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官府手工业源于殷代;春秋时期,它在整个社会的手工业生产中已占有较大的比重;到了西汉,虽然商品经济发展,民间私营手工业兴起,但官府手工业并未因此而衰弱。统治者仍然可以运用政权的力量,大量集结人力、物力发展官府手工业,以满足他们的种种特殊需要。 本文仅就西汉官府手工业的管理部门、规模、场址、劳动者等,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周代私营手工业类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主要有独立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大私营手工业三种类型。独立手工业在西周时的数量恐怕有限,只是极少数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从事的小规模的经营,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主要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反映出来;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冶铸、煮盐、开采丹砂等方面,对这些大型手工业,专制国家往往采取抽税的办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这两张挂图是为配合《中国历史》第二册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一节而编辑的.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唐代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当时有官营和私营两种,官府手工业机构庞大,种类繁多,分工细密,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其产品专供宫廷贵族使用,不在市场上出售.私营手工业,是一些大中城市里私人开办的手工业作坊,如织锦坊、染坊、造纸坊等,也生产出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唐代手工业中,以丝织业和陶瓷的制作成就比较突出,在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挂图选编了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联珠鹿纹锦、狩猎纹印花  相似文献   

4.
一官府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两汉时的官府手工业,都分成中央经营和地方郡县经营这样两个不同的系统。不过在西汉时郡县的盐铁官也仍受大司农管辖,东汉时地方盐铁官则归郡县管辖。西汉时中央官府手工业都设在少府之下,如有考工室、尚方、东织、西织;在武帝时又添设水衡,铸钱即归水衡来经营。东汉时中央各机构作了精简和调整,少府之下的考工又改隶于太僕,铸钱也并入了考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封建官府通过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组织对手工业实行全面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英法则由于城市与封建庄园竞争、王室权力衰微等原因,未能使官府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英法王室主要通过颁布法规和专利权来使对手工业的管理权。中国和英法不同规模和地位的官府手工业,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秦代官府手工业中,既有被征调的且得到薪酬的自由工匠,又有一定数量暂时失去自由身份、人数众多、身份低下、待遇极差的刑徒,还有相当数量的其身份为真正的奴隶待遇的官奴婢存在.在私营手工业与农民家庭副业生产中,主要为自由工匠、私属徒及个体手工业生产者.私属徒的实际身份为奴隶,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7.
明中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日益冲击着明王朝的专卖政策和官府工业,使被官府切断的各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联系逐渐恢复和加强,如此迫使明廷不得不改变其工商业政策,变官储控制为依赖商人和民营手工业,并加大对工商业的征收。这样到明后期,商人日益活跃并成为社会主要产品交易的主角,民营手工业也取官府工业而代之,明政府的工商业税收也随之货币化并成为其收入的最主要利源。  相似文献   

8.
官府手工业是西汉政府的重要经济支柱,在拙稿《谈西汉官府手工业》中已有论述。本文仅就西汉官府手工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谈谈个人管见。 一 西汉官府手工业的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 (一)从产品种类看,主要生产为宫廷和官府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提供的生产必需品极少。  相似文献   

9.
金代中都地区的手工业,在经营管理、品类发展、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发展.在手工业的经营管理上,官营手工业占主体地位,其管理机构日趋完备,行业分工精细.官府手工业的工匠有官匠、军匠和民匠几种形式,其中民匠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民间手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金代中都地区的主要手工业类型有纺织、冶铸(军器)、制盐、酿酒、采煤业等等.  相似文献   

10.
徐亚文 《新高考》2008,(2):26-28
一、考点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1.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新华村在社会变迁中不断调适传统手工业发展方式,彰显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产品形态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适时调整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从纯手工生产演进到手工和机器生产相结合的技术融合模式;在产业地位方面,从自发性成长发展为政府扶持的特色产业;在产业组织方面,从"个人作坊"演进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龙头企业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形态。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新华村手工艺文化和师徒传承机制,保证了行业精神和从业人员更迭的稳定性。它的演进历程实证分析归纳出结论——新华村传统手工业发展长盛不衰的缘由在于演进。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军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工生产是元代官手工业的主要部门之一,从事兵器制造的官府局院及工匠占有相当比例。中央武备寺所属军工局院主要集中在腹里一带,地方则设杂造局,因地制宜生产各种军事物资。除了系官工匠和军匠外,军户也有生产军需品的义务,但严禁民间私造兵器。元代的武器种类不如宋代那么繁多,但吸取了中西兵器之长,多有发明,质量上乘且实用,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农村中存在着三种形态的手工业,即农民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匠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场手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匠手工业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三种形态互为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江南地区是元代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在结构体系上,官营手工业机构规模超前又具地方特色;民营手工业结构稳定且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并出现新的形式。经营方式上,官营手工业生产扩大且分工更加细化;民营手工业从兼业向专业发展,雇佣劳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手工业因其吸收劳动力量大、服务面广的特点,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缺乏对手工业应有的重视,劳动就业部门轻视手工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教育部门也忽视对手工业职业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和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把手工业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职业学校应将手工业领域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并贴近市场积极开设手工业专业。  相似文献   

16.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围绕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入探讨政府责任的内涵,进一步明晰政府责任的内容,以及现阶段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政府在认识、管理、财政、政策、服务等五方面的履责路径,即转变观念,实现对民办高校的深入认识与重新定位;弱化政府行为,实现科学管理;加强财政资助,实行间接为主,直接为辅,供给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资助方式;落实现有政策,寻求新的法律突破;发展中介机构,繁荣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