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睿 《贵州教育》2009,(8):38-38
1、演一演,玩中学知。 演,即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小孩子生来好奇、好动、好模仿、好从事游戏。社会课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图文一体,形式活泼新颖,给学生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组织学生表演。如在《我家与亲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亲戚,来掌握称谓及区别这些亲戚与父母、“我”与他们子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唤醒孩子的灵性,放飞孩子的心翼,让孩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变成愉悦发展的乐园,让他们在动态中学习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演奏的快乐乐章。一、演一演,演出个性理解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得到自主的发展。演一演,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真好”,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扮演小鸟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3.
不少初中数学课堂成为教师单边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数学知识的"容器",成为新知识的模仿者.随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4.
“于乐寓教”聚规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熔语言文字、音乐绘画、表演影观于一炉。那么,应该如何运用“于乐寓教”法进行教学呢? 1.演示法 以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之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①以演代讲。为讲《记一辆纺车》中的“白鹤晾翅”.我打了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又为讲成语“向隅而泣”,我先讲“隅”的含义及读音,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表演动作,堂上气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唱、跳、画、演层出不穷;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精彩纷呈。但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上述课堂教学形式精彩本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表演现象。一、表演目的不明,形同虚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费了大量的心思让学生愉快、自主的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演图法”,把观察生活和观察画联系起来.例如,写《擦玻璃》这篇看图作文时,教者组织几个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表演,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把这一“生活”片断移植到作文中去.这样既丰富了看图作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活教材是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理念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是一种体验性课程。“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利用一切机会,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进行训练。一、演一演,演中交际小学生天真烂漫,生动活泼,有着较为强烈的表演欲望。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表演,往往会使教材内容充满生气,洋溢灵气。教例1:《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迎、追、游”三个动词后,让学生自己合作,分角色表演,边演边说自己的对白(其中有许多是学生自…  相似文献   

8.
创设环境,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讲台主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让学生上讲台,除常用的朗读、背诵演讲等方式外,还有许多活动性、操作性更强的方式。本文试举几例。一、让学生上讲台演课本剧 把表演引进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演课本剧,使语文与表演融为一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再创作的热情。通过表演,可以使学生耳闻目睹课文中的情与境、人与事,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再创作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要求学生把握林冲的性格特点和理解“官逼民反…  相似文献   

9.
郑小慧 《甘肃教育》2010,(10):49-49
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作为配角的教师,同时还是导演。因此,这台戏是否能“演”成功,除了教师的“导”之外,还应该加上学生的“表演”。而如何使主角的学生能真正融人这场戏中,让他们“演”得好,那就要看教师“导”的功夫了。我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诱发鼓励学生自我表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语言的交际实践中去,外语教师除具备“四会”——“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应有运用“四巧”——“演、唱、画、变”的教学技能。一、演。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表演,创设与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场景,借助于身体语言配合教学,如通过面部表情、视觉交流吸引学生,用点头、微笑或幽默的动作进行表演,开展“听说”教学活动。教师可与学生搭档默契配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进入角…  相似文献   

11.
一、顺水推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或需求 ,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学情”的教学价值 ,顺着他们的思路 ,顺水推舟 ,让他们自由发挥 ,有时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情景 ,学生非常踊跃。一位被选中演黄牛伯伯的学生天真地问老师 :“我可不可以去吃草?”老师亲切地回答说 :“可以 ,你就去吃吧。”学生就乐滋滋地去“吃草”了。他的生动表演 ,赢得了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接下来的一组表演中 ,一位学生问老师 :“表演的时候 ,可不可以不照…  相似文献   

12.
汪霞 《学周刊C版》2014,(3):107-107
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利用学生活泼的个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为此,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能够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课堂表演。课堂表演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充分“秀”出自己的风采。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把表演引进课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能让他们在演中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3.
王雅琴 《考试周刊》2011,(3):227-227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篇幅较长 ,人物对话较多 ,“阅读”比较容易显得枯燥乏味和耽误时间。而童话这种类型课文的优点是情节性很强 ,很适合于课本剧表演。所以 ,本课宜采用个性化教学 ,用课本剧的表演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情景表演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读中学、“演”中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达到学科间的融合 ,并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1 .课…  相似文献   

15.
演讲,作为一种有着无穷魅力的口语艺术活动,固然以“讲”为主,即以内容为根本,或真切感人,或深刻警醒。但是,“演”也很重要,精彩的“演”能使演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演?如何演才能充分展现演讲的魅力呢?首先,让我们来区别一下演讲与表演。表演具有文娱性、角色性等特点,如话剧,演员扮演的是剧中的角色,其喜怒哀乐、言谈举止都是角色的表现,要求夸张,要求惟妙惟肖。而演讲则完全是真实自我的流露,演讲者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和动作表情,利用各种可用的艺术来传情达意,因此演讲者不是演员,演讲的演也不是表演,而是为了讲而演。  相似文献   

16.
演课本剧是极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是学生展现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舞台.但也可能有人认为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固然喜欢,上课的确热闹,迎合了学生,但费时、费力,学生得不到多大的收获.培养的恐怕不是语文能力,而是表演能力.这一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文本模仿一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道具、服装、表演技能上,意义确实不大.  相似文献   

17.
尽管课本剧在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仍有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对课本剧究竟应该“演什么”、“怎样演”、“何时演”感到理解不深。笔者认为,对话、故事、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课本剧表演的内容;课堂即兴表演、软件辅助表演以及视频拍摄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课堂活动、课后服务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都可以成为课本剧表演的时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英语课文表演要设置一定的形式,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全员参加,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让学生在演中获得感悟,获得真知,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动感和鲜活。但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热闹、自主、探究、合作背后隐藏着的放任、随意、浮躁,窥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表演热——课课表演课课演。目前许多课特别是一些观摩课,为了追求“优质”,几乎每堂课都安排了学生表演。如教《大雁》时,安排学生到讲台上摹仿大雁飞的动作和叫声,让学生头戴画有大雁飞图像的帽子,一个个学生犹如一只只飞翔的大雁;教《詹天佑》时,安排学生表演“勘测线路,开凿隧道”的场面;教古代寓言《矛与盾》时,教师精心准备了“矛”、“盾”两种道…  相似文献   

20.
学会欣赏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春风吹》。整个课堂设计按“我会读”、“我会认”、“我会演”等几个板块展开,很有层次,也有新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每次都让学生来评价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表现。当有学生参加了“我会读”这一环后,甲同学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他把‘树’读成了‘su’。”乙同学又接着说:“他读得太慢了。”当学生参加了“我会演”后,丙同学评价道:“她表演的姿势不好。”平心而论,这些参加活动的学生的表现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也不乏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