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一、杜曲杜公祠 杜甫(712—770)“长安十年”曾在前辈留下的杜曲旧居居住。按照祠堂建在祠主旧居或旧居附近的习俗;依据杜甫以杜曲为故乡,当地人民,特别是文人对杜甫的乡土深情远远胜过别处的实际;参考今成都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甘肃成县杜公祠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王海珠 《寻根》2009,(3):86-91
紫砂陶产自宜兴,是水火土的杰作。在中国各种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紫砂陶与文人的缘分最为紧密。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纸,在开阔面上纵横捭阖地题诗铭文、作画篆刻,诗书画相互辉映。可以这样说,文人的偏爱赋予了紫砂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把这种具有文人气息的紫砂陶称为“文人紫砂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瓷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聪慧睿智的匠师将同样是国粹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恽南田、八大山人等古代国画大家的作品,均为绘瓷样式而被大量复制模仿,使瓷器身价陡增。在现代绘画中,被古代文人视为“匠者所为”的瓷器,与剪纸、皮影、年画等均受到画家重视并被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4.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在进行文学性的针砭之际,还融入了毛宗岗对文人文化的关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评点中以历史对应现实而论及当时社会文人风雅生活情态,二是在评点中表露了对当时社会文人德性失落的焦虑,三是对当时社会"文人无用论"的反思与辩驳.其中尤以最后一个层面最具有文人文化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5.
“岁寒三友”松、竹、梅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讴歌的对象,并赋予他们挺拔、坚韧和顽强的美好象征。很少有人注意到,默默无闻的石头也颇受文人的宠爱和呵护。  相似文献   

6.
北宋文人集会盛行,集会诗数量巨大。在集会创作中,诗人具有强烈的逞才争胜意识和谐谑取乐心理。集会创作的竞技动机推动宋代唱和诗歌艺术提高;在娱乐动机驱使下,集会诗歌采用杂言、杂体等多种体式,运用幽默、讽刺、滑稽等多样手法,发展了诙谐幽默的美学风格。集会诗的较艺与谐戏促使文人群体交流感情、切磋诗艺,对宋诗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论樊洲绘画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属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美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终南山既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想象。中国文人自古认为有两种途径可达到中国书画最高境界,皆与终南山相关。其一是将书法和绘画作为一种心迹,不假外求,既是得益于烟云陶养,江山寄托,风雨消磨,但毕竟还是转化为心绪,凝现成书写的线条与形象。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镜文化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让 《寻根》2007,(6):34-38
在浩瀚的《全唐诗》五万余首诗中,涉及“镜”、“鉴”的诗篇竟达两千余首,从皇帝到平民,从各类官员到文人寒士,从儒家诗人到佛道诗人,均对铜镜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大诗人更是借镜之题抒发出对人世间的种种感悟。  相似文献   

9.
熊海英 《寻根》2008,(5):44-47
饮茶之风在宋代盛行,上自宫廷贵族下到市井细民都喜欢茶饮,文人士大夫们则因之兴起一种高雅的集会方式,称为“茶会”。  相似文献   

10.
墨迪 《寻根》2001,(4):103-103
7月17日至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学者150人。契丹民族,从公元4世纪始兴至13世纪初西辽灭亡为止,共存在近千年。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自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亡,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辽王朝与北宋共存,统治北方中国达200余年。终辽一世,其统治中心始终在今赤峰地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及祖州城遗址、辽太祖祖陵等一系列重要的辽代遗存,都在赤峰境内。会议主要围绕发祥于今赤峰的契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辽王朝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余世诚 《寻根》2000,(4):82-85
1980年第7期的《历史教学》杂志发表了韩养民先生撰写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张良”条释文,提出汉初大臣张良“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不久陕西晋金庚先生在《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1980年第11、12期合刊上发文,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3-14
10月21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古代文人展》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ING银行博物馆开幕,来自比金融界、企业界、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约500人出席开幕式。走进展厅,面前是一幅巨型中国古代文人像。展览通过中国古代的笔墨纸砚、书法绘画及文人的各种文房器玩和书斋.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博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社会风气极为开放,自由浪漫的风气形成了文士不受拘束的心性,对快乐与放纵的追求,又促使他们将博戏视为不可或缺的游乐方式。好赌的文人在唐代是屡见不鲜的,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盛唐著名诗人崔灏,也是喜欢樗蒲饮酒的放浪形骸之辈。至于中唐以后,文人的生活更是与宴游博戏青楼妓馆紧紧连在一起。《唐摭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祜客居淮南幕中,有一次参加文人聚会,宴会上杜牧向歌妓索取骰子以赌酒,并随口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应声答日:“便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略指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唐以后士子的精神追求,他们不再一味地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肯定个体的价值,而是走向生活,走向享受,走向了另一个极致,博戏也因此而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人传奇世界构筑于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之上,天、地、人感应互动,共同维护人间伦理秩序,塑造良善人格,实现善的价值构设目的。人神互感的传奇世界在构设其价值体系时形成其三重生活世界图景,报应思想理论主要展示为二维生存形态:一则人间生存行为的善、恶为其生发之源,强调人间的往返报应关系;二则神灵报应,强调“天”报思想。两种报应方式交织共构,构成一个主体报应系统。  相似文献   

15.
禅宗,兴于唐而盛于宋,主要提出“不立文字,即心即佛”的修行主张,注重“心即真如”的本体论,启发了宋代文人对书法创作革新的欲望,注重书法的意境之美,开创了宋代书法的“尚意”书风。  相似文献   

16.
任崇岳 《寻根》2011,(6):56-61
景祜元年(1034年)正月,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上疏谏止废黜郭皇后,触怒龙颜,被宋仁宗贬往睦州(今浙江建德),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第二次遭受贬谪,时年46岁。  相似文献   

17.
灞柳与送别     
历史上灞水两岸曾广植柳树,石桥、流水、柳条依依、柳絮纷飞,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灞柳风雪,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同时也是泸灞地区最富盛名的自然景观。在历史上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具有的独特意境,使其与“折柳送别”的民俗逐渐结合,并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雷颐 《东方文化》2001,(5):67-74
在伟大的“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许许多多化、思想的巨人,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巨人如群星璀璨,永耀人间。其中不少人不仅仅是在某一方面,而是在艺术、哲学、学、科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高强 《华夏文化》2005,(2):24-26
宝鸡古称陈仓,因位于关中西部,旧属凤翔府管辖,故而又称西府。西府地区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及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西府民俗文化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和“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