机直接发给有文传机的订户。这种报纸从根本上省去了传统报纸所需的集中印刷和分头递送给订户所需耗费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报纸的时效,增强报纸同当代电子媒介的竞争力,尤其有助于解决远距离发行报纸的问题。在此之  相似文献   

2.
短波     
2月24日,英国第一张24小时报纸——《伦敦每日新闻》在伦敦问世。创办人是镜报集团的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伦敦每日新闻》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每天出五版,48至64页,各版内容更换大约40%。这五版的付印时间是:凌晨1点30分,上午10点30分,下午1点30分、3点30分和5点。内容介于高级报纸和通俗报纸之间。该报现有182名编辑、记者,不少是用高薪从其他报社拉来的,并聘请了前大伦敦市议会议长肯·利文斯通等,撰写专栏。它在伦敦的5个印刷点印刷。计划在半年内使销售量达到每天50万份。这次马克斯韦尔准备在《伦敦每日新闻》上投资2500万英镑,要等到两年甚至三年以后才能赢利。《伦敦每日新闻》在正式出版前试印了200万份赠送给读  相似文献   

3.
短波     
2月24日,英国第一张24小时报纸——《伦敦每日新闻》在伦敦问世。创办人是镜报集团的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伦敦每日新闻》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每天出五版,48至64页,各版内容更换大约40%。这五版的付印时间是:凌晨1点30分,上午10点30分,下午1点30分、3点30分和5点。内容介于高级报纸和通俗报纸之间。该报现有182名编辑,记者,不少是用高薪  相似文献   

4.
到今年10月25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日本《读卖新闻》的发行期号达到40000号。为此,该报于当日发行了一份16版的纪念专辑。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和法国的《费加罗报》等许多世界著名报刊纷纷向其表示祝贺。该报还在当天的正常版上发表了长篇社论,表示要更好地发挥报纸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卫星传送版样自今年九月中旬开始,在巴黎出版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行了香港版。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同时在欧亚两洲出版的报纸,是报纸发行技术革命的成果。《国际先驱论坛报》在巴黎编排好的一块版面如何能在几分钟之内原样地出现在16,000公里外的香港呢?程序大致是这样的:《论坛报》在巴黎郊外的编辑部将准备次日出版的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纽约每日新闻报 将发行免费晚报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从9月12日起,美国《纽约每日新闻》将发行一份面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的免费晚报。 这份名叫《每日新闻快报》的免费报纸将于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至7时在主要的交通站点向过往行人发放。该报将以短消息为主,同时刊登大量图片和广告,读者看完整张报纸只需40分钟至1个小时──这正好是许多回家的人花在路上的时间。 60集电视新闻专 题片《守望家园》 采访者启程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共同策划的《守望家园──三北生…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日本的海外版报纸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一种“日本报纸国际化”的趋势。日本第一家在海外印刷出版的报纸是《读卖新闻》。自1977年7月,该报就把清样航寄美国纽约,然后再在当地制版印刷。《朝日新闻》自1986年1月开始在伦敦首次出了国际卫星传送版,该版完全照用东京总编室国内版的文章,其发行也不仅仅限于英国,而且还  相似文献   

8.
美国刊物发行量稽核公证会11月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到9月30日为止,《华尔街日报》蝉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weekday(周一至周五)每天发行210万份。《今日美国》以180万份居次,《纽约时报》以120万份排第三名。《纽约每日新闻》以  相似文献   

9.
《每日快报》:不怕为伦敦“抹黑“据ABC(发行量审计局)统计,《每日快报》2008年7月发行量为73.5万份,名列2008年世界报业发行量百强第80名。点评:该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的报道主要有:8、9通版《盛大的欢聚中伦敦接棒》,报道中毫不隐讳地提到伦敦宣传片中出现儿童杀手形象的糗事。可圈点之处是它的图片处理:  相似文献   

10.
海外     
《青年记者》2008,(8):3
互联网两年内或将瘫痪;BBC拟派强大阵容报道奥运 人数多于英参赛运动员;美国版《华尔街日报》将在伦敦发行;时尚杂志ELLE将推印尼版和芬兰版;英国最大华人报纸《伦敦时报》邀胡可写专栏。  相似文献   

11.
李金慧  赵鸿燕 《中国记者》2012,(10):122-123
芝加哥报业市场上,免费报纸占主流地位,而付费报纸相对较少.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需支付1美元(周日版2美元),地方性的《芝加哥论坛报》《芝加哥太阳报》需支付1美元和75美分(周日版分别为2美元和1.75美元).除此之外,其他大多数报纸均免费发行,当地读者可以很便捷地取阅.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日元。同时,以经济专业报自居的《日经新闻》也从2月24日起,每星期一增加十二个页码的“日经星期一版”。《每日新闻》从1月起,每星期三增加两页经济报。各政治团体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如《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  相似文献   

13.
新千年第一天,广州和深圳报纸订户的报箱,都装不下当天的报纸,投递员要送报到户。《广州日报》出版了200版纪念特刊,《南方都市报》100版,《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联袂出版100版,《证券时报》76版,《广州日报》号称所发行的200版特刊多达4亿张,在中国报业史上创下了一天报纸出版版数最多、一天刊出彩版最多、一天印刷使用新闻纸张最多、一天报纸刊登文字字数最多、一天报刊登图片最多等10项纪录。(据《检察日报》)广东新年报纸创纪录  相似文献   

14.
纽约街头,报摊出售的美国报纸种类甚多,但颇受读者欢迎的要算是四开版的《今日美国》。《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9月,到现在正好五周年,发行量在全国遥遥领先。美国报纸近二千种,竞争十分激烈。仅1971—1982年的12年里,合并或关闭的就达141家。在这种情况下,创办不久的《今日美国》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取得很大发展,其中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报业市场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它有上千种报纸,其中不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样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大报,但却没有一张发行全美各地的全国性报纸。五年前,甘尼特报业公司创办第一张能在2,500多个城市同时与读者见面的全国性日报——《今日美国》报,填补了这一空白。这张日报面世不久,便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据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统计,《今日美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11,(6):57-57
美国出版业分析机构“发行公信会”目前宣布.截至3月31日的6个月内,《华尔街日报》得益于电子版的高速增长,使其发行量在美国报纸行业中独占鳌头。数据显示,《华尔街日报》周一到周五的平均发行总量为2,117,796份,击败了《今日美国》1,829,099份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15日,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在这份报纸问世以前,许多报界行家都认为,在美国是绝不可能办起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的。然而,与当初的预测恰恰相反,《今日美国》报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得到发展。这份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已达160万份,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还不及发行200万份左右的《华尔街日报》。然而从另一个数字看却是《今日美国》报领先。它的全部读者共达554万,而《华尔街日报》只有447万(因为一份报纸不止一个读者)。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8.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南京掀起报业大战。各家报纸纷纷改版扩版,降价。一份四开16版的《江苏商报》和对开8版的《江南时报》每份售价贰角,《现代快报》、《每日桥报》一夜之间将售价降到一角,以此争取读者,赢得市场。有读者问:一旦快报和桥报售价不能再跌,而又冒出一家“报业大款”,报价不仅低于这两份报纸,甚至“买一送一”或提供新优惠,那报纸行业就会出现惊人的价格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报纸即成为大众文化中众目所注的“信息快餐”。然而,报业大战的爆发,对报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竞争,适者生…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